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在备课中挖掘素材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方法
一、讲究导入,激发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导入,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内容和贴近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一节课的良好开始,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效果。如我在讲述丝绸之路时,视频展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草原全景,吟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古诗词,指出丝绸之路不只吸引古人,直到今天仍然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情景意境交融,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良好的开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巧设疑问,以题引趣
问题设计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空间,合理设置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或情境,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舞台,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如在讲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我这样设问让学生思考:清朝有些官员认为是林则徐禁烟引起了战争,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回答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英国也会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我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就战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种提问方法不只是传授知识,也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了心灵的沟通。
三、用“热点”提起学生的兴趣
历史与时事密不可分,历史是昨天的时事,今天的时事是明天的历史,脱离现实的历史教学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历史教学中联系学生关注的问题和当前的“热点”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古今结合、用辩证的和历史的眼光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我在讲《美国南北战争》一课的时候,我是这样用热点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的: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曾说“没有林肯就没有今天的我”,为什么?利用这个问题,学生就主动读书,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因为有了林肯废除奴隶制、消除种族歧视,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将历史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化历史为现实,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都能够体现这一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甚至与其自身确实联系密切,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同时他们还会觉得历史有趣又有用,进而喜欢历史,主动学好历史
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爱好。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爱好的重要手段。教师依据教材,事先精心设计具有新情境、难易相结合,有层次的话题,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爱好,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先从学生讲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爱好,增强参与意识。然后全班同学分组讨论,教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碰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实,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爱好浓厚,思维活跃,注重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历史的许多人和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素材,假如教師只靠语言叙述是难以描绘当时的情景。历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透过历史事件分析、重新熟悉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影视教学情境,便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逝去的历史事件,增强对史事的熟悉,培养学生爱好。我采用了先进的电化教学,运用电教媒体,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画面,引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爱好,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熟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文史结合,增强学习兴趣
历史教育的前辈们总强调文史结合,其实无论如何,现存的史料有相当的部分是由文字记载的,学习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反过来说,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间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而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学习过程,已经掌握有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成绩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总结历次考试和高考的得失,我发现应用其语文课的有关内容来分析试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历史考试中的材料题和语文考试的阅读题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彼此借鉴,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在思考对比之后,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此外,联系一些学生熟悉的俗语等都能收到活跃课堂的功效,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总之,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功底来引导其学习历史,而不使其觉得历史课单单是老师讲给其知道的一些历史事件的集合。
参考文献:
[1]周东萍.浅谈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J].课程教育研究,2013(09)
[2]李文超.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Z2)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方法
一、讲究导入,激发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导入,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内容和贴近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一节课的良好开始,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效果。如我在讲述丝绸之路时,视频展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草原全景,吟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古诗词,指出丝绸之路不只吸引古人,直到今天仍然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情景意境交融,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良好的开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巧设疑问,以题引趣
问题设计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空间,合理设置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或情境,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舞台,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如在讲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我这样设问让学生思考:清朝有些官员认为是林则徐禁烟引起了战争,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回答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英国也会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我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就战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种提问方法不只是传授知识,也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了心灵的沟通。
三、用“热点”提起学生的兴趣
历史与时事密不可分,历史是昨天的时事,今天的时事是明天的历史,脱离现实的历史教学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历史教学中联系学生关注的问题和当前的“热点”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古今结合、用辩证的和历史的眼光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我在讲《美国南北战争》一课的时候,我是这样用热点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的: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曾说“没有林肯就没有今天的我”,为什么?利用这个问题,学生就主动读书,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因为有了林肯废除奴隶制、消除种族歧视,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将历史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化历史为现实,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都能够体现这一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甚至与其自身确实联系密切,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同时他们还会觉得历史有趣又有用,进而喜欢历史,主动学好历史
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爱好。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爱好的重要手段。教师依据教材,事先精心设计具有新情境、难易相结合,有层次的话题,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爱好,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先从学生讲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爱好,增强参与意识。然后全班同学分组讨论,教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碰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实,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爱好浓厚,思维活跃,注重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历史的许多人和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素材,假如教師只靠语言叙述是难以描绘当时的情景。历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透过历史事件分析、重新熟悉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影视教学情境,便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逝去的历史事件,增强对史事的熟悉,培养学生爱好。我采用了先进的电化教学,运用电教媒体,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画面,引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爱好,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熟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文史结合,增强学习兴趣
历史教育的前辈们总强调文史结合,其实无论如何,现存的史料有相当的部分是由文字记载的,学习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反过来说,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间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而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学习过程,已经掌握有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成绩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总结历次考试和高考的得失,我发现应用其语文课的有关内容来分析试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历史考试中的材料题和语文考试的阅读题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彼此借鉴,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在思考对比之后,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此外,联系一些学生熟悉的俗语等都能收到活跃课堂的功效,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总之,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功底来引导其学习历史,而不使其觉得历史课单单是老师讲给其知道的一些历史事件的集合。
参考文献:
[1]周东萍.浅谈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J].课程教育研究,2013(09)
[2]李文超.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