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儿童 满足需要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t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学期的教研课,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春雨》这首古诗,它节选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春夜喜雨》,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准确而又形象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在备课、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诸多问题,通过思考、研究,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收获。
  一、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唤醒已有的经验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几天一直在下雨,那么,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生:夏天的雨是有闪电的,还会打雷。
  生:春天下的雨也会打雷。
  生:夏天的雨很大。
  师:那春天的雨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春天的雨很冷。
  师:春雨又细又密,落在大地上,像妈妈在温柔地抚摸着我们,怪不得大家都很喜欢春雨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作家写的春雨。
  ……
  反思:
  诗歌描写的场景大多和儿童的实际生活有关联,要想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将要学习的文本产生亲近感,就应该想办法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再现古诗描写的情景,把他们带入诗的意境中。于是我在第一次写教案的导入语时,就设计了说说春雨的环节,可是由于对学生的经验水平评估过高,事先没有很好地组织学生观察,很多学生对春雨“视而不见”,再加上导入语设计不当,产生了误导作用,几名学生都纠结于“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反而对“春雨的特点”思考得少了。于是,在第二次教学时作了如下修改: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是春天。
  师:春天下的雨叫——
  生:春雨。
  师:这几天一直在下春雨,你观察过春雨吗?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样儿的吗?(多媒体展现绵绵春雨)
  生:春雨细细的,打在身上不疼。
  生:我在雨里走了很久,衣服还不怎么湿。
  生:春雨落在我脸上,凉凉的,我觉得痒痒的。
  师:是的,春雨很温柔,很让人喜爱,许多诗人、作家都写过春雨。我们来听一听: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
  师:春天,大自然中的一切都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春雨不光美,还非常珍贵,人们都盼望着下春雨。
  反思:这一次我除了在课前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春雨外,还在课件的一开始增加了春雨细细下的视频。学生经过观察,课上对春雨的描述准确、形象、细致,获得了浅层的情感体验:春雨又细又密,洒在身上柔柔的,很舒服。这为下面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二、用儿童的方式去引导,点燃学习的激情
  片段一:
  师:谁来读读这首诗?看谁读得最好!(指名读)
  师:小朋友们,一行是五个字的古诗要注意怎么停顿?
  生:在第二个字后面停顿。
  师:你来读一读。
  (一生读,效果欠佳,其余学生反应冷淡)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修改后:
  师:谁来读读这首诗,看谁能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读)
  师:果能注意停顿,你就像一位真正的诗人了,还记得一行是五个字的古诗是怎么停顿的?
  生:在第二个字后面停顿。
  师: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每行前两个字,小朋友们读后三个字。
  (学生大多跃跃欲试)
  师生合作读,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师:让我们像小诗人一样来吟诵这首诗。
  (学生齐诵,表情很投入,停顿读得很到位。)
  反思:
  陶行知认为“活的教育”的第一步就要承认儿童是活的,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他反复强调:“我们如果承认教育是活的,我们教育儿童就要根据儿童需要的力量为转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动机更多取决于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贴近学生心理,教学语言是否充满童趣。第二次教学时,我把自己当作课堂学习的一员,采用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训练学生停顿技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地达到了教学目的,课堂也变得生动有效。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应具备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我认为,小学语文课是属于儿童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多从儿童的需要和发展出发设计教学,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关注,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也唯有正确认识儿童世界,理解儿童,从儿童的视角去思考,才能深入地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实现教育的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翻译是多种思维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过程,思维在转换中升华,翻译在思维升华中臻于完善。现代人在思维中都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兼蓄并用,二者往往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并且可以相互转化。  关键词:翻译 转化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一、引言  翻译是多种思维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过程,思维在转换中升华,翻译在思维升华中臻于完善。现代人在思维中都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兼蓄并用,二者往往结合在一起,相辅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要想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审视和分析;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实施过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疏漏,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对新课改实践者们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必将为历史教学添加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的教师都给反思一片蔚蓝的天空,这必将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殿堂
期刊
高中物理以难著称,被学生公认为最难学科,这是因为它教材难度大,能力要求高,所以对普通高中的普通班,物理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高一,如果不能引导学生入门,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很容易一败涂地,使学生失去兴趣,放弃对本学科的学习,影响学生升学。根据本人多年教授普通班的经验,浅谈一下普通班的物理教学。  一、帮助高一新生跨过新台阶,使他们顺利过渡  初中物理并不难学,因为它起点低、要求也低,所以多数初
期刊
摘要: “学生成长”是衡量有效课堂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学设计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以,动态的教学过程和语言便成为它的两个支点。  关键字:有效性 动态 教学过程 语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学生成长”便成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最初盲目地追求课堂的热闹,到后来逐渐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弊病,从而慢慢地转化到追求课堂的教学效率上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应该让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呢?  所谓“语文味”,根据程少堂先生的观点,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既是教授一门语言,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这是因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挖掘 教材文化 培养 人文思想    学习一种语言,当然要了解该语言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质。初中新目标英语教材进一步强调了在课堂教学中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全方位体现其文化特征,以便为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种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高中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提出七条教学建议,其中一条是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而《生长素的发现》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关键词:科学史 生物 实验 探究 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的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
期刊
众所周知,试卷讲评是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如何让试卷讲评有效,是每个数学教师都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越来越感到,分析好一份试卷,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高,是对平时教学的最有效升华,试卷的讲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试卷讲评效果呢?本文谈谈笔者对此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试卷讲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备工作应充
期刊
何谓数学教学过程?从“教学论”上讲: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桥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几点体会。 
期刊
摘要:在初中,我们通过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在高中,当我们学习了解析几何之后,知道直线与圆可以通过方程来表示,从而我们可以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来判断。  关键词:直线 圆 位置关系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依然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列为必修的教学内容,那么,在新课标下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呢?我们先来解读一下课程标准中体现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