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下来的斗士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uwu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成本上涨、需求低迷、产能过剩、融资困难等等压力不断释放,中国化纤行业运行进入了一轮新的行业低谷,各种洗牌纷至沓来,停车减产也是时有发生。在整体大环境的影响下,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亚洲最大的尼龙聚合及纺丝生产企业,如何看待当下行业的低迷呢?采访的一开始就自然落到了这个话题。
  面对记者的提问,该企业掌门人吴华新慢条斯理地答道:“其实我觉得这是好事。以前是大家把好日子过惯了,菜刀放在水上都会浮起来。突然坏日子来了,有些企业就受不了了。我觉着这个时候经济不好,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必要的,如果再搞以前那种刺激方式,我估计两年就要来一次金融危机。趁着这时候,撑不住的企业倒一批,对行业来说也是好事。对企业来说,大企业锻炼一下,以后可以做得更强,也不是一件坏事。”


  是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利润只是一个结果而非目标,如何持续生存、变危为机、创造价值才是王道。吴华新的脑子里想的更多的是未来如何布局和发展,“要平稳、可持续”他说。这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典型的有蓝图,但更注重当下的企业家的思维方式。然而,翻看他的创业史,我们发现以前的吴华新,更多的是一个商人。
  从商到企 从钱到业
  吴华新,党员、研究生、市劳模、省人大代表、各种商会、协会会长、主席……在他的的身上有许多标签,然而这些都离不开——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这一职务。
  说到福建永荣控股集团,纺织界的有些人可能并不知晓,但是其旗下全资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在行业内确是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创办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是在2006年,而在这之前吴华新已经有了十多年的从商经历。
  出生在美丽却并不富饶的福建,重商的氛围从小就影响着他,“小时候街道边、马路旁都是小商品市场”,而他的家族在他7岁时也已经开始经商,一个个财富神话伴随着他的成长,吴华新从很小就明确了自己以后要走的路。
  1992年,吴华新大学毕业,执着于从商的他毅然投身于商海。“一开始是做贸易”吴华新说:“贸易来钱快”。为了迅速的积累原始资本,吴华新和二哥吴华平从倒腾二手经编设备开始创业,当时二哥吴华平已经干了一段时间的业务员,兄弟二人联手走南闯北。
  当然,没有钱、没有基础、没有后台,这个孑然一身的纯屌丝,创业之路走的也是异常艰苦:“那个时候信息闭塞,必须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地跑,最高峰一天跑八个城市。有一次为收购一家经编厂,七天七夜没合眼……”就这样一年一年,他很艰辛,但异常坚定。
  创业初期的吴华新是一个纯商人,什么赚钱做什么,对于这一点他从不否认。吴华新说:“在最高峰时,拥有近30家公司。”但是任何人的成长都是有轨迹可循,看似庞杂的生意群落中却自然为其形成了一条发展之路。多年从事经编设备贸易的吴华新,对于整个经编产业链已经相当熟悉。正当经编加工企业在福建“野蛮生长”之时,吴华新的目光却放在了经编产业的上游——锦纶纤维。他用自己的所有资本创办了“创造者锦纶实业”。这是福州第一家锦纶工厂,“福建的这个产业可以说是我们引进来的。”吴华新说。
  从贸易到实业,吴华新从一个商人正式成为了一个企业家。然而现实让吴华新切肤的体会到“做实业究竟有多难”。“开始两年基本处于半停产,企业一度亏损,主要是缺设备和人才”,吴华新说。于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了改变现状,吴华新进口了全套德国设备并高薪聘请了台湾技术人才,很快技术瓶颈突破后,企业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锦纶,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通道。
  凭借在行业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吴华新趁势成立了以“技术营销”为主导理念的“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而这也成为了他现在庞大业务集团中的主业和基石。
  现在的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长乐市功勋企业及年度纳税大户。目前拥有26万吨纺丝生产能力,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纺丝技术,是亚洲最大的专业高科技尼龙化纤生产企业,其聚合切片生产能力20万吨,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公司已申获得专利授权21项,众多产品经鉴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得了极好的市场反响。
  从传统到高端 从独断到群策
  从“贸易”到“实业”,从“赚钱”到“守业”,吴华新变了,整个思路升级了。虽然他的身上依旧保持着商人逐利的本性,但是此时的他显然已经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首先他想到要将所有产业进行整合,使公司与国际接轨,进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状态。他聘请了全国最好的顾问咨询公司,通过出售、取消、合并等方式把之前的几十家公司重组成四家公司,分别处在石化、地产、投资和贸易行业。
