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社会学家和实证主义哲学家。在实证论、进化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快乐教育,对各国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起广泛而深刻的教育变革;他倡导科学教育,从而奠定了他在近代科学教育中的杰出地位;他提倡尊重孩子的权力、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注重教育方法等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有着极大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榜样暗示法;兴趣诱导法;暗示提醒法
斯宾塞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到了今天仍然值得每位家长及教师聆听。他的教育理论恰恰能适应未来的这些变化,他的教育著作是父母和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是已经开始的中国教育新时代的预言书,是培养未来新人的最好的指南。
一.环境熏陶与榜样暗示法
斯宾塞认为坏环境毁掉孩子,好环境成就孩子。孩子天生爱模仿,即使他开始反对的事,但多次接触后,也会渐渐麻木,并染上恶习。父母应该然让孩子明白哪些是不值得效仿的。但由于学前儿童还太小,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耳濡目染,沾染上一些恶习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父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与他们保持距离。
此外,由于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庭就是孩子模仿的场所,当前一些家庭存在着”环境污染”:电视、录像、音响,让幼儿耳濡目染了暴力;有些家长沉溺于”方城”,洗牌声、吆喝声、笑骂声夹杂,乌烟瘴气,幼儿处于自由放任当中;家长忙着做生意赚钱,疏于管教,经常用钱应对幼儿的要求;有的家长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这劣的家庭环境,幼儿在言行举止中会直接模仿,而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幼儿健康成长产生不久远影响。
有孩子的家庭,就像多了一面镜子,他能照出你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暴躁,他也暴躁……所以如何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树立好的榜样,这是值得家长思考的。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学家都强调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斯宾塞对此用了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好比是白天,而家庭就是夜晚。不要忘记,夜晚会发生很多看不见的变化。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种子总是在夜晚发芽,人总是在夜晚长高的啊”。斯宾塞认为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父母自己的过程。你希望孩子怎样,你自己就应该怎样。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看到父母自己的言行。因此,要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首先要教育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父母的每一点善良、宽容、积极乐观、同情心、公正、民主的德行以及整洁、勤劳、节俭的习惯,都会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这些德行的习惯无论多么微小,都会像星光一样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里。
二、兴趣诱导法
斯宾塞非常注重对孩子兴趣的诱导,他认为兴趣是孩子对事物的主动选择,诱导则是促使和加强孩子的这种主动性,使兴趣变得持久、有目的。很多父母企图把一些“有用”的兴趣保留,一些“没用”的则删除掉。而实际上,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很难用“有用”或“没用”去区别他们的兴趣。应该说,每一种兴趣对孩子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除非是一些已明显表现出有违社会伦理和道德的兴趣),明智的父母总能利用这些兴趣把孩子引向各类知识的殿堂,并培养出孩子好的求知习惯。
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很多孩子通常都会对动物有浓厚的兴趣,比如观察蚂蚁。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孩子们围在一起看蚂蚁搬家、故意用甜食引诱蚂蚁这种场景,但就算让孩子花上一两年时间去这样玩蚂蚁,也不能增长多少知识,这时的关键就在诱导。诱导他从中去获得新的知识、方法和对孩子有益的习惯。父母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关于蚂蚁的研究计划,这样孩子有了目标就更有兴趣了。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目的性不能太强,一旦意识到这是一项任务,有的孩子的兴趣会大减。
许多杰出的人物的成长经历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兴趣十分重要。数学家伽利略从小就对数学拥有浓厚的兴趣,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位胜过父亲的数学家。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孩子是最优秀的探索家,对周围的一切都想弄个明白”。 举世闻名的“铃木教育法”之所以能训练出30多万名杰出的“铃木儿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铃木镇一先生非常重视兴趣在孩子学习中的作用。
