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和深度旅行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x789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于职业习惯,我一直对旅游类图书保持着某种关注。目前这类图书越来越火爆,层出不穷的新书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进入任何一个书店,诸如《XX元游览XX国》、《走遍XXX》、《畅游XXX》之类的图书全都摆在了醒目的位置。翻阅过几本后,发现整本图书除了随手摘抄的一些风土人情和自然环境的介绍之外,内容大多都是各种省钱的办法,甚至还包括了如何钻空子逃票之类,并没有任何关于旅行特别有意义的感悟。
  事实上,这类图书的流行,和现在大众的“到此一游”心态正好契合。“到此一游”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去著名的风景区拍照留念。因此,近年来每逢黄金周,各大景点都人满为患,例如去年国庆节上万人滞留在华山之巅;鼓浪屿仿佛也要被游客踩沉;敦煌的骆驼由于积劳成疾累倒了一片……
  和“到此一游”相映成趣的,是“深度旅行”。事实上,深度旅行这一概念流行已久,几乎各大旅行社都有关于它的产品,比如某国深度旅游、某地深度旅游等。尽管广告满天飞,但什么是深度旅行?究竟该如何做到深度?或者说深到什么程度?旅行社的确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事实上,深度旅行是指通过旅游去体验、感悟不同的文化或当地的历史,并最大程度地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与他们进行接触和深入的交流。在深度旅行中,不仅能欣赏到风景、放松心情,更能给人内心注入新的生命力,使行万里路能达到甚至超过读万卷书的收获。
  遗憾的是,深度旅行在我国还属于“非主流”。有调查显示,现阶段国人的旅游目的仍然以休闲放松为主。尽管选择背包、自驾等自助旅行的人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走马观花式的欣赏风景,但深度旅游所占的比重依然不大。当然,这也并非都是旅行者的问题,很多旅游城市和景区热衷于制造大量的人造景点,不注意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也难辞其咎。
  在写下这篇卷首的时候,春节长假也悄然来临。身边的朋友、同事也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准备着要进行一次长途的旅行——其中的不少人都是《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和作者。他们几乎都是深入当地,去感悟和体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旅行者。他们翻山越岭、历经艰险,才有了这本提供“原生态视角”的《环球人文地理》。
  当然,对于旅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与需求,笔者所推崇的深度旅行也并不一定是标准,深度旅游与到此一游更不存在孰优孰劣之分。例如一位酷爱旅游的朋友,他在元旦节呼朋唤友,七八个人浩浩荡荡去了泰国的普吉岛。在海岛上,他们的活动主要是在宾馆打牌、或在海边的沙滩上喝酒聊天,远谈不上什么“深度”。但几天后他们欢天喜地地回来,对这趟旅行感到十分满意。的确,能逃离严寒的冬天,去温暖的海边打牌、喝酒也何尝不是一种惬意。
其他文献
这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畅销佳作之一。作者从美国文化的视角,扫视本世纪早期在新旧思想转变时的一个中国家庭里所引起的中美文化撞击。故事由两部分
期刊
为促进和指导银行改善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结算难”的问题,银
当今社会,移动通信网络日趋发达,掌上通信工具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无纸化宣传也成为一种新型推销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提升交易概率
报纸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中产生的,以企业家精神为主体,被企业成员认为有效,并共同遵守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准则、规范。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增强企业的竞
近期,《“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稿》(简称《意见稿》)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中专门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即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健全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的
春节是回家时间.但我却需要前往古城洛阳完成新年后的第—个策划采访。
强调句型是比较重要的语法,学生也难以掌握,且高考每年都涉及。其高频考点主要有:   一、考查强调句型中的主谓一致   1. It is you, rather than he, that_________for the accident.   A. is to blame B. are to blame   C. is blameD. are blame   2. —All the passeng
一、考点诠释    动词和动词词组是历年高考必考考点,而且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因此,备考要特别注重动词和动词短语的复习和记忆。  动词类题目设题时往往都是给出四个不同的动词或短语来测试考生在具体语境中对动词短语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出题点主要包括如下几点:动词词义辨析;动词和介词、名词以及副词等的固定搭配;易混动词或动词短语辨析;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特殊用法;常用动词的用法。    二、常见易混动
当我和丰丰将新婚旅行定为双人“一车一司机”进藏时,我是很有压力的。  丰丰是金融界的标准宅女,认识我之前,她基本连重庆市都没有出过几次。毫无疑问的是,这种旅行是可以让人改变性格的,比如在翻雅家梗雪山时,宅女也能拿起扳手上防滑链——不然就只能被雪困在山上。  远行的危险总是悄然而至……  抵达理塘已是下午5点。我担心住在海拔4000以上会引发高反,决定赶到海拔更低的巴塘。丰丰问过巴塘方向过来的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