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何来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也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
一、让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写作文要有材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一定的生活的积累,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能力,一定的感悟生活的能力,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积累,是很难写出好作文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接触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投入生活、融入生活、感知生活,在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勤写日记。作为教师要尽量去发现学生日记中的闪光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他们提炼生活,教会他们表达生活,鼓励他们拓展思维,让学生尝到甜头,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只要去努力,可望又可即,让日记成为学生获得激励最多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欲望、写作兴趣。记得我班的一位成绩平平的男生,在他参加校运动会得了长跑第一名后,在日记中记述了他克服了一千米长跑中的艰难,成绩终于达标时的感受,并写下了这样的语句“拼搏的感觉是那样的美妙!”虽然这个学生通篇的文笔很生硬,但这句话出自他笔,却是如此的生动感人,可见真的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我看到此处深深的被他感染,不但给了很好的批注,而且在班上大加表扬,当时这个孩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很明显他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其他孩子也情不自禁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在他以后的作文中,我经常能看到他许多有感染力的句子。由此可见,日记是培养孩子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兴趣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给学生搭建作文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教师要给出适合、贴近学生生活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最能体现学生生活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好作文题目,否则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他们大部分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趣事》、《成长的记忆》、《走进新学校》、《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出了这样的题目《今天我当家》《我尝到了甜头》、《特殊的礼物》、《幸福的滋味》、《我心中的阳光》等。这种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学习生活的苦与乐》、《生活中的亮点》、《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感受生活》、《选择》、……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并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由此可见,从学生实际的生活出发,命题切合学生实际,就是给学生搭建了写作的平台,让写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同时在教学中,要在班内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专栏,开展优秀习作展示,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以便学生阅读、欣赏;要在班内经常组织作文演讲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文、锻炼演讲才能的机会;每期班级黑板报都要选用学生作文片段。这样学生在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写作的兴趣就会愈来愈高,而且这对其他学生也有促进作用。
对于校外的各种作文竞赛,教师每次都要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孩子参加。实践证明,竞赛是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手段之一,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极好平台。如校刊投稿、小荷作文竞赛、姑苏晚报习作园地、专题作文竞赛、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竞赛、中学生阅读大赛等,让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得到了训练。对得奖的学生要加以奖励,让他享受到写作的快乐,从而乐于作文,喜欢写作。
三、教师多写“下水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下水引路,沟通情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经常“下水”示范,能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从而喜欢作文。
教人游泳者先下水,我们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生,孩子的见识不多,积累也不多,所以我们教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要“以身作则”写“下水”作文,通过自己的“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这样的“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我在布置学生写有关“雨”的散文时,自己先写了一篇《听雨》,以细腻的文笔抒发了对雨的特殊感情、对雨的感受、并借景抒情,寄寓自己的情感。下面摘录我文中的一段:“在这静寂的雨夜,听着窗外的雨,我感到世界万物随着雨化了,随之升起的便是一些被刻意掩藏的情愫。这样的天气最适合睡眠,软软的,酥酥的,只是躺下的思绪会随着雨丝飘飞,撕扯着心里的柔软地带,所谓雨的日子就是怀旧、回想、思念、自省自悟的日子。展转间,起身站在阳台窗口处,独立轩窗,听雨、听风。雨花飘洒我脸上,吹拂我的手臂,衣服上有着丝丝凉意,但我恋上的就是这种微凉的感觉,雨中游弋着情感边缘的畅想,采撷雨中花朵的芬芳,依一缕柔风,拨动一曲心灵的弦音,纷繁世界中,将自己沉浸在这雨里,有着一种沁人心脾的快感。”
当这篇文章在班上读给学生听的时候,把学生带入了雨的的世界,学生听的如痴如醉,起到了很好的熏陶作用。事后,他们纷纷说要向我学习,我适机和学生进行了情感的交流。显然这篇下水作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利用批改和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批改首先要及时。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因此,教师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其二,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恰当的评语既能使学生明确方向,逐步找到作文门径,又能通过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尊重和理解,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其三,褒贬适度,注重鼓励性。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所以我们在作文批改中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对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功感。
