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为古诗词教学打开一扇亮丽的窗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义务教育教材中选取的唐诗宋词都堪称历代的经典之作。它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但是,由于古诗词言简意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还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教法上,学生容易产生畏惧的厌学心理。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学好古诗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就深有体会:
  一、借助音乐,感受诗词
  《如梦令》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而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词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课文。
  1.配音朗读,激发兴趣
  初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一听配上优美旋律的《如梦令》,学生们很快在音乐的氛围中走近词曲,并饶有兴致地跟着朗读起来,进入诗词的意境。教学过程中的“正音”与“划分诗词节奏”等环节的难点立刻迎刃而解。
  2.配乐吟唱,感受美感
  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理解。音乐与诗词的结合,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品读完《如梦令》后,学生对诗歌的主旨有了深刻的体会,这时,放上一段音乐,让学生们边自由吟词,边展开想象,尽情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教学课堂顿时诗意融融……
  二、借助画面,体会意境
  《如梦令》这首词写的是词人与朋友一起郊游,寻幽探胜的一次经历,从词中首句“常记”一词来看,这充分表达了词人李清照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对少女时代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感。
  那么词人李清照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她仅用了短短的33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三幅奇异美景: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对学生来说,仅凭讲解是很难体会到的。于是,我首先用媒体播放第一幅的黄昏情景:傍晚,太阳慢慢从西边落下去,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亭子、树木,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和幽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接着让学生想象在如此优美的意境中,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 古人喜欢饮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且,酒能助兴,使人诗兴大发,像唐朝的李白斗酒诗百篇,被称为“诗仙”。李清照尽管是个女子,但她也爱饮酒,在她的许多词里都写到了酒。这一次也不例外,那么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再让学生品味“沉醉”一词,结合画面思考:还有什么也醉人呢? 很自然地就让学生领会到了词人“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最后,配乐朗读。所有学生都读出浓浓的醉意:为醇厚的美酒而沉醉,为溪亭日暮的美景而陶醉!
  这意境的感悟,“醉”字的赏析、朗读的指导均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水到渠成,随着作者一道玩得尽兴,而达到最佳境界了。
   紧接着学生在想象“藕花深处”和“一滩鸥鹭”的情景后再展示画面,学生仿佛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活泼贪玩的李清照,也完全体会了她陶醉于美酒、美景、美情之中的感受了。这次第,怎一个“醉”字了得!诗词的内涵与意境再一次打动学生的心灵……
  三、借助网络,升华拓展
  运用多媒体教学《如梦令》后,学生对于李清照、对于她的词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通过网络,查找她的生平,搜集她的诗词,了解她的诗词风格,开辟论坛,建立“李清照诗词主题研究”网页等各种方式在诗词的海洋中徜徉,充分领略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我想,这一切应该归功于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吧?是多媒体教学为孩子们学习古诗词打开了一扇亮丽的窗!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学校的历史传承、行业和区域背景,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凝聚特色,依据学校的内外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文化建设路径,构建精神与文化的育人平台。  关键词: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 文化融合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培育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一般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内化于心,固化于
期刊
历史新课程与以往旧课程相比,无论是从体例、授课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的目的上都有了彻底改观。就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教材的趣味性、生动性、可读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对教师而言,新课程带来的却是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在教学中,要构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课堂,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去真正按自己的意志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做到这些,教师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是的,只有深入摸索更好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把教师的工作做到最精细、最全面。注意是通向科学知识的门户,只有集中注意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才最快、最容易。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注意是顺利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教师的最大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 
期刊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趣。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审美教育,《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高中生在音乐欣赏课上的表现却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不喜欢听民族音乐和经典音乐,认为听这一些就是“落伍”;二是学生不会欣赏,在课堂上往往是“跟着感觉走”。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欣赏主体的作用,通过
期刊
一次单元测验中,作文考题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关心、帮助……在这个充满真情的世界里,你一定看到或听到或亲身经历过令人感动的事情,请你自拟题目写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试卷改下来,很令人沮丧,作文题目单调乏味,除了以“感动”为题,便是“信任”再不就是“关心”或“帮助 ”。作文题目毫无韵味。大家都知道“花香蝶自飞,题好一半文”,若是如此题目必然不能吸引读者,在考试检测中作文分数自然要深受影响。为此我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自己的语言变得幽默诙谐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本人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巧妙设喻  写作课上,语文教师为了强调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巧妙设喻,他先引用《周礼》上的话:“绘图之事,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接着打比方说:“人的脸有赤有青亦有白,可见每个人的脸天生就是一篇文章。古往今来,许多女同胞都喜欢讲究修改自己的文章的。她们每天晨起梳洗罢,独自改文章;用白大夫反复揣摩(涂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现状,指出新版《大学语文》更加注重人文化的功能,爱的理念作为其隐性线索贯穿始终,这对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能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 人文素养 爱的理念 教材建设  一、“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现状  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各异,归总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文学史为纲,即按照文学史的脉络,精选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如武汉大学
期刊
英语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但如何让教师的动机产生良好的教学结果,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为此,我在英语复习课中,对历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逐一分析。  一、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复习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每次讲授新课之前,多数教师都会花上简短的几分钟复习,让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印象,巩固教学成果。  按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伴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个性的发展,有一些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逐渐衰减。如何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使他们好学乐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爱心带入课堂,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  1.尊重和宽容,做学生的朋友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让学生真正成
期刊
【缘起】  曾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禅师的最后一课》,是这么说的:  一位著名的禅师将不久于人世,弟子们围坐在其周围,等待师父告诉他们人生的奥秘。没想到禅师突然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怎么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众弟子争相答道,不外乎是“用铲子铲、用火烧、用石灰撒”一类方法或者“斩草就要除根,把草根挖出来”……禅师始终微笑着听完,并不时点头。  “你们讲得都很好!”禅师说,“这样吧,寺庙后面有块杂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