浅探如何加强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意识,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这一认识日渐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但接踵而来的是语言训练中的实际操作问题,就是训练什么、怎样训练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1.明确训练目标,重视语言训练
  怎样才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而又无须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面临的任务就是: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背诵铭记后化为己有,需要时能灵活运用。,在默读中理清思路。叶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可采用默读,因为默读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冷静地思考。要求默读时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先弄清这是什么类型,板书时点明:人、事、活动、景、物。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读会写,教师若是喋喋不休地讲,以"分析课文"为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把学生练、读、写的时间都给挤掉了,长此以往,岂不是劳而无功吗?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练"是学生语文活动的主要形式。我们要坚持以课文为凭借,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的训练既包括字、词、句、篇的训练,也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如果教授一篇课文,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进行训练,其收效一定甚微。因此,教师每讲一篇课文都应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训练目标。课后作业是编者根据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语言的特点和思想内容来安排的,它反映了课文"双基"教学的要求,揭示了教学的重、难点,是训练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深刻理解课后练习题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确定训练目标。这样,制定训练目标时,应以单元训练重点为训练的主攻方面,兼顾一般性的训练,科学地安排好各项训练的时间、环节,并拟定恰当的教学方法。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落实语言训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保证训练时间,强化语言训练
  时间是个常数,不少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话,那些没有思考价值、多而琐碎的问题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的读、思、议、练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整体训练,优化提问思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一线串珠",即在某个点上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依靠这些问题的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取得较好的整体效应。"纹丝不动"一词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关键词,有位教师抓住这一点设计了一组问题:什么叫"纹丝不动"?邱少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到"纹丝不动"的?为什么必须做到"纹丝不动"?邱少云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钟头,邱少云为什么能坚持做到"纹丝不动"?这一组问题问得少,问得精,用时不多,而把大量时间用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和揣摩词句上,让学生通过读、思、议,体会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以几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思考,朗读,背诵多项训练有机结合,学生学得生动,练习得扎实,既理解了课文,完成了背诵作业,又掌握写作方法,还发展了自能读书的能力。只要教师能着眼于学生的整体训练,精心设问,优化提问思路,就能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
  3.教给训练方法,讲究语言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不能为练而练,盲目加大训练量,而要让学生练得扎实,这就必须练而有法。应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而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通过训练,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最终目的。例如,孟浩然的作品《宿建德江》写的虽是暮色中的自然风光,但却是借景抒情。孟浩然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壮年时应试又未中,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情绪很消沉,了解了作者的这些情况,才能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学习古诗:
  第一步——知诗人,解诗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释词语,明诗意"。通过查字典或资料,结合画面自己弄懂"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近"等关键词语和整个诗句的意思。
  第三步,引导学生"想画面,入诗境",根据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诗意联想画面,领会意境。
  第四步,"诵诗文、悟诗情",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诗歌,进一步深入地领悟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第五步,"赏析品,学改写",即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句进行赏析、品评,而后引导学生将诗歌改写成散文,通过改写,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感情和意境。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明白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而要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还必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反复训练。由于有了可操作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训练起来就比较轻松,既学懂了古诗,又发展了自能读书的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要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必须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并且要在语文课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尽量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多背、多练。只要我们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学有所成。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为了迎接新课程改革,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准备。  1.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  小学语文国培学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等。  2.作为学校语文教师的我,义不容辞地应该走在改革的最前沿  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新课程理念的同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着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别人的先进经验我爱学,但我绝不会去照搬别人的,不管是谁的先进经验,我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融合、创新,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美国名人卡耐基曾言:"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0%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人类工程--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这说明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合格人才必备的素养,是中学生走向社会必须的重要能力之一。其实,当今西方社会早已将口才、金钱和电脑比作三大战略,英美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将口语交际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途径,而讨论法又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改变现状。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学改革成败的要害在于教师,要改变目前高中阶段课堂讨论法的应用窘境,需要广大历史教师不断努力。  【关键词】历史学科 课堂讨论法  1.高中历史课堂讨论法应用现状 
期刊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口语发展的最佳期、关键期。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
期刊
回顾前些年数学教学所走过的路,让学生掌握牢固的数学体系和知识,从而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数学教师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1. 数学课堂教学中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
期刊
【摘要】小学作文是启蒙作文教学,应该从"引趣、激情、导窍"三Q入手。一Q引趣,也就是从给学生的作文材料、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等方面去引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通过竞赛激趣、评价固趣等方式,使教学活动不在枯燥乏味,让学生乐于习作。二Q激情,即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有了兴趣以后,然后我们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思考和写作。三Q导窍,即入格、定格、变格的快速作文法,使得优秀习作水到渠成。"引趣、激情、导窍"作
期刊
初中物理教学带有启蒙的性质,一方面是要传授一定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 ,道出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了兴趣以后,学生就会愿意学习、乐意学习、主动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研究性学习被国内外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普遍认同并广泛加以实验研究。它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研究性学习难以实现其预期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协助研究性学习,既可有效地解决传统研究性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又可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和各种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
期刊
初中学生学习平面几何,往往感到入门难,而平面几何学的好不好,又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数学学习,要教好这门课程,必须重视思想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认识。  1.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兴趣是学好平面几何的必要条件,教师教的不得法,不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不得其门而入,丧失学习信心,如何激发兴趣?一方面通过实例开阔学生眼界,例如,一千三百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就
期刊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在诗歌教学中,语文老师假如能针对文本资料安排朗读,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