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地理课堂上,让学生眼动、手动、心动,让学生多一些想法,多一些感悟,多一些智慧含量,让他们觉得地理知识终生受用。如果学生拥有这些感受,在课堂上参与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一定会提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方法让学生手随眼动、眼随心动:一、创建适当的、引人入胜的情境。二、把世界、国家、山川河湖等各种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三、让学生感受地理因自然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美。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建情境;地图;自然文化差异
地理作为一门自然,人文科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学习地理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让学生终身发展受益的地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到,学好这些对生活有用,让他们终生受益的地理?
学生要清楚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的表现为知识、能力和价值——融合,即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下图。
其中素养三“区域认知”和素养四“地理实践力(行动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构成了他们学习对生活有用和终生受益地理的文化基础,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学生才能促进自我发展,完成社会参与,并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具备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学生要学习和掌握好基础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如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好基础的,有用的地理知识——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对待和掌握。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各自做好自己的角色,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学习模式、教学、学习氛围。
一、创建适当的、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眼动
中国古代《烈女传·母仪传》中孟母三迁和断织教子的故事就是情境教学的最佳典范。在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名言,名言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情境的建构能让人们产生亲近感和共鸣。因为通过情境创设,能促进学生与课堂学习环境互动交互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类似真实生活或问题环境中积极主动学习、参与探究过程、体验情境刺激、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案例:“八宝粥”和七大洲
教师一上课就把一罐“八宝粥”拿出来给学生看然后放在讲台上,问学生那是什么,学生回答“八宝粥”,教师说因为它是“八宝粥”所以前面有七大粥(洲),也就是七个哥哥(教师边介绍边把他们写在黑板上),大哥叫亚洲、二哥叫非洲……七哥叫大洋洲。”学生们都释然的笑了,竟然可以这样解释七大洲,老师真风趣幽默。
教师要求:1.观察:请观察七位哥哥的位置和面积大小;2.想象:哪两个兄弟的名字最像双胞胎?(北美洲和南美洲),哪几个兄弟关系较好,喜欢在一起?(亚洲、欧洲、非洲)?哪个兄弟最不怕冷、最不欢迎客人串门(南极洲)?3.归纳:根据面积的大小,编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的顺口溜,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记住。
这样的情境创建不仅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学生记得牢,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八宝粥!”也会有趣的变成学生与地理老师打招呼的特有、亲切方式。
由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当笑声与教育同行时、一切都成为可能”,孩子们在享受乐趣的时候,才能学得更好。所以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把世界、国家、山川河湖等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手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据此可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绘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如果学生长期有读图、析图、用图、和填绘图、默写图的训练,就能做到依图述文、据图释文、凭图忆文,这样就能提高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地图、图表、插图、漫画丰富多彩、吸引力强,它们寓知识性、科学性、 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构成一个独具魅力的图象系统。如何充分利用课文圖象系统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直是地理教学的主要课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正确的理解,准确的把握、细致的分析运用这部分图像系统将使教学逻辑清晰,推理严明,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案例:学会绘制海陆轮廓略图。①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各大洲的形状具有什么特征;②在白纸上绘制几条重要的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和经线(如20°W经线,120°E经线、160°经线);③观察各大洲的空间方位和面积大小,然后在绘有重要经纬线的白纸上勾画出各大洲的轮廓略图;④在作品上,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如图所示。
在绘制海陆轮廓略图的过程中,学生要动脑,观察出各大洲的形状、位置、还要动手正确的绘制出各大洲的位置和形状,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学生较长的时间,但所花费的这些时间对学生是值得的、对教师也是值得的,因为在绘制的过程中、七大洲的名称、轮廓、位置学生清楚了、七大洲与四大洋之间相对的位置学生也清楚了。
初中地理课本上有许多需要学生动手画、动手完成的内容、有些地理教师觉得麻烦、费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因而简单、粗糙的一讲而过。其实这是不正确、不科学的、学生动手的权利被剥夺了、学生动手的快乐没有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消失了。广东省地理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顺德一中副校长龙红老师说“地理教师要花时间给学生描图、圈图、画图、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来指”。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可缺少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绘图与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基本而又重要的内容。学习地理一定要让学生的手跟着地图动起来 三、感受地理因自然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美,让学生心动
