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效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当代教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226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的核心场所。能够打造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认真,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应该掌握的东西。一堂课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教师再辛苦也是做无用功,同样的,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这节课也是无效或低效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造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前预习工作准备要充分。
  我所说的预习包括两个方面,预习不仅仅是学生应做的,教师也要要做好课前准备。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对教材、学生、学法都应定做到心中有数。学生需要学会哪些知识?通过本节课培养哪些能力?有什么发展前景等等都是我们语文老师课前要预想到的。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很强,学生的思想、知识也是时刻在变化的。所以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变成长流水。”要实现语文课堂有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其次,老师上课之前,要事先指导学生在课前开展预习,学生预习好处很多。第一,学生在预习中将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中或课后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从而使得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更加高效、更加深入。第二,预习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自我求知的过程,就是良好读书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第三 ,预习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课文的很多教学内容就可以放在课前,在预习中解决了,教师在课堂不必花大量时间去检查学习情况,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可以一带而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重点和难点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学环节设计要尽量符合每个学生的需要,选择设计有针对性的、适合于学生学习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离开学生的发展,任何的教学方法只是技术的堆砌,没有实际效用。设计时,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研究学生实际。力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设置好,教者要把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好,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以阅读课为例,首先,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然后在教师设置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再细读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教学环节设计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要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之间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要充分地体现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设计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要灵活。
  教学活动是增长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比较强,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将枯燥无味的作业转化为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达到练习、复习、巩固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合理的学习活动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信息传递,思维得到激活,能力得到发展。在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兼顾所有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适时进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冲劲。学生是倍受关注的亮点,教者要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活动中的展示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进行自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
  活动开展需要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学生敢问,敢说,敢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气氛,做到人人参与,这样的活动效果才会好。
  总之,打造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思考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立足于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让学生能乐于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对于数学来说,主要是抽象思维和理论思维,而其基础是形象思维。如何通过具体的感性信息呈现,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更有实感地去把握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尽可能多地通过身边的一些实物,让学生感性地去认识和理解。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下面,就一堂数学课教学来谈谈我对几何画板在数学课上的应
期刊
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主体的含义之一就是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要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否则,不论教育者的愿望如何,这种教育从根本上说都是失败的。而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因此,在历史教育中,学生的态度、愿望、激情和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诸多的主观因素中,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期刊
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如何教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学好这门课?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合作学习浅谈以下看法。  一、合作学习形式的确定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动脑动手的协调能力。在教学中,有些学生一点就通,举一反三,学习效果非常好;而有的学
期刊
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够创造性思索问题的解法。”依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的教改探索实验,我逐渐摸索总结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知识整体结构直观图示教学法”。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来看,既提高了班级的课堂教学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基本做法  “知识整体结构直观图示教学法”就是在授课时
期刊
国情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又是最枯燥无味的内容,是最调动不起兴趣的内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我们思想品德教师的心病。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突现思品课的时代性和德育性,让课堂“缤纷美丽”
期刊
【摘要】某些数学问题若用常规方法解,过程相当复杂,有时根本无法解决,此时需转换成非常规方法解决。本文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就解数学题的几种非常规转换策略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解数学题;非常规转换;解法  Solves the mathematics problems the non-conventional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Zhuang Xuefang  【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同样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的确反映了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的捕捉时机,因势利导,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进行类比、推广、探究、质疑等数学学习活动,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
期刊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表现力强的群众性的集体歌唱方式,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因此,要提高合唱水平,必须进行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渐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  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发声训练合唱队在发声练习时要求要以姿势口形呼吸发声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
期刊
教学内容:负数(课本2-4页)例题及做一做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并了解它们的读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它们共同打动人心灵的东西便是“情”。语文教师应是“性情中人”应是“多情善感”的人。善于“抒情”、煽情的语文老师,会使他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充满磁性与感动,由此会使语文教师本身光彩照人、鲜亮无比。  我曾听过一堂很感人的课,那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它感人的情怀不是一种慷慨激昂的陈词,而是如忧怨的笛声般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意境,这样的委婉叙述怎样给予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