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远意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n1987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岭南山水画大多以雄奇苍茫见长。这种雄奇苍茫,一方面体现在岭南现当代山水画大师名家多喜描绘崇山峻岭、以奇幻变灭的岫烟峰云表现山川狭谷的雄伟壮阔,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从高剑父到黎雄才和关山月等岭南画派的山水画家,莫不以北宗刚健苍劲的笔墨来深化自然境界,从而表达精神山水的雄健恣肆。罗一平的山水画则多用水法与墨法,并以氤氲华滋、郁然深秀的特征而显现出与岭南山水画派不同的艺术风貌。这位移居羊城半生的艺术史学者和中国画家,在精神底层释放的依然是赣中明珠的故乡山水。心远地自偏,远意已成为他山水的精神故地。
  罗一平的山水结体无疑来自于繁密茂盛、被誉为“水运贯东西”的赣中山水,这决定了他的画面山体并不以险峻取胜,而是以表现覆盖在山岩上的郁郁葱葱的林木植被而显现出笔墨的华滋氤氲。最有他山水个人面貌的是那些方形构图的山水画。在这些作品里,他既改变了传统山水画近、中、远的图式,也消解了山水自然空间的远近关系,而是突出中景,略去飘渺虚空的远山和舍弃可以产生深度空间的近景。实际上,他的这种没有空间深度的山水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平面“布白”的作用,而“布白”的目的则是如何凸显满纸氤氲墨团的用笔力道,以及笔与墨如何咬合、如何铺陈、如何形成郁然深秀的境界。和岭南山水画那种鲜明的轮廓勾线和山石皴擦不同,罗一平在他的这些郁然深秀的境界追求中,试图模糊“勾廓”与“皴擦”的界线,既没有明晰的线也没有明确的皴,而是线皴混融。这种笔墨技巧曾受到黄宾虹的点线离合、勾皴相糅的影响,但罗一平的用笔饱含了更多的水分,画面中较多运用的乱柴皴,也改变了黄宾虹圆润披离的点划,而更增添了纷披离乱的某种不确定性。画家在这些山水里追求的,就是试图在乱柴皴的拥塞中,理出烟云的走势,进而形成混沌却异常饱满的意象。
  如果说,罗一平方形构图的山水画让人们感受到了画家将黄宾虹与黄秋园合二为一的创造性整合,那么,他的巨幅山水则多有陆俨少以云烟变幻充塞的大开大阖的奇纵架构。在这些巨幅超宽的画面,画家深悟云烟留白在画面整体动感营造上的作用,或许和许多画家经营山体的走向以建构画面的整体气势不同,罗一平巨幅山水的神采往往在于如何结体环绕在幽谷险峰间的云烟,而且,这些云烟所形成的留白搭建了画面具有支撑或环拱作用的内在结构。与此相适应,他的云烟留白和山石树木的衔接则鲜用渲染,而是用笔形成浓淡不一的墨块,相应地,那些山石也进行了几近立体派式的结构强化。他的用笔,既洒脱飞动,也沉滞凝重,有如赖少其晚年山水那种苦苍拙朴的风貌。他发挥了方形山水画那种乱柴皴的纷披苍茫和笔墨混融的氤氲生动,其一气呵成、元气淋漓幛犹湿的水墨之气,一方面体现了画家创作时忘我虚静的状态,另一方面则体现出画家对于自然造化精神魂魄的直觉把捉。
  罗一平的小品山水或许更能体现他的才情修为,笔精墨妙。那些画在扇面、镜心上的小品,并不因咫尺画幅而减弱画面浩茫的气象,恰恰相反,他在方寸之间精心营构,以大画画小画的方法,使得他的小品常常生发出幽远旷达、恢弘壮阔的意境。大画中乱柴皴的离合纷披,在这里被转换为一种优雅娴静的笔致,而且,这些作品的用笔极其娴熟,熟后生的洒脱飘逸也颇见自由和散淡,有如董源的疏淡、玄宰的柔媚、石涛的放达。笔墨的启承转合、浓淡虚实,也臻至精巧和玄妙。应该说,这些小品更深刻地揭示了罗一平对于中国文化以及传统山水画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南宗一系文人画在实践层面的精深掌握。
  为我们熟悉的罗一平,是他在当代中国美术界的美术史学者和艺术管理者的身份,他著述丰厚,探颐索隐,深入堂奥。而且,作为广东美术馆馆长的他,思想开放,具有很强的学术包容性。他常在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穿越、他常被行政事务缠身的忙碌状态,都远离他笔下的山水,更远离他作品中的文人心境。这在别人看来,精神与浮世总是相互背离的,是难于统一的。但是,或许,这种在城市之间的飞行穿越、这种在后现代物质文明中的生存呼吸,也更激发了他对于山水画传统精神的向往。他向往的已不仅仅是那些山水中疏淡的文人笔墨,更是那些文人笔墨寄寓的一种人生态度和超然淡定的禅意。
其他文献
从基因的观点来看,这两者几乎一模一样。你的同卵双生子和你的复制人都拥有和你一样的核DNA(nuclear DNA)。而人体基因组成99.9%以上都是核DNA分子,其余的基因组成物质称为粒线体DNA(mitochondrial DNA),来自胚胎的受精卵。你和你的同卵双生子拥有相同的粒线体,因为你们的母亲是同一人。然而,如果你的复制人是由一个无血亲关系的卵子发育而成,就会有自己独特的粒线体,因此会与
期刊
世:很开心看到了这么多漆艺作品三年展,开拓了新的视野和眼界,谈谈第一届您的想法。  皮:第一届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下重新利用,它的名字是《造物与空间》包括石印水墨、陶艺,都是东方的传统艺术媒介,我们的现当代文化应该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自己的文化土壤上生长出来,对外只是学习不能照搬和亦步亦趋,这是我一贯的思考和学术观点,做漆艺展也是这个目的。  世:过去我们一般人粗浅的理解,漆艺是以实用为主,顷
