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注意.效率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是的,只有深入摸索更好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把教师的工作做到最精细、最全面。注意是通向科学知识的门户,只有集中注意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才最快、最容易。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注意是顺利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教师的最大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的同时一定要“备学生”,针对不同班级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创设情景教学环境。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要能“跳一跳,摘得到”,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要有趣,上课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记住爱因斯坦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巧妙的设问,常常会产生“投石冲开水中天”的效果。如在复习《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一课时,我口头读了2006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上关于“于都长征”的一段材料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问:1.“假若你是于都县的旅游局长,你会如何规划于都红色旅游,打造于都“长征品牌”?2.“红色旅游景点是否该收取门票?”3.“打造于都长征品牌有什么重要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中三(7)班的肖妤、沈霖、王艳梅、孙奕等同学表现最为突出,把课堂气氛带到了高潮。再如:在复习《左宗棠收复新疆》这课时,我设计了“海防派”和“塞防派”两派人物的辩论赛,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在辩论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收复新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深刻地领会了左宗棠维护祖国统一的贡献。这样通过历史情景的演绎和辩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历史知识故事化
  课堂上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非常有必要。在历史教学中可作如下尝试:先对课本作故事化的改造,增加历史场景和人物性格、事迹的内容,从而使历史事件变得丰满。然后布置学生创作,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作适当、合理的想象,并由学生来讲故事或扮演其中的角色,变被动式接受为亲身体验。在讲授世界史第九课的“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时,我把资助国家比作“赞助商”,把航海家比作“贫困学生”,但这些学生有远大志向,为了国家的兴旺发达,不惜冒着被汹涌澎湃的茫茫海涛吞噬的危险去开拓新的疆土,实在是精神可嘉。如此一来,让学生在这种语言的熏陶下体验了当时四位航海家的志向和探索的艰辛,自然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另外我还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欧洲没有“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将会怎样发展?请学生作适当的、合理的想象进行叙述。学生对此个个都很有兴趣,发言很积极。随着央视《百家讲坛》易中天教授品“三国系列”及评“汉代风云人物”的热播,荧屏内外,网络上下都出现了易中天热,褒贬皆有,众说纷纭,吸引了大量“易粉”,而这些“易粉”绝大部分是青少年,为什么?最大亮点是他把历史知识故事化,语言讲述生动化,授课过程悬念化。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初中生学习。所以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应好好借鉴发挥。
  三、运用影视媒体,激活历史教学
  作为历史这门学科的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那就是有关历史事件的课外影视资料特别丰富,像VCD影片、影视剧中的历史故事片、历史纪录片等,大可利用课堂放映给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自然就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又如2006年11月在CCTV2频道上首播的《大国崛起》就掀起了收看的高潮,其后,又多次在好几个电视频道播放。这部连续剧共12集,讲了九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崛起历程,恰巧与历史教学进度基本相吻合。布置学生在晚上9点30分或中午1点钟(重播时间)注意收看;很多学生便挤出休息时间去看,以便在以后的课堂上能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增加理解。在课堂上我也放映了其中的几集,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这部电视纪录片对于构建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国际意识、竞争意识相当有帮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纪录片。还有一部姐妹片《复兴之路》也可以引荐给学生观看。这些媒体的运用,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注意力分散是学习的大忌,作为教师,把呆滞的眼神变灵活,把分散的注意变集中,把东张西望变成凝神静听,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也是完成教学的首要任务。只要我们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上课风趣幽默,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更优的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评价,教学中的“魔法棒”。  案例  镜头一:习作课上,教师问道:“有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有!”孩子不假思索地答道,并扬了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提倡“自主”,关注“过程”。活动的开展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特点,不但要注意课程目标的开放,还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开放,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各种机构和人员的开放。  一、立足开放性的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
期刊
摘 要:对科技专业的学生来说,工程训练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出“作品”的时候。要  使训练收显著之效,有许多工作可做。本文从前期准备、强化技能、实施指导和创新激励等  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认为是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的好做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 工程训练 提高质量  工程训练在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学科部属于实践教学环节,2004年正式纳入实践教学计划之中,安排在大二、大三学年总共
期刊
面对学生的过错,你会怎么办?是当面指出,还是慢慢地去感化和引导?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真难说。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体现。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们的胆子却是越发地变得小了。姑且不说以前在课堂上时有发生的体罚这一违法的现象现在不可能出现,就连责骂之声也很难听得见了。现在在办公室、教室,听到的只有表扬与赞美之声。当然,在教学中,给
期刊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国,几千年优秀的文化、思想道德浓缩在一篇篇优美生动的文章里。学习它们,我们可以了解祖先创造的灿烂文明和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现在,初中课文已加大了对古文的学习,每册中都安排了两个单元,教学大纲中也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然而,由于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由于历史的变迁,语言的变迁,学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古文较
期刊
一、互帮互助,寻找良方  不同的知识点,其难易程度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必然不同。有些试题是与知识点、答题技巧和审题方法有关系的,需要互相帮助解决。  【活动一:互帮互助寻良方】  1.帮你寻良方——提出不能解决的错题,组内讨论并试着解决。  2.各组选一条已解决的题目全班交流。  生1:对对子“峰顶对( )”我做错了,陈子璇教我:三年级学习的《春联》一课讲了对对子讲究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人生,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一、在教学中怎样关注人文性  有人认为,低年级阶段应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下面以“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为例,浅谈教师角色的新期待。  一、引出问题  师:(出示两个用土豆削成的圆柱体)它们是什么形体?  生:圆柱体。  师: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底和高分别相等。  (用刀子将其中一个削成圆锥)  师:这是什么形体?  生:圆锥。  师:你
期刊
摘 要:基于学校的历史传承、行业和区域背景,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凝聚特色,依据学校的内外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文化建设路径,构建精神与文化的育人平台。  关键词: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 文化融合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培育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一般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内化于心,固化于
期刊
历史新课程与以往旧课程相比,无论是从体例、授课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的目的上都有了彻底改观。就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教材的趣味性、生动性、可读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对教师而言,新课程带来的却是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在教学中,要构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课堂,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去真正按自己的意志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做到这些,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