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伙伴,日韩在此次美国大选中有着不同的担忧与期望。当美联社报道称拜登胜选之际,日韩同样面对一个课题——一方面要与仍在任上、起码在明年1月20日之前仍是美国总统的特朗普维持相应关系,另一方面,要尽快与拜登团队建立联系,并尽可能更多、更快地了解拜登可能施行的内政、外交政策。
同处东亚的他们,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在与美国交好的同时,不得不顾忌与中国的关系。而日韩之间的矛盾,目前来看,颇无解。
在美国大选投票日——11月3日,美、日、印、澳共同参与的“马拉巴尔”联合海上演习如期举行,日本海上自卫队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海军共同出现在印度近海的孟加拉湾。澳大利亚海军自2007年以来首次参与这一印度主场举办的演习。
“马拉巴尔”联合海上演习本想展现出一种模拟实战的火药味。然而,由于四方并未形成合力,这场第一阶段到11月6日结束的演习,只出現了四国一些“老破小”舰只。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马拉巴尔”演习前,日本共同社称,本次四国联合演习,“目的在于制约中国”。日本放出如此调门的同时,10月26日至11月5日,在日本西南部“高仿钓鱼岛”的卧蛇岛,美日4.6万人参与的“利剑”夺岛演习如期上演。论规模,“利剑”比“马拉巴尔”演习大得多,并且看上去更直指中国。
就在“马拉巴尔”和“利剑”演习刚结束的11月6日,当美国总统大选呈现胶着之态,乔·拜登出现反超唐纳德·特朗普之势的时候,日本首相菅义伟称:“谁将获胜?到目前为止情况尚不明朗,但是日美同盟对日本来说是外交政策和安全的核心。我们将继续与美国紧密合作,这一点没有改变。”
接下来,菅义伟提及了中美日三边关系,称:“考虑到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中美两国之间建立稳定的关系不仅符合日本的利益,而且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的角度来看也很重要。”日本时间11月8日凌晨,当非正式,却具有指标意义的一幕出现——美联社报道称,拜登胜选,将出任美国第46任总统。菅义伟以较快速度在社交媒体推特发表祝贺。在英文、日文同时发表的推文中,菅义伟希望“美日同盟更加牢固”,还号称要为确保“印度—太平洋地区”及世界和平、自由与繁荣,与拜登共同努力。
韩国总统文在寅也在11月8日给拜登发去了祝贺推特。但与日本方面的态度有所不同,文在寅只称韩国“与美国的联盟是牢固的,两国之间的纽带是坚如磐石的”,同时,文在寅也称,非常期待与拜登一起为共同的价值观而合作。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在寅绝口没提所谓的“印度—太平洋地区”云云。
回看此前一段时间发生的情况。尽管曾受到邀请,参加10月初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多方参与的外长会谈,可韩国方面拒绝了邀请。这一会谈最终的参与者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印度外长苏杰生和澳大利亚外长玛丽斯·佩恩。美日印澳“四方会谈”讨论了在所谓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政治、经济、战略合作体系,以用于应对所谓的“威胁”,也即建立所谓的亚洲版“小北约”。那么,韩国方面拒绝出席在东京举行的多方外长会议,也没有参加美日印澳联合军演,就一定是韩方不愿意加入所谓的亚洲版“小北约”吗?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韩国方面人士异口同声地向《新民周刊》记者说,“情况未必全如此”。韩国外长没有前往东京,很大程度上源于日、韩之间有矛盾。除了历史遗留问题、两国之间岛争以外,贸易争端激烈、民间敌意不小等情况,决不可小觑。
2019年7月初,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日本政府从当月4日起停止向韩国出口三种半导体材料。这三项材料日本基本占据了全世界70%-90%的份额。韩国半导体产业因此被“锁住了咽喉”。而到了8月,日本率先将韩国从贸易白名单中移除。作为回应,韩国曾反击日本,宣布放弃续签《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以及在独岛(日本称“竹岛”)进行超出往常的大规模军演。由此,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尽管2019年12月24日,日韩首脑在时隔一年零三个月后再度举行正式会谈,可矛盾并没有化解。
由日、韩领导人在社交媒体发出的祝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的推文,就不难看出美、日、韩之间的关系。
日本是二战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因美国的庇护,而获益良多。同时,日本的国土上至今为止仍有大量美军基地。日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腾飞,一度在经济上对美国造成威胁。可随着美国通过“广场协议”等非军事手段再次制服日本以后,日本目前与美国的“同盟”也就“更加牢固”了。
至于菅义伟向拜登隔空提及的“印度—太平洋地区”云云,对美国来说,也绝非特朗普当政这四年才开始重视。“印太战略”一词最早的提出者,是奥巴马时期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0年10月,希拉里在夏威夷演讲时说:“我们在扩大与印度海军在太平洋的合作,因为我们知道印太战略对于全球贸易和商业有多么重要。”
尽管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特朗普与希拉里争执得不可开交,可到特朗普上任后,并没有将“印太战略”抛到九霄云外。从奥巴马、特朗普当政时期的历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能够看出在“印太战略”方面,美国有着较为长期的战略规划,绝非换一个政党,换一个总统执政,就会轻易在战略层面有所改变的。
