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17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征和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实现其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创造与生成。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地学习语文。
1 抓住题目进行对话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课文,可抓住题目,步步深入,深化对文章思想的感悟。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可抓住题目质疑:中国孩子是谁?他的呼声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呼声?学生在与文本进行的有效的对话中,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2 抓住关键词进行对话
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和品味语言文字,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教学《自然之道》理解“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的句子时,可抓住“极不情愿”和“ 颓丧”这些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体会到违背自然规律办事,会给人们带来与意愿相反的结果。
3 抓住中心句进行对话
中心句的呈现方式因文而异,有的开篇点题,有的篇末总结,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结。教学时应紧紧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爬天都峰》中的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句话既是全文的重点句,也是中心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和老爷爷都爬上天都峰是善于向对方学习,善于用别人的思想或行为来激励自己,这句话贯穿全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找到这句话,在充分读得基础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看一看课文从哪可以看出我和老爷爷是互相汲取力量登上天都峰的?学生结合上下句体会到这一老一小虽然身单力薄,好像爬不上天都峰,但是都能从对方汲取力量爬上天都峰。句子的意思理解了,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意思。通过重点句子的理解,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更好地解读了文本。
4 精心设计问题与文本对话
著名教育家钱梦龙说过:“我在备课时……有时候自己在阅读中遇到难点,估计学生也会在这些地方发生困难,就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多想想。”其实,与文本对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答过程,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设计,呈现与表达,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来设计问题与文本对话。如何精心设计问题呢?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每篇课文后的一两个统领全篇的探究性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精心设计一些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问题。一篇课文,要教学的知识点很多,作为教师,要进行正确、合理的文本解读,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去发现文本的精华、细节,这些既是作者的情感之所在,又是语言学习的范例。引導学生走进细节,感悟语言文字背面蕴含的东西,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教《风筝》一文时,可设计如下问题:“我”毁风筝为什么不对?“我”毁坏的仅仅是风筝吗?“我”为什么要毁坏?“我”自省后想到补救,为什么还感到悲哀?这几个问题以“毁”为核心,对文本进行深人开掘,拷问着“我”的灵魂,体现反省的情怀,体味人生的悲哀在于精神的伤痕难以抚平。问题设计环环相扣,直指文章主旨。
课堂上的“对话”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平等和谐的环境。学生与文本对话,能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与文本对话的切入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征和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实现其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创造与生成。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地学习语文。
1 抓住题目进行对话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课文,可抓住题目,步步深入,深化对文章思想的感悟。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可抓住题目质疑:中国孩子是谁?他的呼声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呼声?学生在与文本进行的有效的对话中,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2 抓住关键词进行对话
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和品味语言文字,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教学《自然之道》理解“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的句子时,可抓住“极不情愿”和“ 颓丧”这些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体会到违背自然规律办事,会给人们带来与意愿相反的结果。
3 抓住中心句进行对话
中心句的呈现方式因文而异,有的开篇点题,有的篇末总结,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结。教学时应紧紧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爬天都峰》中的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句话既是全文的重点句,也是中心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和老爷爷都爬上天都峰是善于向对方学习,善于用别人的思想或行为来激励自己,这句话贯穿全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找到这句话,在充分读得基础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看一看课文从哪可以看出我和老爷爷是互相汲取力量登上天都峰的?学生结合上下句体会到这一老一小虽然身单力薄,好像爬不上天都峰,但是都能从对方汲取力量爬上天都峰。句子的意思理解了,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意思。通过重点句子的理解,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更好地解读了文本。
4 精心设计问题与文本对话
著名教育家钱梦龙说过:“我在备课时……有时候自己在阅读中遇到难点,估计学生也会在这些地方发生困难,就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多想想。”其实,与文本对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答过程,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设计,呈现与表达,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来设计问题与文本对话。如何精心设计问题呢?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每篇课文后的一两个统领全篇的探究性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精心设计一些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问题。一篇课文,要教学的知识点很多,作为教师,要进行正确、合理的文本解读,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去发现文本的精华、细节,这些既是作者的情感之所在,又是语言学习的范例。引導学生走进细节,感悟语言文字背面蕴含的东西,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教《风筝》一文时,可设计如下问题:“我”毁风筝为什么不对?“我”毁坏的仅仅是风筝吗?“我”为什么要毁坏?“我”自省后想到补救,为什么还感到悲哀?这几个问题以“毁”为核心,对文本进行深人开掘,拷问着“我”的灵魂,体现反省的情怀,体味人生的悲哀在于精神的伤痕难以抚平。问题设计环环相扣,直指文章主旨。
课堂上的“对话”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平等和谐的环境。学生与文本对话,能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与文本对话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