如何利用孩子的兴趣有系统地诱导、深入,对许多父母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那我们再来举一个斯宾塞在教育孩子要学会养成每天积累的好习惯时所发生的故事。斯宾塞是从孩子的储蓄罐开始的,通过告诉孩子如果把平时得到的零花钱放进去,日子久了,就会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可以去买自己享受的、比较贵重的东西了。孩子听了以后,兴趣高昂地开始存钱了。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已经开始对积累有了兴趣,但是要如何引导到对知识的积累呢?斯宾塞想了一个主意,一天他告诉孩子,仅仅把钱存起来,而不知道这些钱是怎样来的,一共有多少,有没有丢失,好像还不够好,最好做一个记录,把每一笔钱得来的过程、数量都记下来,然后每个月,再取出来对照一下,这样会更有趣。孩子觉得这样很有道理,就开始了记录。有了记录的习惯,再把这种习惯用到求知上,就容易多了。最后斯宾塞成功地将其诱导到知识的积累,并使孩子养成了每天积累一点点的好习惯。
三、暗示提醒法
斯宾塞认为“暗示”这种方法,是一种复杂的、与爱和本能密切联系起来的早期教育的一部分。斯宾塞认为他的祖母是极具有教育天赋的,几乎是一生下来,祖母就不断发现许多斯宾塞身上一些特别的东西,并总是以自豪的、不加掩饰的赞赏的口气说出来。比如:“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我们的孩子,他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如此种种。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的表现,祖母会本能地把它描述成自己孩子不凡的禀赋。这种积极的暗示必将带来积极的效果,本能地把一种积极的暗示,不断地、自然地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一定是出色的。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并且斯宾塞提出暗示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说,越是早期,越有较深远的作用。暗示者与孩子的关系越亲密,作用越明显。而且一般的暗示,和包含了丰富、真挚的爱的情感的暗示,其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学前儿童的父母更应把握住这一点,用充满真挚的爱的情感的暗示,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他们会接受这种暗示,并且真的表现得很出色。
相反,我们也常常看到和听过另一种暗示,一种消极有害的暗示。比如:“我的孩子的确要笨一些”;“我的孩子怎么能和你的孩子相比呢”。诸如此类的,这无疑没有什么话能比这更伤一个孩子的心了,特别是这种话出自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口中时。斯宾塞认为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和其他特别重要的工作一样,而这项工作的收获也是远期的,所以常常容易使人產生失望的感觉。在这个时候,父母更该好好思考该如何去改变不足,而不是去质疑和否定孩子。
此外,斯宾塞还提出了让孩子学会快乐的自我暗示。他认为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是像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可见,暗示具有无穷的力量。比如,让孩子每天重复几句话:“今天,我要快乐地跟每一个人打招呼”,“我快乐,我会成功”,“我的记忆力很好,我能记住一切”……
参考文献:
[1]《幼教之窗》,2000年第3期
[2]王大为《家庭教育解读》,2001年版。
[3]王海凤《家庭教育中幼儿教育的几种误区》,教育导刊,2008年1月版。
关键词:榜样暗示法;兴趣诱导法;暗示提醒法
斯宾塞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到了今天仍然值得每位家长及教师聆听。他的教育理论恰恰能适应未来的这些变化,他的教育著作是父母和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是已经开始的中国教育新时代的预言书,是培养未来新人的最好的指南。
一.环境熏陶与榜样暗示法
斯宾塞认为坏环境毁掉孩子,好环境成就孩子。孩子天生爱模仿,即使他开始反对的事,但多次接触后,也会渐渐麻木,并染上恶习。父母应该然让孩子明白哪些是不值得效仿的。但由于学前儿童还太小,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耳濡目染,沾染上一些恶习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父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与他们保持距离。
此外,由于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庭就是孩子模仿的场所,当前一些家庭存在着”环境污染”:电视、录像、音响,让幼儿耳濡目染了暴力;有些家长沉溺于”方城”,洗牌声、吆喝声、笑骂声夹杂,乌烟瘴气,幼儿处于自由放任当中;家长忙着做生意赚钱,疏于管教,经常用钱应对幼儿的要求;有的家长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这劣的家庭环境,幼儿在言行举止中会直接模仿,而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幼儿健康成长产生不久远影响。
有孩子的家庭,就像多了一面镜子,他能照出你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暴躁,他也暴躁……所以如何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树立好的榜样,这是值得家长思考的。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学家都强调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斯宾塞对此用了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好比是白天,而家庭就是夜晚。不要忘记,夜晚会发生很多看不见的变化。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种子总是在夜晚发芽,人总是在夜晚长高的啊”。斯宾塞认为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父母自己的过程。你希望孩子怎样,你自己就应该怎样。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看到父母自己的言行。因此,要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首先要教育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父母的每一点善良、宽容、积极乐观、同情心、公正、民主的德行以及整洁、勤劳、节俭的习惯,都会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这些德行的习惯无论多么微小,都会像星光一样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里。
