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我们会觉得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只会发生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而现在更多的城市开始关注艺术,尝试着用艺术来进行城市的推广和营销。25日,《多维度——2015峨眉当代艺术年度展》在峨眉山市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中心开幕,来自重庆的总策展人傅榆翔和学术主持王林,马修(英国)邀请到了来自世界11个国家的艺术家们,为峨眉山这个县级城市带来了一场历史上最大规模、最高艺术水准的当代国际艺术展览。
同时记者发现,类似这样由重庆策展人策展、大量重庆艺术家参展的艺术展览,正在许多城市发生着,而很多重要的展览却没能回到重庆展览。业内人士建议,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资源和优势的重庆,应该更好的利用艺术来宣传和推广重庆这座城市。
现场>
峨眉山迎来最大当代艺术国际展
时间回到25日,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名山峨眉山脚下,一场非常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艺术展正在进行。《多维度——2015峨眉当代艺术年度展》总策展人、来自重庆的艺术家和公共艺术活动家傅榆翔先生告诉记者,此次展览邀请到了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等11个国家的43位艺术家参展,他们带来了178件艺术作品,作品形式囊括了油画、雕塑、装置、影像等。“这是峨眉山市历史上最大规模、最高艺术水准的一场当代国际化艺术展览。”傅榆翔说到。展览将持续到10月26日结束,如果国庆节期间你会到峨眉山旅游,不妨也去看看这个当代艺术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展品中体积最大的一件装置作品《四分之三北京吉普》,成为了大部分观众们围观和拍照的对象。这件作品的作者是知名艺术家师进滇,他用50公斤的钢丝进行手工编织,还原了一辆吉普车车身上的3000多个零件。因为钢丝编织的独特透视视觉效果,观众在欣赏这辆“吉普车”时,会有一种电脑三维立体设计透视图观看的效果。
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他们有峨眉山本地人,也有外地游客。一位本地人吴先生就告诉记者,在峨眉山看到这样的当代艺术展,“我觉得并不奇怪,当代艺术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看懂,比如这件《北京吉普》,我就觉得非常有意思,让人记忆深刻。”
观点>
当代艺术助推城市宣传
为何会在峨眉山做这样一场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大展,展览顾问机构乐山市文广新局局长谢晓明告诉记者,峨眉山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传统艺术也比较发达,但当代艺术的发展还比较滞后。“打造这样高水平的当代艺术展览,有助于提高市民对当代艺术的普遍了解和认识,也能提升整个城市的艺术氛围。”同时在谢晓明看来,作为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等著名景点的乐山,去年旅游接待人次超过3300万,“在我们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进程中,艺术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在谢晓明看来,艺术对于城市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艺术的常态性融合和提高,而艺术也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来自英国的策展人、本次展览的另一位学术主持马修告诉记者,意大利的威尼斯以前可能只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因为威尼斯双年展,不仅让更多的人选择到威尼斯旅游,还让威尼斯成为了一座艺术之都。“艺术会让一座城市有它独立的识别系统,会让别人看到这座城市不一样的地方,这对宣传推广城市非常有帮助。”
中国西部国际双年展总策展人田野也认为,推广城市,不能仅仅单靠美景、美食这样单一的元素。“当代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要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看到当代艺术都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读。”田野说到:“也就是说当代艺术是一门不需要翻译的语言,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读懂。所以当代艺术无疑是推出一座城市的最佳方式之一。”
建议>
重庆应更好利用整座城市的艺术资源和优势
在这样一场当代艺术大展中,我们看到了重庆策展人傅榆翔的身影,也看到了很多曾经或现在在重庆学习生活过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比如何多苓、王承云、陈刚、傅文俊等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庆艺术家活跃在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展览中,但很多重要的展览却没有机会来到重庆展出。采访中业内人士都认为,重庆本身具有丰厚的艺术资源,应该更好的利用艺术这一符号和元素,来传播和推广重庆这座城市。
在傅榆翔看来,重庆有了越来越多的民间创办的美术馆、艺术机构,也有了更多不同实验和探索的展览。“但我认为,在重庆我们应该对艺术更加的包容,多元化的支持和关注,学习其他城市的开放和接纳,而不是固化在一所学校,一个圈子,甚至是某一个人,这对艺术的自由生长是相当不利的。能够让更多的艺术家和艺术品都有机会和可能在这座城市展示才情,感念这座城市的滋养。”傅榆翔说,近年来他一直从事国内外策展工作,就是希望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多不同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不论是这座城市的艺术家,还是外地(包括国外)艺术家,只要作品具有探索和实验,都可以在重庆得到尊重、关注和交流。”