同处东亚的他们,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在与美国交好的同时,不得不顾忌与中国的关系。而日韩之间的矛盾,目前来看,颇无解。
怎样的同盟与三角关系
在美国大选投票日——11月3日,美、日、印、澳共同参与的“马拉巴尔”联合海上演习如期举行,日本海上自卫队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海军共同出现在印度近海的孟加拉湾。澳大利亚海军自2007年以来首次参与这一印度主场举办的演习。
“马拉巴尔”联合海上演习本想展现出一种模拟实战的火药味。然而,由于四方并未形成合力,这场第一阶段到11月6日结束的演习,只出現了四国一些“老破小”舰只。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马拉巴尔”演习前,日本共同社称,本次四国联合演习,“目的在于制约中国”。日本放出如此调门的同时,10月26日至11月5日,在日本西南部“高仿钓鱼岛”的卧蛇岛,美日4.6万人参与的“利剑”夺岛演习如期上演。论规模,“利剑”比“马拉巴尔”演习大得多,并且看上去更直指中国。
就在“马拉巴尔”和“利剑”演习刚结束的11月6日,当美国总统大选呈现胶着之态,乔·拜登出现反超唐纳德·特朗普之势的时候,日本首相菅义伟称:“谁将获胜?到目前为止情况尚不明朗,但是日美同盟对日本来说是外交政策和安全的核心。我们将继续与美国紧密合作,这一点没有改变。”
接下来,菅义伟提及了中美日三边关系,称:“考虑到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中美两国之间建立稳定的关系不仅符合日本的利益,而且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的角度来看也很重要。”日本时间11月8日凌晨,当非正式,却具有指标意义的一幕出现——美联社报道称,拜登胜选,将出任美国第46任总统。菅义伟以较快速度在社交媒体推特发表祝贺。在英文、日文同时发表的推文中,菅义伟希望“美日同盟更加牢固”,还号称要为确保“印度—太平洋地区”及世界和平、自由与繁荣,与拜登共同努力。
韩国总统文在寅也在11月8日给拜登发去了祝贺推特。但与日本方面的态度有所不同,文在寅只称韩国“与美国的联盟是牢固的,两国之间的纽带是坚如磐石的”,同时,文在寅也称,非常期待与拜登一起为共同的价值观而合作。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在寅绝口没提所谓的“印度—太平洋地区”云云。
回看此前一段时间发生的情况。尽管曾受到邀请,参加10月初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多方参与的外长会谈,可韩国方面拒绝了邀请。这一会谈最终的参与者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印度外长苏杰生和澳大利亚外长玛丽斯·佩恩。美日印澳“四方会谈”讨论了在所谓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政治、经济、战略合作体系,以用于应对所谓的“威胁”,也即建立所谓的亚洲版“小北约”。那么,韩国方面拒绝出席在东京举行的多方外长会议,也没有参加美日印澳联合军演,就一定是韩方不愿意加入所谓的亚洲版“小北约”吗?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韩国方面人士异口同声地向《新民周刊》记者说,“情况未必全如此”。韩国外长没有前往东京,很大程度上源于日、韩之间有矛盾。除了历史遗留问题、两国之间岛争以外,贸易争端激烈、民间敌意不小等情况,决不可小觑。
2019年7月初,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日本政府从当月4日起停止向韩国出口三种半导体材料。这三项材料日本基本占据了全世界70%-90%的份额。韩国半导体产业因此被“锁住了咽喉”。而到了8月,日本率先将韩国从贸易白名单中移除。作为回应,韩国曾反击日本,宣布放弃续签《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以及在独岛(日本称“竹岛”)进行超出往常的大规模军演。由此,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尽管2019年12月24日,日韩首脑在时隔一年零三个月后再度举行正式会谈,可矛盾并没有化解。
同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伙伴,日韩在此次美国大选中有着不同的担忧与期望。
由日、韩领导人在社交媒体发出的祝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的推文,就不难看出美、日、韩之间的关系。
日本是二战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因美国的庇护,而获益良多。同时,日本的国土上至今为止仍有大量美军基地。日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腾飞,一度在经济上对美国造成威胁。可随着美国通过“广场协议”等非军事手段再次制服日本以后,日本目前与美国的“同盟”也就“更加牢固”了。
至于菅义伟向拜登隔空提及的“印度—太平洋地区”云云,对美国来说,也绝非特朗普当政这四年才开始重视。“印太战略”一词最早的提出者,是奥巴马时期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0年10月,希拉里在夏威夷演讲时说:“我们在扩大与印度海军在太平洋的合作,因为我们知道印太战略对于全球贸易和商业有多么重要。”
尽管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特朗普与希拉里争执得不可开交,可到特朗普上任后,并没有将“印太战略”抛到九霄云外。从奥巴马、特朗普当政时期的历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能够看出在“印太战略”方面,美国有着较为长期的战略规划,绝非换一个政党,换一个总统执政,就会轻易在战略层面有所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