期刊
由杨卫策划的“苏新平&张方白双个展”于2013年10月19日在美仑美术馆开展,持续至11月5日。展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主办,美仑美术馆承办,中央美术学院、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协办。  此次展览作为美仑美术馆新馆开馆展览集聚了国内极具实力的艺术家苏新平和张方白。“独步行峰—苏新平作品展”主要展出苏新平自2007年以来创作的“风景”、“灰色”、“人物”、“八个东西”等系列作品,无论是“风景”、“灰色”还
期刊
本届“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洪浩,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他奇特的创作方法,即,运用扫描仪将生活中的事物记录下来。马爹利对其进行了如是的诠释:“洪浩的作品以其特有的形象化手法解析着消费社会,同时结合公众媒介的代表符号协调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将当下的社会形态形式化。他将机智的幽默展现在对社会、历史和艺术的无情剖析上,以冷静的观察透视着中国当下社会的消费欲望和权威意识,成为使用历史文化符号直观叠加、转
期刊
按照惯例,每年的“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都会选出一名外国艺术家,今年也不例外。事实上马爹利这样的安排无疑增加了该奖项的含金量。今年所选出的这位外国艺术家是来自法国的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马爹利将他定位成“以光影捕捉美与优雅之神韵的摄影家”。的确,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就是这样艺术家。他常常捕捉到一种惊人的、自然流畅的活力美,并善于利用光影变幻将女性独有的优雅特质与美感淋漓展现。他最广为人知的摄影作品是
期刊
《水>墨,2013.8.3》我根据佛光缘美术馆的展厅结构与面积,拟在展厅的中间方位摆放上千只白色瓷碗,成方形。瓷碗的选择是依照中国普遍民众的视觉审美,意在强調瓷碗与大众生活经验层面的关系,从普遍意义的角度讲这些瓷碗是用餐的工具,而从另一角度或层面讲,这些用餐的瓷碗已然是人类生活中无法或缺的器物,其深层的意义甚至是精神化了的物。  《水>墨,2013.8.3》的表达中摆放的上千只瓷碗,大约需要3天,
期刊
艺术评论易趋于两极分化,或质朴对抗华丽,或简约对抗繁复,或自然对抗修饰,前者褒意,后者贬意,如古典主义艺术属前者,而所有背离古典原则的属后者。在褒扬的前者中又分单纯的田园式风格与英雄式的崇高风格。田园式艺术特点在于自然质朴。中外的艺术家都处于这天秤的两端。施慧的软雕塑,色彩素白,形式简淡,正确地被誉为“朴素之诗”。这是其作品给予观者的直感印象,透过这显而易见的征象,作者旨在探究自然的隐秘:隐于自然
期刊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链条里,风景画似乎已成弱势,诸多的展览里其影子也渐难觅。云南艺术家段玉海绝对是个个案。这位曾经参加过85美术新潮的艺术家按理说也应该与他时期的艺术家毛旭辉、唐志冈、张晓刚、叶永青等一样参与到对“当代”艺术的各“兵种”的创作中。可他没有如常人那样声嘶力竭地讴歌或呐喊自己周遭的境况,亦没有沉默在自己狭小的生活圈子里,多年来在所谓当代艺术界风起云涌的时节,段玉海凭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期刊
今年的“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颁奖盛会开幕前,马爹利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孟尼亚先生与记者及来宾们交流了自己对马爹利、对艺术的深刻感悟。孟尼亚先生1984年加入马爹利公司,从欧洲地区出口经理到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历经了马爹利干邑品牌的发展轨迹。孟尼亚深感肩上背负的责任之大,他一方面以全球品牌总监的身份负责着在各大市场传播马爹利的美名,另一方面也在受众当中强调马爹利的艺术观点,并且,他深信马爹利就是一件名副其
期刊
第四届亚洲艺术双年展的主题以“返常”作为核心概念,由国美馆策展人黄舒屏进行研究策划工作,“返常”的展览主轴除了呈现近年来亚洲艺术的创作取向,关注在生活中经验的种种日常状态,以及回归日常之物的美学趋势之外,“返常”的另一个涵义,也希望从生活的根本结构,去检视与省思那些浮现反常的社会常规与体制,重新找回忠于自我价值和社会关照的生活本质。  亚洲的地理、民族、文化、历史丰富多元差异显著,艺术创作样态全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