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地处农村边远山区,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对于作文,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学生作文水平不高。針对作文能力难以提高的问题,我校教研人员深入乡属各小学,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全面了解作文教学的情况。以下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作文教学的研究活动少,阅读与作文脱节,作文教学未得到重视。
2.作文训练少。大部分教师只对语文园地的习作进行训练,而作文是一种技能,仅靠这几次习作训练是很难提高习作水平的。
3.作文指导随意性大。有的教师只提一些大要求,空谈写作方法,没有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实际进行指导,因此学生胡编乱造,作文无真情实感。
4.习作批改与讲评流于形式。教师改的只是错别字,评语不具体、简单,部分教师干脆只写个分数或写个“阅”字,批改后也没有进行讲评。
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对作文教学缺乏管理,导致作文教学随意性大;二是作文评价的不确定性给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三是教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存在畏难情绪,不肯潜心钻研。
为了改变目前作文教学低效的现状,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我校开展了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专题研究,探讨农村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此我谈谈我们在作文教研教改活动中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作文教学管理评估长效机制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作文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作文教学的过程、指导、批改、评讲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作文的训练次数、批改的详略、成绩的评定提出了科学的量化指标;建立作文教学评估检查、跟踪制度,并认真执行,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使教师有压力,也有动力;加强校本培训,积极开展一系列旨在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作文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积累写作素材,奠定写作基础
1.指导阅读,丰富知识,积累语言。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我校实施了“五个一”工程:班级建一个图书角,学生家里设一个小书箱,教师每月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学生每天阅读一篇文章,每天摘抄100字的好词佳句,每周与老师或同学交流一次读书心得。
2.结合农村环境,培养学生乐观察、善思考、勤动手的习惯,积累素材。乡村的风土人情是农村孩子写作的最好资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这些环境中的事物,使学生耳、口、手、脑并用,主动发现有意思的东西;指导学生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人、景、物,经过思考、提炼,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了激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我校向三年级以上的班级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教师每周批阅讲评一次学生的日记,班级每周集中展示一次学生的日记。
三、遵循作文教学规律,指导习作训练
1.重视单项训练,掌握写作技巧。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仿写拟人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训练,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的训练等。
2.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1)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是“直书口说”,所以要十分重视口头语言的训练,要在作文训练时体现由说到写、从述到作的原则,加强说写训练之间的联系。(2)师生对话,互相启发。农村孩子胆子较小,不敢与老师正面交谈。老师应抓住这一弱点引导他们,启发他们,通过对话,打开他们的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3)按文题的要求,教师先写下水文或选讲范文,给学生引路。教师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模仿,而应使他们应用所积累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3.读写结合,随文练笔。课文中的选文都是经典之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精妙的词语、语句及片段后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训练,既让学生积累语言,又让学生应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注重作文评价,提高作文批改和讲评的实效
1.分层次批改,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教师要精批细改,标出学生写得精彩的词句,并写上激励性的语言。对表达不清楚或错别字较多的学生,教师应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教师的“批”要具有鼓励性、针对性,让学生知道如何修改。
2.自改、互改与教师批改相结合,培养学生修改的习惯。学生自评自改时,教师要提供评价标准。互评时,谁和谁互改,由教师指定,如让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的习作。对学生的批改,教师要进行点评。这既减轻了教师的批改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修改意识和修改习惯,一举两得。
3.有效讲评作文。教师要认真进行作文讲评,充分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朗读同学习作中最值得欣赏的句、段,并进行评点,然后和自己的作文比优劣,找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同时,搭建习作展示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享受到习作带来的快乐。
语文教师要明确责任,在作文这道难题上多钻研,突出农村作文教学乡土性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以自己的语文修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让学生乐写、会写,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莫彩凤)
1.作文教学的研究活动少,阅读与作文脱节,作文教学未得到重视。
2.作文训练少。大部分教师只对语文园地的习作进行训练,而作文是一种技能,仅靠这几次习作训练是很难提高习作水平的。
3.作文指导随意性大。有的教师只提一些大要求,空谈写作方法,没有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实际进行指导,因此学生胡编乱造,作文无真情实感。
4.习作批改与讲评流于形式。教师改的只是错别字,评语不具体、简单,部分教师干脆只写个分数或写个“阅”字,批改后也没有进行讲评。
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对作文教学缺乏管理,导致作文教学随意性大;二是作文评价的不确定性给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三是教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存在畏难情绪,不肯潜心钻研。
为了改变目前作文教学低效的现状,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我校开展了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专题研究,探讨农村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此我谈谈我们在作文教研教改活动中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作文教学管理评估长效机制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作文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作文教学的过程、指导、批改、评讲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作文的训练次数、批改的详略、成绩的评定提出了科学的量化指标;建立作文教学评估检查、跟踪制度,并认真执行,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使教师有压力,也有动力;加强校本培训,积极开展一系列旨在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作文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积累写作素材,奠定写作基础
1.指导阅读,丰富知识,积累语言。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我校实施了“五个一”工程:班级建一个图书角,学生家里设一个小书箱,教师每月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学生每天阅读一篇文章,每天摘抄100字的好词佳句,每周与老师或同学交流一次读书心得。
2.结合农村环境,培养学生乐观察、善思考、勤动手的习惯,积累素材。乡村的风土人情是农村孩子写作的最好资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这些环境中的事物,使学生耳、口、手、脑并用,主动发现有意思的东西;指导学生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人、景、物,经过思考、提炼,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了激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我校向三年级以上的班级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教师每周批阅讲评一次学生的日记,班级每周集中展示一次学生的日记。
三、遵循作文教学规律,指导习作训练
1.重视单项训练,掌握写作技巧。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仿写拟人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训练,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的训练等。
2.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1)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是“直书口说”,所以要十分重视口头语言的训练,要在作文训练时体现由说到写、从述到作的原则,加强说写训练之间的联系。(2)师生对话,互相启发。农村孩子胆子较小,不敢与老师正面交谈。老师应抓住这一弱点引导他们,启发他们,通过对话,打开他们的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3)按文题的要求,教师先写下水文或选讲范文,给学生引路。教师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模仿,而应使他们应用所积累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3.读写结合,随文练笔。课文中的选文都是经典之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精妙的词语、语句及片段后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训练,既让学生积累语言,又让学生应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注重作文评价,提高作文批改和讲评的实效
1.分层次批改,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教师要精批细改,标出学生写得精彩的词句,并写上激励性的语言。对表达不清楚或错别字较多的学生,教师应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教师的“批”要具有鼓励性、针对性,让学生知道如何修改。
2.自改、互改与教师批改相结合,培养学生修改的习惯。学生自评自改时,教师要提供评价标准。互评时,谁和谁互改,由教师指定,如让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的习作。对学生的批改,教师要进行点评。这既减轻了教师的批改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修改意识和修改习惯,一举两得。
3.有效讲评作文。教师要认真进行作文讲评,充分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朗读同学习作中最值得欣赏的句、段,并进行评点,然后和自己的作文比优劣,找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同时,搭建习作展示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享受到习作带来的快乐。
语文教师要明确责任,在作文这道难题上多钻研,突出农村作文教学乡土性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以自己的语文修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让学生乐写、会写,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