  接下来他引进高端人才,从台湾聘请锦纶行业内知名工程师做技术总监;他将锦江科技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进口了全套德国巴马格(BARMAG)纺丝设备、德国鲁奇公司(Lurgi AG)聚合切片(Polyamide-6 granula)设备,还在技术研发领域与这些公司直接合作,共同研发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设备。目前锦江科技已经成为全国锦纶行业内设备最先进的企业。
  他不断努力使纺织这个传统行业远离传统的生产经营,不断与国际接轨、不断注入新的理念,他说他要做行业最“高端”。
  众所周知,在福建的民营企业几乎全部是家族企业,对此吴华新说:“家族公司的好处,第一是忠诚,第二是患难与共,困难时期不发工资也没问题。”虽然坚持继续保留家族管理,但是吴华新也充分的认识到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必要性。因此除了在设备、管理、人才方面不断更新和提升,吴华新在永荣还引进了职业经理人。
  家族企业的老板最大的习惯就是容易独断,独断有利有弊,但是面对市场竞争的不断尖锐和现代化企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吴华新知道必须要学会借力,即借助专业的团队、专业的人来让企业变得更加专业。   吴华新说:“随着公司进一步重组和扩大,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进入。”在家族企业内要如何激励这些人呢?吴华新说:“从我们办第一家工厂开始到现在,我们一直坚守一个理念,钱散人聚。之前我们采取的是最简单的方式。第一,提成,你赚了多少钱我给你一个提成的比例,这是激励。第二,给你股份。比如你在我们母公司做的很好,我们可以在其他公司拿出一部分股份奖励你。现在怎么做?我们拿出10%的股份来激励管理层。总之,你努力干,有钱赚。你听我们的,跟着我们战略方向走,有钱分。我个人认为企业文化主要就是激励机制,剩下的才是一些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方向。”
  据悉,永荣正准备花重金请全球知名战略咨询公司,对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对此吴华新表示:“教练很重要。”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在和中国羽毛球队教练李永波同桌的一个饭局上,李永波谈到在他执国羽教鞭以来,已经培养出了70位世界冠军。这一点带给了吴华新新的思考,他决定必须要给永荣找全球最好的“教练”,从愿景到战略到战术到阶段目标层层规划,他要一个既专业又摸得着的顶层设计。
  应该说永荣控股今天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更多的其实是和吴华新的个人努力和经营理念所分不开的。
  吴华新是个停不下来的人,跟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受到。他语速很快,思维敏捷,思路清晰,他的身上散发着闽商所特有的“爱拼敢赢”的性格特征,他善观时变,能够顺势而为;敢冒风险,又时刻保持谨慎,他并不惧怕危机,他的脚下总有路。
  吴华新说:“在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家都觉得很累,内外交困,做到一定阶段,大家都感到心灰意冷,尤其是纺织业这几年形势又不好,很多人都不想坚持。但是人的一生中谁不会遇到困难呢?什么时候都会有困难,最重要的是你要面对,面对很重要。”
  现阶段化纤行业的深层次调整已然拉开大幕,面对此轮低谷,经历过数次行业周期的吴华新对未来更多的是满血复活般的干劲。“我现在是更有冲劲,更有干劲!”吴华新言语铿锵有力,“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谁能闯过冬天就能迎来下一轮生长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新的领导班子大刀阔斧的改革,全国人民都看在眼里,作为企业家,他的感受更为深刻。他说:“这次的改革又将支撑我们未来三十年的发展,对企业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成长机遇。”他已经摩拳擦掌。
  在永荣控股“一五”经营发展规划中我们看到到:“进一步确立了主业(石化化纤)+投资的经营战略核心以及‘技术为王、垂直一体、汇聚品牌’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500亿的经营规模,并将工业项目的未来发展水平定位为全国产业链规模最大;技术、工艺、设备、人才、管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吴华新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是的,现在对吴华新来说,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从创业之初到形成集团运营,永荣控股用了将近二十年,“二十年,太久了”他说道。我们不知道他心里的摩天大楼究竟有多高,但是在永荣控股的宣传册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太阳照耀梦想,永荣再创辉煌。”一个“再”字概括了现在“永荣”的状态,也折射出了吴华新自身此刻的状态:现在的永荣控股还没有到达他的“理想国”,他和企业都需要“更奋进、更积极”。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我们聊了很多,聊房价、聊经营、聊成功学……当然聊的最多的还是“行业危机”。在记者离开他的办公室时,他最后还在说:“必须要积极面对,守是守不住的,亏也亏不起,只有积极面对,寻找新的出路,为生存而战,为荣誉而战。”
  如此激昂,他俨然是一个斗士。
其他文献
