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并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为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边实践边摸索,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1 创设求知心向环境
思维的诱发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斯托利亚尔认为:“知识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我们依据教学内容,常常通过设疑问、设障碍,布迷局,揭矛盾,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质询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这种情景,能引起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的高度注意,投入积极探索之中,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体。
2 留有学生思维时空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在多“思”上,它是发展性的思维活动,教师把问题提出后,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感悟、实践的机会,不要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使学生的参与活动走过场,应采取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思在前听在后的方法。
3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主要取决于中下学生的参与程度,在一个班里,学生内在潜能、学业水平和自主参与程度不尽相同,但都有可能学到这种或那种本领,取得成绩。教师应保护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他们是否会从历史角度思考问题,按照不同的教学环节,注意学习信息反馈,并给予他们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增加他们参与的次数和程度,使每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都获得一种学习成功的体验和满足,增添对自己才智认可的愉悦感和投入学习的热情。
4 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表现为学生敢于打破习惯的思维程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是思维活动积极的象征。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就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探究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时,教师不提供任何观点,只印发了有关辛亥革命的一些史料和参考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史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体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学生们你争我抢积极发言,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三种观点:一部分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胜利。另一部分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失败了。还有一部分认为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5 几点思考
5.1 必须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历史课灌输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摈弃一切华而不实的形式,切实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执教的最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备课和执教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真正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具备的思想素质,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为新时代培养新型人才,就要充分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为其今后发展做准备,这样才能不负时代赋予我们新一代教师的历史使命。
5.2 必须充分研究教材。现行二期课改新教材顺应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教材中既有要求全体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又有不做统一要求,专供学有余力又有兴趣的学生选择的内容;教科书既提供了思维材料,提出了问题,又给出了不同观点,不给出现成的结论;教材还增加了研讨性和实践性。这些改革既可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又可提高其思维能力和思想知识。教材的这些变化,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吃透、理解,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落实。只有充分运用教材,才能既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又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
5.3 不能滥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真正体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对不同知识点,不同教学要求适当地运用,且不能忽略使用的目的,以追求最佳的使用效果,切不可为造成课堂表面的热闹,为用而用,而忽视了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5.4 教师“主导”不可缺。利用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培养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矫正学生学习中暴露的缺陷和问题,重视学生知识的反馈。
1 创设求知心向环境
思维的诱发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斯托利亚尔认为:“知识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我们依据教学内容,常常通过设疑问、设障碍,布迷局,揭矛盾,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质询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这种情景,能引起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的高度注意,投入积极探索之中,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体。
2 留有学生思维时空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在多“思”上,它是发展性的思维活动,教师把问题提出后,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感悟、实践的机会,不要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使学生的参与活动走过场,应采取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思在前听在后的方法。
3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主要取决于中下学生的参与程度,在一个班里,学生内在潜能、学业水平和自主参与程度不尽相同,但都有可能学到这种或那种本领,取得成绩。教师应保护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他们是否会从历史角度思考问题,按照不同的教学环节,注意学习信息反馈,并给予他们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增加他们参与的次数和程度,使每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都获得一种学习成功的体验和满足,增添对自己才智认可的愉悦感和投入学习的热情。
4 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表现为学生敢于打破习惯的思维程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是思维活动积极的象征。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就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探究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时,教师不提供任何观点,只印发了有关辛亥革命的一些史料和参考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史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体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学生们你争我抢积极发言,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三种观点:一部分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胜利。另一部分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失败了。还有一部分认为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5 几点思考
5.1 必须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历史课灌输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摈弃一切华而不实的形式,切实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执教的最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备课和执教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真正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具备的思想素质,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为新时代培养新型人才,就要充分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为其今后发展做准备,这样才能不负时代赋予我们新一代教师的历史使命。
5.2 必须充分研究教材。现行二期课改新教材顺应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教材中既有要求全体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又有不做统一要求,专供学有余力又有兴趣的学生选择的内容;教科书既提供了思维材料,提出了问题,又给出了不同观点,不给出现成的结论;教材还增加了研讨性和实践性。这些改革既可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又可提高其思维能力和思想知识。教材的这些变化,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吃透、理解,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落实。只有充分运用教材,才能既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又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
5.3 不能滥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真正体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对不同知识点,不同教学要求适当地运用,且不能忽略使用的目的,以追求最佳的使用效果,切不可为造成课堂表面的热闹,为用而用,而忽视了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5.4 教师“主导”不可缺。利用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培养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矫正学生学习中暴露的缺陷和问题,重视学生知识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