其四,评语要有亲切感。学生在接受知识或评语时,是有情感参与的,是有选择的。如若教师的评语内容空泛、只评不导,或不痛不痒、草草了事,就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拒绝它、讨厌它,甚至产生消极对立情绪;反之,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读着仿佛是老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从而怀着愉快的心情,乐于动脑想,认真动手改。这样,教师的批改和评语既和学生交流了情感,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当学生看老师的批改和评语时,心情是激动、喜悦的,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和赞语。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语,绝不能草草了事。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随着教学的发展,教学的深入,时代赋予了我们更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寻、摸索教学新路子,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让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写作文要有材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一定的生活的积累,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能力,一定的感悟生活的能力,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积累,是很难写出好作文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接触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投入生活、融入生活、感知生活,在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勤写日记。作为教师要尽量去发现学生日记中的闪光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他们提炼生活,教会他们表达生活,鼓励他们拓展思维,让学生尝到甜头,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只要去努力,可望又可即,让日记成为学生获得激励最多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欲望、写作兴趣。记得我班的一位成绩平平的男生,在他参加校运动会得了长跑第一名后,在日记中记述了他克服了一千米长跑中的艰难,成绩终于达标时的感受,并写下了这样的语句“拼搏的感觉是那样的美妙!”虽然这个学生通篇的文笔很生硬,但这句话出自他笔,却是如此的生动感人,可见真的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我看到此处深深的被他感染,不但给了很好的批注,而且在班上大加表扬,当时这个孩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很明显他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其他孩子也情不自禁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在他以后的作文中,我经常能看到他许多有感染力的句子。由此可见,日记是培养孩子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兴趣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给学生搭建作文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教师要给出适合、贴近学生生活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最能体现学生生活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好作文题目,否则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他们大部分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趣事》、《成长的记忆》、《走进新学校》、《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出了这样的题目《今天我当家》《我尝到了甜头》、《特殊的礼物》、《幸福的滋味》、《我心中的阳光》等。这种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学习生活的苦与乐》、《生活中的亮点》、《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感受生活》、《选择》、……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并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由此可见,从学生实际的生活出发,命题切合学生实际,就是给学生搭建了写作的平台,让写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同时在教学中,要在班内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专栏,开展优秀习作展示,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以便学生阅读、欣赏;要在班内经常组织作文演讲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文、锻炼演讲才能的机会;每期班级黑板报都要选用学生作文片段。这样学生在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写作的兴趣就会愈来愈高,而且这对其他学生也有促进作用。
对于校外的各种作文竞赛,教师每次都要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孩子参加。实践证明,竞赛是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手段之一,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极好平台。如校刊投稿、小荷作文竞赛、姑苏晚报习作园地、专题作文竞赛、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竞赛、中学生阅读大赛等,让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得到了训练。对得奖的学生要加以奖励,让他享受到写作的快乐,从而乐于作文,喜欢写作。
三、教师多写“下水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下水引路,沟通情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经常“下水”示范,能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从而喜欢作文。
教人游泳者先下水,我们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生,孩子的见识不多,积累也不多,所以我们教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要“以身作则”写“下水”作文,通过自己的“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这样的“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我在布置学生写有关“雨”的散文时,自己先写了一篇《听雨》,以细腻的文笔抒发了对雨的特殊感情、对雨的感受、并借景抒情,寄寓自己的情感。下面摘录我文中的一段:“在这静寂的雨夜,听着窗外的雨,我感到世界万物随着雨化了,随之升起的便是一些被刻意掩藏的情愫。这样的天气最适合睡眠,软软的,酥酥的,只是躺下的思绪会随着雨丝飘飞,撕扯着心里的柔软地带,所谓雨的日子就是怀旧、回想、思念、自省自悟的日子。展转间,起身站在阳台窗口处,独立轩窗,听雨、听风。雨花飘洒我脸上,吹拂我的手臂,衣服上有着丝丝凉意,但我恋上的就是这种微凉的感觉,雨中游弋着情感边缘的畅想,采撷雨中花朵的芬芳,依一缕柔风,拨动一曲心灵的弦音,纷繁世界中,将自己沉浸在这雨里,有着一种沁人心脾的快感。”
当这篇文章在班上读给学生听的时候,把学生带入了雨的的世界,学生听的如痴如醉,起到了很好的熏陶作用。事后,他们纷纷说要向我学习,我适机和学生进行了情感的交流。显然这篇下水作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利用批改和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批改首先要及时。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因此,教师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其二,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恰当的评语既能使学生明确方向,逐步找到作文门径,又能通过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尊重和理解,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其三,褒贬适度,注重鼓励性。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所以我们在作文批改中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对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功感。
其四,评语要有亲切感。学生在接受知识或评语时,是有情感参与的,是有选择的。如若教师的评语内容空泛、只评不导,或不痛不痒、草草了事,就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拒绝它、讨厌它,甚至产生消极对立情绪;反之,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读着仿佛是老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从而怀着愉快的心情,乐于动脑想,认真动手改。这样,教师的批改和评语既和学生交流了情感,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当学生看老师的批改和评语时,心情是激动、喜悦的,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和赞语。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语,绝不能草草了事。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随着教学的发展,教学的深入,时代赋予了我们更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寻、摸索教学新路子,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