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呈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该趋势下开展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也应当将现代教育手段,与物理课堂的教学相整合,从而逐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笔者从自身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实践经验出发,提出媒体技术、微课技术,以及虚拟实验视频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浅谈如何在信息化视域下进行物理知识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媒体;微课;虚拟实验
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带动了教学形式的变革,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够促进物理课堂教学结构的丰富,实现物理常识的有效渗透,同时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效果,促进高品质物理课堂的构建。那么在实际开展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促进信息技术手段的价值最大化呢?
一、利用媒体技术,丰富讲解结构
多媒体是较早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相结合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具备操作简便、形式多样等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促进物理知识的多样化展示,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的结构,让学生在多变的课堂教学样式中,维持对物理课堂的关注度,从而逐步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天体运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丰富。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使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影像功能,向学生播放介绍行星运动的视频,让学生在动态、直观的视频中,初步认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随后,教师使用框架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中“地心说”“日心说”“开普勒第三定律”等知识点,让学生从整体上认知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紧接着,教师使用不同行星运动的图片,结合本节课的基础物理知识,展开细致的教学,让学生在多变的课堂教学场景中,维持对本节课的关注度;最后,教师使用word软件,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在纯文字的知识展示形式中,巩固自己的认知,提高学习的效果。
显而易见,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中知识的讲解结构,让学生在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中,保持对课堂的注意力,逐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借助微課技术,渗透物理常识
物理常识是物理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深化学生对基础物理知识的认知中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讲述了教材当中的物理知识后,很少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讲述有关物理常识的内容,以至于限制了学生对物理常识的认知效果,制约了学生综合物理素养的发展。而微课技术的发展,则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能够将原本复杂多样的物理常识知识,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观看微课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物理常识的认知效果。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的教学中,除了教材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知识的解说之外,牛顿的生平经历,也是教师应当向学生补充的物理常识,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下,将有关牛顿生平简介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进行讲解,并结合当前高中生的物理知识注意力维持程度,将微课的时长控制在15分钟作用。随后,在教师课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后,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弥补课堂教学的缺憾,让学生在对该视频进行观看中,进一步感知科学家进行实验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同时,学生对牛顿生平的认知,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不难看出,在开展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微课技术的特点,创建物理常识教学的路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对物理常识的认知效果,逐步实现高品质物理课堂的构建。
三、使用虚拟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是物理课堂中的教学特色,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相比,以实验的形式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具体的现象相结合,从而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在实际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部分实验由于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学校不具备操作的条件等问题,造成教师采用传统口述式的形式来教学的现象,以至于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不高,降低实验教学的效果。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技术生成,在进行这类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网络中的实验视频引入课堂之中,并通过投影播放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视频之中,认知实验的现象,从而构建抽象物理知识与具体实验之间的关系,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平抛运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虚拟实验的形式,促进学生进行实验的学习。在课下,教师利用网络检索的形式,从网络中找到“探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并进行下载。随后,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述平抛运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理论上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紧接着,教师将提前下载好的实验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该视频,进一步认知平抛运动中的特点,以及改变速度和高度等,平抛运动的变化,使学生在直观的视频之中,提高对实验的理解效果,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平抛运动的认识。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的形式,弥补部分实验的缺点,促进学生在观看实验视频中,提高对物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认知效果,实现高品质物理课堂的生成。
总而言之,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够优化物理课堂的教学形式,促进物理知识的有效讲解,但是这些却不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当前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应当继续分析教材当中的物理知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点,创新物理课堂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形式,并进行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从而逐步实现现代化、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兴国.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2017(23):84.
[2]朱笑利.对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信息化的探索[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34(04):42-43.
关键词:高中物理;媒体;微课;虚拟实验
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带动了教学形式的变革,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够促进物理课堂教学结构的丰富,实现物理常识的有效渗透,同时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效果,促进高品质物理课堂的构建。那么在实际开展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促进信息技术手段的价值最大化呢?
一、利用媒体技术,丰富讲解结构
多媒体是较早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相结合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具备操作简便、形式多样等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促进物理知识的多样化展示,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的结构,让学生在多变的课堂教学样式中,维持对物理课堂的关注度,从而逐步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天体运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丰富。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使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影像功能,向学生播放介绍行星运动的视频,让学生在动态、直观的视频中,初步认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随后,教师使用框架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中“地心说”“日心说”“开普勒第三定律”等知识点,让学生从整体上认知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紧接着,教师使用不同行星运动的图片,结合本节课的基础物理知识,展开细致的教学,让学生在多变的课堂教学场景中,维持对本节课的关注度;最后,教师使用word软件,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在纯文字的知识展示形式中,巩固自己的认知,提高学习的效果。
显而易见,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中知识的讲解结构,让学生在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中,保持对课堂的注意力,逐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借助微課技术,渗透物理常识
物理常识是物理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深化学生对基础物理知识的认知中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讲述了教材当中的物理知识后,很少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讲述有关物理常识的内容,以至于限制了学生对物理常识的认知效果,制约了学生综合物理素养的发展。而微课技术的发展,则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能够将原本复杂多样的物理常识知识,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观看微课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物理常识的认知效果。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的教学中,除了教材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知识的解说之外,牛顿的生平经历,也是教师应当向学生补充的物理常识,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下,将有关牛顿生平简介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进行讲解,并结合当前高中生的物理知识注意力维持程度,将微课的时长控制在15分钟作用。随后,在教师课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后,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弥补课堂教学的缺憾,让学生在对该视频进行观看中,进一步感知科学家进行实验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同时,学生对牛顿生平的认知,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不难看出,在开展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微课技术的特点,创建物理常识教学的路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对物理常识的认知效果,逐步实现高品质物理课堂的构建。
三、使用虚拟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是物理课堂中的教学特色,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相比,以实验的形式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具体的现象相结合,从而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在实际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部分实验由于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学校不具备操作的条件等问题,造成教师采用传统口述式的形式来教学的现象,以至于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不高,降低实验教学的效果。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技术生成,在进行这类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网络中的实验视频引入课堂之中,并通过投影播放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视频之中,认知实验的现象,从而构建抽象物理知识与具体实验之间的关系,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平抛运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虚拟实验的形式,促进学生进行实验的学习。在课下,教师利用网络检索的形式,从网络中找到“探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并进行下载。随后,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述平抛运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理论上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紧接着,教师将提前下载好的实验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该视频,进一步认知平抛运动中的特点,以及改变速度和高度等,平抛运动的变化,使学生在直观的视频之中,提高对实验的理解效果,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平抛运动的认识。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的形式,弥补部分实验的缺点,促进学生在观看实验视频中,提高对物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认知效果,实现高品质物理课堂的生成。
总而言之,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够优化物理课堂的教学形式,促进物理知识的有效讲解,但是这些却不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当前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应当继续分析教材当中的物理知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点,创新物理课堂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形式,并进行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从而逐步实现现代化、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兴国.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2017(23):84.
[2]朱笑利.对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信息化的探索[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34(0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