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方法的得当与否与教师的指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人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新课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通过预习,可以使他们对新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听课,解决疑难。因此,教师在新课前可布置一些预习作业,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例如,先教学生阅读新课内容,了解新课将要讲到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可以通过预习自己看懂,哪些内容还有疑问。或者根据所讲内容出一些思考题,帮助学生有条理、由浅到深地阅读。如“千米的认识”可以出预习题目:1、计量什么样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2、你能举几个用千米作单位的例子吗?
2 指导学生学会寻找重点内容
每节新课结束之后,学生作业之前,都要留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整理一节课的内容,消化所学的知识。学生完整、仔细地阅读所学内容之后,让他们自己寻找本节课的重点,并画出圈圈或横线等记号。对于概念教学,要学会概念中的重点字、词、句。寻找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概念课更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寻找重点的方法。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一课中的“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其中“围成”“所有边长的总和”等都是关键词句,应让学生学会找出来,并理解其含义加以牢记。
3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题目
学生做错题,往往是没有阅读题目的习惯,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对于概念题,要逐字逐句地读,了解题目的含义。特别是易混淆的题目,要增加阅读遍数,找出题目之间的区别,防止对题意的一知半解而做错。对于计算题,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对于出错原因,教师笼统归之为计算粗心。其实好多计算出错,是因为学生没有阅读题目,拿题就做。因此计算题更不能忽视阅读的作用,否则,会看错数字,抄错运算符号,混淆运算顺序。对于混合运算题,可以先教学生认真读一遍题目,然后看题中有没有简便计算的步骤,最后用画线的方法突出运算先后顺序,做到心中有数,一步一步地做才不会出错。应用题中,阅读所起的作用更大。指导学生读题后能说出以下几个问题:1、题目中讲了什么事情?2、有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4 指导学生学会及时复习
在学习中,有很多知识当时记住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特别是数学课中的一些概念,计算公式,不复习,就会像沙滩上留下的脚印,一下子就被海水冲刷掉了。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重复的规律,学会及时重复的方法,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内容刚记住的时候,隔20分钟,遗忘率为41.8%;1小时后遗忘率为55.8%;一天后遗忘率为66.3%;两天后,遗忘率为72.8%;六天后,遗忘率为74.6%;一个月后,遗忘率为78.1%,自此以后基本上就不再遗忘了。根据这一规律,应多指导学生刚学过的知识应当及时复习巩固,开始复习的次数多,间隔时间短,以后减少复习次数,扩大时间间隔。一般来说,第一次的复习要及时,做到当天内容当天复习;第二次复习放在第二、第三天;第三次复习在一周左右;一月之后再复习一次。只有指导学生掌握了复习的规律和方法,很多知识才会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5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以上一些学法的指导外,相当一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上课玩下课写作业,上课不听讲回家再补课,以及边写作业边玩等也属于学生学法的指导范围。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时间和效率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正确而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不良学习习惯不好的地方在哪,正确的学习方法又好在哪。只有思想上改变了认识,行为上才会产生变化。这样持之以恒的保持下去,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还有很多很好的学习方法,并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学法,没有必要千篇一律。但是,一定要指导学生找到最得当、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将对他一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新课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通过预习,可以使他们对新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听课,解决疑难。因此,教师在新课前可布置一些预习作业,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例如,先教学生阅读新课内容,了解新课将要讲到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可以通过预习自己看懂,哪些内容还有疑问。或者根据所讲内容出一些思考题,帮助学生有条理、由浅到深地阅读。如“千米的认识”可以出预习题目:1、计量什么样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2、你能举几个用千米作单位的例子吗?
2 指导学生学会寻找重点内容
每节新课结束之后,学生作业之前,都要留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整理一节课的内容,消化所学的知识。学生完整、仔细地阅读所学内容之后,让他们自己寻找本节课的重点,并画出圈圈或横线等记号。对于概念教学,要学会概念中的重点字、词、句。寻找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概念课更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寻找重点的方法。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一课中的“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其中“围成”“所有边长的总和”等都是关键词句,应让学生学会找出来,并理解其含义加以牢记。
3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题目
学生做错题,往往是没有阅读题目的习惯,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对于概念题,要逐字逐句地读,了解题目的含义。特别是易混淆的题目,要增加阅读遍数,找出题目之间的区别,防止对题意的一知半解而做错。对于计算题,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对于出错原因,教师笼统归之为计算粗心。其实好多计算出错,是因为学生没有阅读题目,拿题就做。因此计算题更不能忽视阅读的作用,否则,会看错数字,抄错运算符号,混淆运算顺序。对于混合运算题,可以先教学生认真读一遍题目,然后看题中有没有简便计算的步骤,最后用画线的方法突出运算先后顺序,做到心中有数,一步一步地做才不会出错。应用题中,阅读所起的作用更大。指导学生读题后能说出以下几个问题:1、题目中讲了什么事情?2、有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4 指导学生学会及时复习
在学习中,有很多知识当时记住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特别是数学课中的一些概念,计算公式,不复习,就会像沙滩上留下的脚印,一下子就被海水冲刷掉了。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重复的规律,学会及时重复的方法,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内容刚记住的时候,隔20分钟,遗忘率为41.8%;1小时后遗忘率为55.8%;一天后遗忘率为66.3%;两天后,遗忘率为72.8%;六天后,遗忘率为74.6%;一个月后,遗忘率为78.1%,自此以后基本上就不再遗忘了。根据这一规律,应多指导学生刚学过的知识应当及时复习巩固,开始复习的次数多,间隔时间短,以后减少复习次数,扩大时间间隔。一般来说,第一次的复习要及时,做到当天内容当天复习;第二次复习放在第二、第三天;第三次复习在一周左右;一月之后再复习一次。只有指导学生掌握了复习的规律和方法,很多知识才会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5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以上一些学法的指导外,相当一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上课玩下课写作业,上课不听讲回家再补课,以及边写作业边玩等也属于学生学法的指导范围。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时间和效率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正确而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不良学习习惯不好的地方在哪,正确的学习方法又好在哪。只有思想上改变了认识,行为上才会产生变化。这样持之以恒的保持下去,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还有很多很好的学习方法,并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学法,没有必要千篇一律。但是,一定要指导学生找到最得当、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将对他一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