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学生学习新知的方法由单纯记忆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创造。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重视学生学习动力和乐学内驱力的激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把想象力、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发挥到极致,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课堂状态往往都是僵化、呆板的,教师基于考试与成绩在课堂上讲授相关语文知识,这就与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智慧背道而驰,在这样模式中培养出的小学生会缺乏个性,综合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改变传统机械化、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生动、有效的方式进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语文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一、强化意识,营造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教师只有把课堂环境氛围调动起来,充分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意义、体现语文教学的精神。因此,如何促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是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考虑、注意和照顾学生的差异性,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想成果,引导学生带着情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和认真的态度。例如,在教授《走月亮》这一课的内容时,带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大家看了作者吴然小时候与妈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后有什么感触吗?你和妈妈在一起最温暖、快乐的瞬间是什么?”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在冬天,妈妈接我下课回家的路上总是一边搓着我的手,一边询问我有关学校的趣事,这是我很感动的瞬间。”还有的说:“我的妈妈经常出差,但她每次出差时总会给我留下一张写满温馨话语的卡片。”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思想活跃、情感充沛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的作用,使他们养成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创新方法,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的是由课堂教学的开放程度决定的。教师应探索出一套瞄准学生、促进其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注意加强学生横向、纵向、多向思维训练,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互作用中获得进步,尊重学生由现实引发的思考,而不能将学生局限在书本中,始终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例如,在讲授《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供学生观看,让他们能够直观具体地感受到在抗日战争中,与自己年龄一样大小孩子的机智勇敢,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使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运用这样的拓展训练,可以将课堂的外延和内涵进行丰富,让课堂的开放程度有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策略,对症下药,引导他们树立自我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身上汲取营养,从而深刻意识到自我反思对学习的好处。
三、拓展延伸,开设有趣实践活动
成功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他们拥有思考、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只有种种能力兼备时,教师的教学才能定义为某种程度上的成功。所以教师只有同时建设课内与课外课堂活动,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而学生也只有在课外活动中才能更加独立地探寻自己的兴趣所在。《四季之美》是一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散文,文章采用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中最有特点的美。教师在教学过冲中,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这些描写,用心体会四季之美。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别组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并采用小组接龙的方式说出与四季有关的词语。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习,不但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克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恐惧,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与应变能力,延伸了语文课堂的价值,让每一位學生都能快乐地学习。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并适当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与课外”。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领地,教师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发挥智慧,获取知识,接受教育,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逻辑思维能力也比较差,所以语文教师应给与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积极承担学习任务,深入探究结论,让语文课堂教学由“牵引”走向“引导”,并通过积累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鑫.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9(30):117.
[2]吴广财,刘琪.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9(25):44.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课堂状态往往都是僵化、呆板的,教师基于考试与成绩在课堂上讲授相关语文知识,这就与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智慧背道而驰,在这样模式中培养出的小学生会缺乏个性,综合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改变传统机械化、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生动、有效的方式进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语文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一、强化意识,营造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教师只有把课堂环境氛围调动起来,充分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意义、体现语文教学的精神。因此,如何促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是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考虑、注意和照顾学生的差异性,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想成果,引导学生带着情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和认真的态度。例如,在教授《走月亮》这一课的内容时,带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大家看了作者吴然小时候与妈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后有什么感触吗?你和妈妈在一起最温暖、快乐的瞬间是什么?”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在冬天,妈妈接我下课回家的路上总是一边搓着我的手,一边询问我有关学校的趣事,这是我很感动的瞬间。”还有的说:“我的妈妈经常出差,但她每次出差时总会给我留下一张写满温馨话语的卡片。”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思想活跃、情感充沛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的作用,使他们养成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创新方法,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的是由课堂教学的开放程度决定的。教师应探索出一套瞄准学生、促进其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注意加强学生横向、纵向、多向思维训练,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互作用中获得进步,尊重学生由现实引发的思考,而不能将学生局限在书本中,始终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例如,在讲授《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供学生观看,让他们能够直观具体地感受到在抗日战争中,与自己年龄一样大小孩子的机智勇敢,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使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运用这样的拓展训练,可以将课堂的外延和内涵进行丰富,让课堂的开放程度有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策略,对症下药,引导他们树立自我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身上汲取营养,从而深刻意识到自我反思对学习的好处。
三、拓展延伸,开设有趣实践活动
成功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他们拥有思考、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只有种种能力兼备时,教师的教学才能定义为某种程度上的成功。所以教师只有同时建设课内与课外课堂活动,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而学生也只有在课外活动中才能更加独立地探寻自己的兴趣所在。《四季之美》是一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散文,文章采用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中最有特点的美。教师在教学过冲中,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这些描写,用心体会四季之美。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别组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并采用小组接龙的方式说出与四季有关的词语。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习,不但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克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恐惧,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与应变能力,延伸了语文课堂的价值,让每一位學生都能快乐地学习。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并适当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与课外”。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领地,教师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发挥智慧,获取知识,接受教育,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逻辑思维能力也比较差,所以语文教师应给与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积极承担学习任务,深入探究结论,让语文课堂教学由“牵引”走向“引导”,并通过积累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鑫.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9(30):117.
[2]吴广财,刘琪.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9(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