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意识,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这一认识日渐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但接踵而来的是语言训练中的实际操作问题,就是训练什么、怎样训练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1.明确训练目标,重视语言训练
怎样才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而又无须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面临的任务就是: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背诵铭记后化为己有,需要时能灵活运用。,在默读中理清思路。叶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可采用默读,因为默读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冷静地思考。要求默读时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先弄清这是什么类型,板书时点明:人、事、活动、景、物。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读会写,教师若是喋喋不休地讲,以"分析课文"为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把学生练、读、写的时间都给挤掉了,长此以往,岂不是劳而无功吗?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练"是学生语文活动的主要形式。我们要坚持以课文为凭借,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的训练既包括字、词、句、篇的训练,也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如果教授一篇课文,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进行训练,其收效一定甚微。因此,教师每讲一篇课文都应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训练目标。课后作业是编者根据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语言的特点和思想内容来安排的,它反映了课文"双基"教学的要求,揭示了教学的重、难点,是训练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深刻理解课后练习题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确定训练目标。这样,制定训练目标时,应以单元训练重点为训练的主攻方面,兼顾一般性的训练,科学地安排好各项训练的时间、环节,并拟定恰当的教学方法。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落实语言训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保证训练时间,强化语言训练
时间是个常数,不少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话,那些没有思考价值、多而琐碎的问题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的读、思、议、练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整体训练,优化提问思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一线串珠",即在某个点上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依靠这些问题的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取得较好的整体效应。"纹丝不动"一词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关键词,有位教师抓住这一点设计了一组问题:什么叫"纹丝不动"?邱少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到"纹丝不动"的?为什么必须做到"纹丝不动"?邱少云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钟头,邱少云为什么能坚持做到"纹丝不动"?这一组问题问得少,问得精,用时不多,而把大量时间用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和揣摩词句上,让学生通过读、思、议,体会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以几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思考,朗读,背诵多项训练有机结合,学生学得生动,练习得扎实,既理解了课文,完成了背诵作业,又掌握写作方法,还发展了自能读书的能力。只要教师能着眼于学生的整体训练,精心设问,优化提问思路,就能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
3.教给训练方法,讲究语言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不能为练而练,盲目加大训练量,而要让学生练得扎实,这就必须练而有法。应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而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通过训练,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最终目的。例如,孟浩然的作品《宿建德江》写的虽是暮色中的自然风光,但却是借景抒情。孟浩然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壮年时应试又未中,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情绪很消沉,了解了作者的这些情况,才能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学习古诗:
第一步——知诗人,解诗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释词语,明诗意"。通过查字典或资料,结合画面自己弄懂"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近"等关键词语和整个诗句的意思。
第三步,引导学生"想画面,入诗境",根据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诗意联想画面,领会意境。
第四步,"诵诗文、悟诗情",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诗歌,进一步深入地领悟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第五步,"赏析品,学改写",即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句进行赏析、品评,而后引导学生将诗歌改写成散文,通过改写,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感情和意境。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明白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而要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还必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反复训练。由于有了可操作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训练起来就比较轻松,既学懂了古诗,又发展了自能读书的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要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必须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并且要在语文课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尽量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多背、多练。只要我们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学有所成。
1.明确训练目标,重视语言训练
怎样才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而又无须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面临的任务就是: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背诵铭记后化为己有,需要时能灵活运用。,在默读中理清思路。叶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可采用默读,因为默读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冷静地思考。要求默读时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先弄清这是什么类型,板书时点明:人、事、活动、景、物。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读会写,教师若是喋喋不休地讲,以"分析课文"为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把学生练、读、写的时间都给挤掉了,长此以往,岂不是劳而无功吗?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练"是学生语文活动的主要形式。我们要坚持以课文为凭借,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的训练既包括字、词、句、篇的训练,也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如果教授一篇课文,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进行训练,其收效一定甚微。因此,教师每讲一篇课文都应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训练目标。课后作业是编者根据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语言的特点和思想内容来安排的,它反映了课文"双基"教学的要求,揭示了教学的重、难点,是训练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深刻理解课后练习题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确定训练目标。这样,制定训练目标时,应以单元训练重点为训练的主攻方面,兼顾一般性的训练,科学地安排好各项训练的时间、环节,并拟定恰当的教学方法。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落实语言训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保证训练时间,强化语言训练
时间是个常数,不少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话,那些没有思考价值、多而琐碎的问题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的读、思、议、练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整体训练,优化提问思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一线串珠",即在某个点上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依靠这些问题的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取得较好的整体效应。"纹丝不动"一词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关键词,有位教师抓住这一点设计了一组问题:什么叫"纹丝不动"?邱少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到"纹丝不动"的?为什么必须做到"纹丝不动"?邱少云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钟头,邱少云为什么能坚持做到"纹丝不动"?这一组问题问得少,问得精,用时不多,而把大量时间用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和揣摩词句上,让学生通过读、思、议,体会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以几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思考,朗读,背诵多项训练有机结合,学生学得生动,练习得扎实,既理解了课文,完成了背诵作业,又掌握写作方法,还发展了自能读书的能力。只要教师能着眼于学生的整体训练,精心设问,优化提问思路,就能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
3.教给训练方法,讲究语言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不能为练而练,盲目加大训练量,而要让学生练得扎实,这就必须练而有法。应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而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通过训练,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最终目的。例如,孟浩然的作品《宿建德江》写的虽是暮色中的自然风光,但却是借景抒情。孟浩然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壮年时应试又未中,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情绪很消沉,了解了作者的这些情况,才能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学习古诗:
第一步——知诗人,解诗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释词语,明诗意"。通过查字典或资料,结合画面自己弄懂"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近"等关键词语和整个诗句的意思。
第三步,引导学生"想画面,入诗境",根据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诗意联想画面,领会意境。
第四步,"诵诗文、悟诗情",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诗歌,进一步深入地领悟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第五步,"赏析品,学改写",即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句进行赏析、品评,而后引导学生将诗歌改写成散文,通过改写,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感情和意境。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明白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而要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还必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反复训练。由于有了可操作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训练起来就比较轻松,既学懂了古诗,又发展了自能读书的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要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必须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并且要在语文课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尽量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多背、多练。只要我们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