广东省地理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顺德一中副校长龙红老师说要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她说地理教育要做到“科学求真”“育人求善”“生命求美”。 科学求真——这因为地理首先是一门学问:要做到科学性、知识性、真实性;育人求善——要引领学生与人为善、与邻为善、与自然为善,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命求美——学习地理,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为地理拥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统一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地域性特点使各地文化差异、独具特色美;灵动的地理课堂、师生教学相长、思维碰撞、生命激荡更是一种美!而地理的这种美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让学生心动。
案例:坐着火车去旅行:“在乎的不仅是目的地,还有沿途的风景”——《我国交通运输》之铁路干线分布。教师展示出中国最美十条铁路线,阐述比目的地更惊艳的风景旅行,是疯狂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直达目的地,体验过程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飞驰而过或缓缓后退的车窗外的世界,总让人有一种不枉走一遭的真实感……1.青藏铁路:无人区穿越之旅途经:西宁→青海湖……拉萨。一路高山雪域,近2000公里的线路,看高原天空瞬息万变,还有藏羚羊三五成群活动在无人区的草场。2.成昆铁路:平原与高原的碰撞。途经:成都→峨眉山……昆明。从四川盆地到横断山脉,再到云贵高原,沿途的风光就像一幅画卷,随着列车的行进逐渐展开。3.粤海铁路:火车与海的美丽邂逅。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北起粤西的湛江,纵贯雷州半岛,横跨琼州海峡,直达三亚。在粤海铁路一号上感受“火车在海上漂”的奇妙感觉,隔着车窗与船舷一睹大海的风貌。4.京广铁路:一路向南的城市旅行。京广高铁从华北平原一路南下,跨黄河、越长江,直抵青山绿水的岭南,途经近30个城市,如果冬日乘车,北国千里冰封,南国也许还绿意盎然。8个小时的旅程,看窗外景色如同“四季”般变化,也许是旅程中最诱人的地方。5.兰新铁路:从沙漠戈壁到草原的跨越,新疆通往内地的唯一铁路运输干线,东起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全长1903公里。铁路沿线既有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又有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既有新兴的工业城市,又有璀璨文化的古邑;既有瓜果飘香的原野,又有海市蜃楼的幻景。坐着火车去旅行,这是一种心灵上的陶冶,就像有一个广告中说的:旅行在乎的不仅仅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
在这个旅行的基础上、中国的地理之美、中国铁路的雄伟以及中国的主要铁路就无比深刻的记录在学生的头脑中、比再怎样深刻的讲授和演示都有用。中国的主要铁路如图:
(①京哈线 ②京沪线 ③京九线 ④京广线 ⑤焦柳线 ⑥宝成成昆线 ⑦京包线 ⑧包兰线 ⑨浙赣—湘黔线 ⑩青藏线)
将自然风光、国家歷史、地理与当代发展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追溯影响国家发展的自然环境、历史事件或人物,解读地理学科发展条件和现状(特点),以问题开始,以新问题结束(以问题为纽带)这样的地理课堂如何不让学生心动。
很多地理老师感叹地理课枯燥难讲,学生排斥厌学。但要看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21世纪是信息时代,要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师生情感出来了、学习兴趣起来了、学生心动了、思维水平提高了,而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
在地理课堂上,让学生眼动、手动、心动,让学生多一些想法,多一些感悟,多一些智慧含量,让他们觉得地理知识终生受用。如果学生拥有这些感受,在课堂上参与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怎能不提高?
参考文献:
[1]龙红.基于地理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讲座).
[2]周慧.基于地理学科素养的组件教学(讲座).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科研部 .
[3]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5.
[4]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新课程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5.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建情境;地图;自然文化差异
地理作为一门自然,人文科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学习地理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让学生终身发展受益的地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到,学好这些对生活有用,让他们终生受益的地理?
学生要清楚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的表现为知识、能力和价值——融合,即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下图。
其中素养三“区域认知”和素养四“地理实践力(行动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构成了他们学习对生活有用和终生受益地理的文化基础,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学生才能促进自我发展,完成社会参与,并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具备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学生要学习和掌握好基础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如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好基础的,有用的地理知识——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对待和掌握。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各自做好自己的角色,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学习模式、教学、学习氛围。
一、创建适当的、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眼动
中国古代《烈女传·母仪传》中孟母三迁和断织教子的故事就是情境教学的最佳典范。在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名言,名言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情境的建构能让人们产生亲近感和共鸣。因为通过情境创设,能促进学生与课堂学习环境互动交互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类似真实生活或问题环境中积极主动学习、参与探究过程、体验情境刺激、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案例:“八宝粥”和七大洲
教师一上课就把一罐“八宝粥”拿出来给学生看然后放在讲台上,问学生那是什么,学生回答“八宝粥”,教师说因为它是“八宝粥”所以前面有七大粥(洲),也就是七个哥哥(教师边介绍边把他们写在黑板上),大哥叫亚洲、二哥叫非洲……七哥叫大洋洲。”学生们都释然的笑了,竟然可以这样解释七大洲,老师真风趣幽默。
教师要求:1.观察:请观察七位哥哥的位置和面积大小;2.想象:哪两个兄弟的名字最像双胞胎?(北美洲和南美洲),哪几个兄弟关系较好,喜欢在一起?(亚洲、欧洲、非洲)?哪个兄弟最不怕冷、最不欢迎客人串门(南极洲)?3.归纳:根据面积的大小,编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的顺口溜,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记住。
这样的情境创建不仅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学生记得牢,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八宝粥!”也会有趣的变成学生与地理老师打招呼的特有、亲切方式。