二、兴趣诱导法
斯宾塞非常注重对孩子兴趣的诱导,他认为兴趣是孩子对事物的主动选择,诱导则是促使和加强孩子的这种主动性,使兴趣变得持久、有目的。很多父母企图把一些“有用”的兴趣保留,一些“没用”的则删除掉。而实际上,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很难用“有用”或“没用”去区别他们的兴趣。应该说,每一种兴趣对孩子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除非是一些已明显表现出有违社会伦理和道德的兴趣),明智的父母总能利用这些兴趣把孩子引向各类知识的殿堂,并培养出孩子好的求知习惯。
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很多孩子通常都会对动物有浓厚的兴趣,比如观察蚂蚁。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孩子们围在一起看蚂蚁搬家、故意用甜食引诱蚂蚁这种场景,但就算让孩子花上一两年时间去这样玩蚂蚁,也不能增长多少知识,这时的关键就在诱导。诱导他从中去获得新的知识、方法和对孩子有益的习惯。父母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关于蚂蚁的研究计划,这样孩子有了目标就更有兴趣了。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目的性不能太强,一旦意识到这是一项任务,有的孩子的兴趣会大减。
许多杰出的人物的成长经历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兴趣十分重要。数学家伽利略从小就对数学拥有浓厚的兴趣,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位胜过父亲的数学家。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孩子是最优秀的探索家,对周围的一切都想弄个明白”。 举世闻名的“铃木教育法”之所以能训练出30多万名杰出的“铃木儿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铃木镇一先生非常重视兴趣在孩子学习中的作用。
如何利用孩子的兴趣有系统地诱导、深入,对许多父母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那我们再来举一个斯宾塞在教育孩子要学会养成每天积累的好习惯时所发生的故事。斯宾塞是从孩子的储蓄罐开始的,通过告诉孩子如果把平时得到的零花钱放进去,日子久了,就会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可以去买自己享受的、比较贵重的东西了。孩子听了以后,兴趣高昂地开始存钱了。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已经开始对积累有了兴趣,但是要如何引导到对知识的积累呢?斯宾塞想了一个主意,一天他告诉孩子,仅仅把钱存起来,而不知道这些钱是怎样来的,一共有多少,有没有丢失,好像还不够好,最好做一个记录,把每一笔钱得来的过程、数量都记下来,然后每个月,再取出来对照一下,这样会更有趣。孩子觉得这样很有道理,就开始了记录。有了记录的习惯,再把这种习惯用到求知上,就容易多了。最后斯宾塞成功地将其诱导到知识的积累,并使孩子养成了每天积累一点点的好习惯。
三、暗示提醒法
斯宾塞认为“暗示”这种方法,是一种复杂的、与爱和本能密切联系起来的早期教育的一部分。斯宾塞认为他的祖母是极具有教育天赋的,几乎是一生下来,祖母就不断发现许多斯宾塞身上一些特别的东西,并总是以自豪的、不加掩饰的赞赏的口气说出来。比如:“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我们的孩子,他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如此种种。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的表现,祖母会本能地把它描述成自己孩子不凡的禀赋。这种积极的暗示必将带来积极的效果,本能地把一种积极的暗示,不断地、自然地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一定是出色的。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并且斯宾塞提出暗示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说,越是早期,越有较深远的作用。暗示者与孩子的关系越亲密,作用越明显。而且一般的暗示,和包含了丰富、真挚的爱的情感的暗示,其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学前儿童的父母更应把握住这一点,用充满真挚的爱的情感的暗示,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他们会接受这种暗示,并且真的表现得很出色。
相反,我们也常常看到和听过另一种暗示,一种消极有害的暗示。比如:“我的孩子的确要笨一些”;“我的孩子怎么能和你的孩子相比呢”。诸如此类的,这无疑没有什么话能比这更伤一个孩子的心了,特别是这种话出自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口中时。斯宾塞认为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和其他特别重要的工作一样,而这项工作的收获也是远期的,所以常常容易使人產生失望的感觉。在这个时候,父母更该好好思考该如何去改变不足,而不是去质疑和否定孩子。
此外,斯宾塞还提出了让孩子学会快乐的自我暗示。他认为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是像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可见,暗示具有无穷的力量。比如,让孩子每天重复几句话:“今天,我要快乐地跟每一个人打招呼”,“我快乐,我会成功”,“我的记忆力很好,我能记住一切”……
参考文献:
[1]《幼教之窗》,2000年第3期
[2]王大为《家庭教育解读》,2001年版。
[3]王海凤《家庭教育中幼儿教育的几种误区》,教育导刊,2008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