寻找面料几乎是每一家服装企业都要所面对的问题,而现在,以发现和整合创新资源为目标的“中国服装关联产业创新项目”,正欲成为行业最新动力。  转型升级路上的拦路虎  这两年,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ICICLE(芝禾)副总经理陶晓马:年轻设计师非常有创意,但工作起来无序、发散、没有经验,“要确保创意一致性,就需要一个系统来协助他们有秩序工作。”这显然是ICICLE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时,恰好格柏科技的“
期刊
在这个利益熏心的浮躁社会,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扎根院校,默默无闻的搞科研、做教学,相对于新能源、生物科技而言,从事纺织科学研究,无疑是件苦差事,不仅是因为科技成果转化慢,而且回报的也不成正比,毕竟在很多人眼里纺织是传统的,“夕阳产业”。因此,对这些愿意坚守在院校的年轻教师来说,建设纺织强国中他们是最可敬的人。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石海峰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3年度纺织之光教师
期刊
2014年7月10日-12日,影儿时尚集团携旗下品牌YINER音儿、INSUN恩裳、PSALTER诗篇、Song of Song歌中歌、OBBLIGATO奥丽嘉朵以及新生的“清奢品牌”——XII BASKET十二篮,倾力巨献“怒放的生命”大型主题创意艺术展,绽放时装的生命之光。   XII BASKET十二篮诉说生命潜行的美好  影儿时尚集团,从早期的品牌建立、文化理念提炼到灵感迸发的创意设计,历
期刊
7月下旬,第三届“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评审专家小组对申报单位进行了集中走访,本刊随专家组一行走访了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江苏盛虹印染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高效、有特色的管理革新理念以及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颇受专家组认可。  山东海思堡:精细定位 智能管理  为加强纺织行业企业管理,推动行业管理创新,促进纺织强国的建设,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于2011年-20
期刊
“盛夏之际,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纺织业合作研讨会,在此就两岸产业加深合作进行智慧碰撞。从1992年至今,海峡两岸纺织业合作研讨会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在这20多年里,以研讨会为平台,两岸纺织业沟通信息、汇集智慧,探讨在贸易、投资上进一步的合作路径。经过坚持不懈的沟通与交流,两岸纺织业加深了解,彼此信任,达成了共进共赢的发展共识。”王天凯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充分肯定了研讨会20多年来对两岸纺织业发展的意义
期刊
对曾经成为许村家纺龙头企业的浙江诺亚纺织有限公司来说,他们可能不会想到自己后来的境遇。十年后,这家以生产沙发布为主的出口优势企业在快速扩张后又迅速面临着破产,犹如过山车一般。  诺亚公司曾经的淘金辉煌,代表了许村许多家纺企业的昨天和今天,但是,诺亚因为盲目并购以及资金链断裂所带来的伤痛,却不能代表许村的今天和明天。  这个占地只有91平方公里的传统家纺集群,这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确立的第一批“中国
期刊
经历付万才 管理从严谋发展  上溯到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初,受过高等学校教育的付万才,从吉林化纤厂副总工程师的位置走上了厂长岗位,付万才大学毕业分配到吉林化纤厂,他从车间技术员干起,车间技术员、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基层工作的经验让他深知化纤生产是几十个工序、几百个工种、几千人围着一个产品的大工业连续化生产的内涵,一处停产全线崩溃,好的产品质量是管出来的。一个企业的发展靠的是管理。管理就要从严,
期刊
7月10~11日,海宁许村中国家纺城,“海宁家纺杯”2014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将在这里展开为期两天的评比工作。走进大赛的初评现场,1725幅作品铺陈开来,恍若进到了一个画稿的海洋。  “海宁家纺杯”创意设计大赛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设计师分会和中国布艺名镇·许村共同承办,迄
期刊
新疆最近很“热”。  不断发生的恐怖暴力袭击事件,让新疆一时间成为了舆论的焦点。抛开政治以及世界和平层面的因素不谈,显然新疆的反恐维稳形势已变得空前严峻和越发复杂。  如何稳定新疆社会秩序?突破口究竟在哪?7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2014】第50号文件——《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同时公布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年-2023年)》和《发展纺织
期刊
作为历史悠久的港口名城,服装一直是宁波的一张亮丽名片。发源于此的“红帮裁缝”创造了中国服装史上五个第一:第一件中山装、第一件西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本西服理论书籍和第一所服装学校。  历史推进,时代变更,宁波服装仍然保有众多傲人之处:国内最具规模的服装产业集群地;综合实力特别是男装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超10家企业进全国服装百强,且前10一直保持3家以上;有全国最大的西服和衬衫品牌企业,西服产量约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