由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当笑声与教育同行时、一切都成为可能”,孩子们在享受乐趣的时候,才能学得更好。所以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把世界、国家、山川河湖等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手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据此可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绘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如果学生长期有读图、析图、用图、和填绘图、默写图的训练,就能做到依图述文、据图释文、凭图忆文,这样就能提高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地图、图表、插图、漫画丰富多彩、吸引力强,它们寓知识性、科学性、 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构成一个独具魅力的图象系统。如何充分利用课文圖象系统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直是地理教学的主要课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正确的理解,准确的把握、细致的分析运用这部分图像系统将使教学逻辑清晰,推理严明,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案例:学会绘制海陆轮廓略图。①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各大洲的形状具有什么特征;②在白纸上绘制几条重要的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和经线(如20°W经线,120°E经线、160°经线);③观察各大洲的空间方位和面积大小,然后在绘有重要经纬线的白纸上勾画出各大洲的轮廓略图;④在作品上,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如图所示。
在绘制海陆轮廓略图的过程中,学生要动脑,观察出各大洲的形状、位置、还要动手正确的绘制出各大洲的位置和形状,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学生较长的时间,但所花费的这些时间对学生是值得的、对教师也是值得的,因为在绘制的过程中、七大洲的名称、轮廓、位置学生清楚了、七大洲与四大洋之间相对的位置学生也清楚了。
初中地理课本上有许多需要学生动手画、动手完成的内容、有些地理教师觉得麻烦、费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因而简单、粗糙的一讲而过。其实这是不正确、不科学的、学生动手的权利被剥夺了、学生动手的快乐没有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消失了。广东省地理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顺德一中副校长龙红老师说“地理教师要花时间给学生描图、圈图、画图、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来指”。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可缺少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绘图与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基本而又重要的内容。学习地理一定要让学生的手跟着地图动起来 三、感受地理因自然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美,让学生心动
广东省地理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顺德一中副校长龙红老师说要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她说地理教育要做到“科学求真”“育人求善”“生命求美”。 科学求真——这因为地理首先是一门学问:要做到科学性、知识性、真实性;育人求善——要引领学生与人为善、与邻为善、与自然为善,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命求美——学习地理,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为地理拥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统一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地域性特点使各地文化差异、独具特色美;灵动的地理课堂、师生教学相长、思维碰撞、生命激荡更是一种美!而地理的这种美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让学生心动。
案例:坐着火车去旅行:“在乎的不仅是目的地,还有沿途的风景”——《我国交通运输》之铁路干线分布。教师展示出中国最美十条铁路线,阐述比目的地更惊艳的风景旅行,是疯狂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直达目的地,体验过程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飞驰而过或缓缓后退的车窗外的世界,总让人有一种不枉走一遭的真实感……1.青藏铁路:无人区穿越之旅途经:西宁→青海湖……拉萨。一路高山雪域,近2000公里的线路,看高原天空瞬息万变,还有藏羚羊三五成群活动在无人区的草场。2.成昆铁路:平原与高原的碰撞。途经:成都→峨眉山……昆明。从四川盆地到横断山脉,再到云贵高原,沿途的风光就像一幅画卷,随着列车的行进逐渐展开。3.粤海铁路:火车与海的美丽邂逅。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北起粤西的湛江,纵贯雷州半岛,横跨琼州海峡,直达三亚。在粤海铁路一号上感受“火车在海上漂”的奇妙感觉,隔着车窗与船舷一睹大海的风貌。4.京广铁路:一路向南的城市旅行。京广高铁从华北平原一路南下,跨黄河、越长江,直抵青山绿水的岭南,途经近30个城市,如果冬日乘车,北国千里冰封,南国也许还绿意盎然。8个小时的旅程,看窗外景色如同“四季”般变化,也许是旅程中最诱人的地方。5.兰新铁路:从沙漠戈壁到草原的跨越,新疆通往内地的唯一铁路运输干线,东起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全长1903公里。铁路沿线既有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又有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既有新兴的工业城市,又有璀璨文化的古邑;既有瓜果飘香的原野,又有海市蜃楼的幻景。坐着火车去旅行,这是一种心灵上的陶冶,就像有一个广告中说的:旅行在乎的不仅仅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
在这个旅行的基础上、中国的地理之美、中国铁路的雄伟以及中国的主要铁路就无比深刻的记录在学生的头脑中、比再怎样深刻的讲授和演示都有用。中国的主要铁路如图:
(①京哈线 ②京沪线 ③京九线 ④京广线 ⑤焦柳线 ⑥宝成成昆线 ⑦京包线 ⑧包兰线 ⑨浙赣—湘黔线 ⑩青藏线)
将自然风光、国家歷史、地理与当代发展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追溯影响国家发展的自然环境、历史事件或人物,解读地理学科发展条件和现状(特点),以问题开始,以新问题结束(以问题为纽带)这样的地理课堂如何不让学生心动。
很多地理老师感叹地理课枯燥难讲,学生排斥厌学。但要看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21世纪是信息时代,要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师生情感出来了、学习兴趣起来了、学生心动了、思维水平提高了,而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
在地理课堂上,让学生眼动、手动、心动,让学生多一些想法,多一些感悟,多一些智慧含量,让他们觉得地理知识终生受用。如果学生拥有这些感受,在课堂上参与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怎能不提高?
参考文献:
[1]龙红.基于地理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讲座).
[2]周慧.基于地理学科素养的组件教学(讲座).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科研部 .
[3]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5.
[4]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新课程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