田野对记者说到,其实很多城市非常羡慕重庆,“因为重庆既有深厚的艺术历史资源,也有众多的艺术院校,源源不断的在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田野说,很多城市需要用艺术来助推城市发展时,都会邀请重庆的艺术家,“重庆本身就具有这样的优势,一定要把优势用好,留住优秀的艺术家,给各种艺术家在这座城市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就如同北京、上海、深圳一样让各种艺术资源人才,机构真正转化为城市的艺术能量,更好的宣传、推广重庆这座城市。”
同时记者发现,类似这样由重庆策展人策展、大量重庆艺术家参展的艺术展览,正在许多城市发生着,而很多重要的展览却没能回到重庆展览。业内人士建议,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资源和优势的重庆,应该更好的利用艺术来宣传和推广重庆这座城市。
现场>
峨眉山迎来最大当代艺术国际展
时间回到25日,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名山峨眉山脚下,一场非常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艺术展正在进行。《多维度——2015峨眉当代艺术年度展》总策展人、来自重庆的艺术家和公共艺术活动家傅榆翔先生告诉记者,此次展览邀请到了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等11个国家的43位艺术家参展,他们带来了178件艺术作品,作品形式囊括了油画、雕塑、装置、影像等。“这是峨眉山市历史上最大规模、最高艺术水准的一场当代国际化艺术展览。”傅榆翔说到。展览将持续到10月26日结束,如果国庆节期间你会到峨眉山旅游,不妨也去看看这个当代艺术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展品中体积最大的一件装置作品《四分之三北京吉普》,成为了大部分观众们围观和拍照的对象。这件作品的作者是知名艺术家师进滇,他用50公斤的钢丝进行手工编织,还原了一辆吉普车车身上的3000多个零件。因为钢丝编织的独特透视视觉效果,观众在欣赏这辆“吉普车”时,会有一种电脑三维立体设计透视图观看的效果。
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他们有峨眉山本地人,也有外地游客。一位本地人吴先生就告诉记者,在峨眉山看到这样的当代艺术展,“我觉得并不奇怪,当代艺术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看懂,比如这件《北京吉普》,我就觉得非常有意思,让人记忆深刻。”
观点>
当代艺术助推城市宣传
为何会在峨眉山做这样一场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大展,展览顾问机构乐山市文广新局局长谢晓明告诉记者,峨眉山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传统艺术也比较发达,但当代艺术的发展还比较滞后。“打造这样高水平的当代艺术展览,有助于提高市民对当代艺术的普遍了解和认识,也能提升整个城市的艺术氛围。”同时在谢晓明看来,作为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等著名景点的乐山,去年旅游接待人次超过3300万,“在我们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进程中,艺术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在谢晓明看来,艺术对于城市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艺术的常态性融合和提高,而艺术也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来自英国的策展人、本次展览的另一位学术主持马修告诉记者,意大利的威尼斯以前可能只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因为威尼斯双年展,不仅让更多的人选择到威尼斯旅游,还让威尼斯成为了一座艺术之都。“艺术会让一座城市有它独立的识别系统,会让别人看到这座城市不一样的地方,这对宣传推广城市非常有帮助。”
中国西部国际双年展总策展人田野也认为,推广城市,不能仅仅单靠美景、美食这样单一的元素。“当代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要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看到当代艺术都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读。”田野说到:“也就是说当代艺术是一门不需要翻译的语言,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读懂。所以当代艺术无疑是推出一座城市的最佳方式之一。”
建议>
重庆应更好利用整座城市的艺术资源和优势
在这样一场当代艺术大展中,我们看到了重庆策展人傅榆翔的身影,也看到了很多曾经或现在在重庆学习生活过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比如何多苓、王承云、陈刚、傅文俊等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庆艺术家活跃在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展览中,但很多重要的展览却没有机会来到重庆展出。采访中业内人士都认为,重庆本身具有丰厚的艺术资源,应该更好的利用艺术这一符号和元素,来传播和推广重庆这座城市。
在傅榆翔看来,重庆有了越来越多的民间创办的美术馆、艺术机构,也有了更多不同实验和探索的展览。“但我认为,在重庆我们应该对艺术更加的包容,多元化的支持和关注,学习其他城市的开放和接纳,而不是固化在一所学校,一个圈子,甚至是某一个人,这对艺术的自由生长是相当不利的。能够让更多的艺术家和艺术品都有机会和可能在这座城市展示才情,感念这座城市的滋养。”傅榆翔说,近年来他一直从事国内外策展工作,就是希望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多不同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不论是这座城市的艺术家,还是外地(包括国外)艺术家,只要作品具有探索和实验,都可以在重庆得到尊重、关注和交流。”
田野对记者说到,其实很多城市非常羡慕重庆,“因为重庆既有深厚的艺术历史资源,也有众多的艺术院校,源源不断的在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田野说,很多城市需要用艺术来助推城市发展时,都会邀请重庆的艺术家,“重庆本身就具有这样的优势,一定要把优势用好,留住优秀的艺术家,给各种艺术家在这座城市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就如同北京、上海、深圳一样让各种艺术资源人才,机构真正转化为城市的艺术能量,更好的宣传、推广重庆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