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让语文课堂更给力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dongjia1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家都认识到“没有琅琅的读书声算不上一节好的阅读课”。 由此我想,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素养赖以滋荣繁茂的根基就是朗读,根基扎实了,语文这座金字塔就能坚固了。
  【关键词】朗读;感知;语感; 情感;评价
  以读为本,就是以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朗读的作用虽然说不能说是万能的,但是它那潜移默化的威力是“妙不可言”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朗读的作用,并进行恰当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抓住朗读,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基。
  那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的实效呢?
  1 范读引路,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概括全文,对课文进行认读,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客观、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觉”式的“悦耳悦目”的美感。教师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声有色的范读,会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我们成功了》时,教师利用举国欢庆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朗读。教师那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感染,学生仿佛置身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情不自禁的欢呼出“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对于第4自然段朗读的处理。一位教师俨然已成了那只小狮子,懒洋洋地趴在讲台上,打着呵欠,咂吧咂吧嘴说:“每天练功太累了,我何必要自找苦吃呢!”没有生硬的语句和语气分析,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他们知道了这只小狮子每天是怎样懒散地生活着,当学习到小狮子每天勤奋练功时,他们心中已有了关于小狮子转变的鲜明对比。
  2 创设情境,读出语感
  初读课文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文本,对课文的情节、意境、气韵等加以认识,品读想象,使之与自己的心灵交融,达到“悦心悦意”的美感。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想象,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使朗读达到了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体会与表达的结合,情思与情趣的一体。请看一位老师执教《笋芽儿》的朗读指导片段:
  师:听,春雨声,雷雨声!(课件播放春雨声、雷雨声)。认真读1、2、3自然段,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兴致勃勃地练习读。)
  师:现在,老师是一棵在沉睡中的笋芽儿,你们全都是春雨姑娘,请你们呼唤我吧。(指导朗读“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同学们瞬间就进入了情境。)
  师:听到春雨姑娘的呼唤,我笋芽儿就醒来了。(师故作伸懒腰状。)指名读“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生读。)
  师:是春雨姑娘把你吵醒了,你有点不高兴啊!笋芽儿可是个小不点,也像你们一样会撒娇,谁来撒娇?(生笑,再读。)
  为引导学生朗读好、体会好、理解好对话内容,理解对话的表达形式,老师通过用创设情境的过程,让学生爱读,使课文情境活现与课堂,使人物语言活现在耳边,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达到了情境想象还原的真实,语言理解体会的准确,感情体会表达的得体。
  3 以读促悟,升华情感
  美读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朗读要求。美读的目的在于传达语文课文所蕴含的美,获得美感,引起共鸣,从而发展语文阅读能力。叶圣陶曾经提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此,结课阶段的教学活动要达到这种共鸣的最有效的途径,便是训练学生美读,以达到情感的升华。比如一位教师在指导朗读《草虫的村落》是这样教学的:
  师: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很特别,请同学们用笔划出最能体现作者想象丰富的句子,认真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拿起笔边读边划。一部分学生找到一处后就停下手中的笔。)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啊,有部分同学已找了二处、三处,还有的同学找到了四处呢!
  (停下笔的同学再次回到文本中细细地读,细细地找。)
  师:找好的同学,可以读读找好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等一下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再次默读句子进行深入思考并整理自己的语言。)
  师:谁能把发现跟大家分享?
  生1:我是从“灵泉”“音韵”这几个词语体会到的。作者把甲虫振着翅膀的声音比喻成“灵泉”“音韵”。他觉得甲虫的叫声仿佛是从山涧流出来的美妙的泉水声,这声音像一首曲子,既动听又有自己的韵味。
  师:(出示句子: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能读出你的感受来吗?(生1用轻快的语调,读出了甲虫音乐家们的曼妙与灵动。)
  生2:我找了这句:“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我觉得作者把黑甲虫比作游侠非常富有想象力,说它“傲然”、“左冲右撞”,仿佛是一位成功者。
  师:非常不错的体会,你能读好它吗?(生把“游侠”读得快而有神秘感,“傲然”、“左冲右撞”字字铿锵,让读者感受到出现在眼前的俨然是一位英雄。)
  学生在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朗读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4 巧妙评价,让生乐读
  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要尽可能地赏识激励,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能读好的信念。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这方面堪称我们的楷模。他在丹阳师范附小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指名读第一段课文时,有位学生把“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被抓住了”这句话读错了。于老师耐心地说:“这句话比较长,难读,请你再读一遍。”谁知这位学生第二遍又读错了。接着读第三遍、第四遍……一连读了七遍,学生还没读对。读第八遍前,于老师抚摸着她的肩,鼓励说:“你深吸一口气,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地把这句话默读一遍,第八次准能把漏掉的字读出来。”果然,她成功了,于老师又和同学们一起鼓掌祝贺,并送上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记住,爱心献给别人,信心留给自己。”于老师就这样运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激励这位学生,点燃了她的希望之火,树立起她的自信心,让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试想,如果当时于老师声色俱厉地让她坐下,这个学生以后还可能当众朗读、发言吗?引导学生评价时,尽量让学生说说:“他读得好在哪儿?”使学生也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同学的朗读。当然,激励不是无根据地胡夸,要实事求是,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在哪儿。在老师委婉的评语中,明确自己还有哪些地方还得努力。
  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朗读是把握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通过朗读可以看到作者的匠心独具及文章的要义,对于文章的妙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到,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在不断的语言感受中领悟;朗读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读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学生愿意自己去朗读了,他们就会被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魅力而倾倒,沉醉于祖国语言典雅、精美的特征之中。语文学习的根基扎实,大厦就能坚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相当给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M]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杨白云《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三法》[J].人民教育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7、8、9期
  [4]王雷英《找到“自我”:课文朗读的真谛所在》[J]小学语文教师.2010(1)
其他文献
【摘要】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准则和敏锐的辨美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里说的人是完善的人。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及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二、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需要培养的是探究知识本质的主动性、自主性。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它能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化的、逻辑推理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多注意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观察和联想,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和应用意识,并通过强化训练,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创新能力  在现今时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各个领域,它推进了人类文明,因而社会对数学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正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要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必须对这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基础,学生对于自己劳作的环境好之,乐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调动了学生愉快中枢,就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样,孩子们才爱学语文,乐于学语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
期刊
语言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数学语言可分为抽象性数学语言和直观性数学语言,包括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式子、图形等。数学语言又可归结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它是数学特有的形式化符号体系,依靠这种语言进行思维能够在可见的形式下再现出来。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的传送
期刊
【摘要】语法是一门学科,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指导语言正确、贴切的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是培养语言实践能力的拐杖,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将从英语语法的概念、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策略  1 英语语法的概念  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
期刊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师生和谐配合,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师;导向作用;学生;数学学习;听说读写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启发者和示范者。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  1 数学学习中的“听
期刊
世纪伟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紧张而又愉快的心理状态,它是推动人们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或学科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持之以恒地了解它、研究它。尤其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地理学科是一门新接触的学科,让他们从一开始接触它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生活实用性、科学性和趣
期刊
【摘要】说明文是一种客观地说明事物的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文是极为常见的文体,具有明显的知识性和实用性,但是它没有其他文体生动形象,不少师生感到说明文教学相对死板与枯燥。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说明文呢?本文将从说明文的概念、学习说明文的重要性和说明文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  1 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
期刊
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对某个人或物产生了兴趣,体内就会产生一种激素,会使人处于某种兴奋状态,从而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潜能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可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和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关注和探究的问题。新课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