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139-02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的鉴别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得到增强,审美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欣赏教学往往被忽视。但学生如果缺少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更谈不上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欣赏教学,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中去欣赏音乐,了解音乐。
1 创设情景、趣化欣赏教学
苏霍姆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所以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将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而欣賞歌曲或乐曲时,欣赏者的感情往往需要一种与音乐表现的感情相一致的氛围尤其是小学生。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而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教师过多的讲解作曲家的创作目的、表现意图,而忽略学生的欣赏习惯,不考虑学生个性特点,把音乐作品说僵说死,这已不再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因此,首先在音乐教室里经常变化粘贴中外音乐家的画像,并安排学生收集音乐家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到音乐家的作品时有一种亲近感,激发学生兴趣;在欣赏课开始时,让学生踏着乐曲进入教室,营造一种轻松的欣赏氛围 ,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其次,由于年龄特点所致,其阅历浅薄,生活体验不够,音乐涵养不高,音乐表现手段掌握甚少,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往往不能与音乐中表现的感情产生同步的心理效应,它需要借助其它媒体如:文字、影像或视听来催化他们的音乐情绪处于积极状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感情体验氛围。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例:在欣赏的过程中,可利用各种教学道具增强、渲染作品的意境,例如在低年级欣赏《狮王进行曲》时,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不可能安静的欣赏,为此,我制作了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当音乐进行时,我就利用头饰随着音乐表演,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音乐吸引了,争先恐后地要求表演;又例如在欣赏《草原巡逻兵》这一课时,可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屏幕上展现草原瑞丽的风光,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犹如亲临美丽的草原,让学生们能静静的倾听,渐渐地进入音乐作品的意境里。最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通过绘画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意境,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可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把鸭子走路、在水中嬉戏、拌嘴等情景用简笔画画下来,这样通过运动着的视觉图像来帮助学生感受乐曲中的节奏和情感等要素,使抽象的音乐变得直观形象。
2 以情感人、优化欣赏教学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抽象,一方面却又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音乐欣赏情感体验的核心就是“情感共鸣”,欣赏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就等于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似乎融为一体。没有情感的激发也就没有想象的展开,没有想象就没有音乐欣赏,更没有共鸣的产生。以美感人,以美动人,欣赏教学中始终贯穿着美;美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激发热爱音乐,引导追求艺术的美,用美来表达思想情操。首先,要始终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音乐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少年儿童缺乏生活积累,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亲自参与和体验,让他们作纯粹的观赏者来准确理解音乐是相当困难的。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会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情感体验。如在欣赏《赛马》时,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律动,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不由自主的模仿骑马奔驰,会按乐曲高低、节奏变化做动作;又例如在低年级欣赏《小乌鸦爱妈妈》中,我选用了一首《天亮了》让学生欣赏,并配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情感立即被音乐感染,很自然就融入到音乐的教学当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师生的情感互动,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更应以一个参与者的形象出现,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人格的感染,在塑造学生的同时,教师也从学生的多样化情感中捕捉灵感,获得对教学设计的启发与改进。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教学中,我先创设情境:“大家看到过狮子吗?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然后请你给音乐编个故事,并且讲给你的同学听。”听完音乐,经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补充,一个个优美的情节便形成了:狮王散步、游戏、觅食……。接着老师提问:“根据情节,如果你是狮王,该怎样表演?"让学生以四人一组,根据音乐情节合作设计动作,然后分小组即兴表演后集体评议,最后学生们自创造型、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在这节音乐课中,学生们相互合作,无拘无束地表演,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通过音乐,彼此间的互动体验得到了交流,良好的合作氛围在无形中营造起来了。
3 激发想象、活化欣赏教学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欣赏、听觉、触觉中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例如:在学生深刻理解了《鸭子拌嘴》一曲后,可提出进一步要求,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表现小鸭子活泼可爱的形态。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其次,发挥学生的“自由想象”。艺术是没有定格的,尤其是音乐欣赏,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想,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五年级欣赏《快乐的罗嗦》,当学生分段欣赏过乐曲,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民族风格之后,其设计环节是:边听边讨论。这首乐曲让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彝族人民在过火把节。有的说,美丽的彝族姑娘围着篝火,跳着欢快优美的舞蹈等等。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又在愉悦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有位教育学家说:“学生永远是新的,如果教师停滞不前,必会遭到历史的淘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需要专业技能强,而且更要有能力灵活的驾驭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烦躁的内容和模式,让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愉快的环境中深刻的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的鉴别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得到增强,审美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欣赏教学往往被忽视。但学生如果缺少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更谈不上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欣赏教学,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中去欣赏音乐,了解音乐。
1 创设情景、趣化欣赏教学
苏霍姆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所以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将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而欣賞歌曲或乐曲时,欣赏者的感情往往需要一种与音乐表现的感情相一致的氛围尤其是小学生。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而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教师过多的讲解作曲家的创作目的、表现意图,而忽略学生的欣赏习惯,不考虑学生个性特点,把音乐作品说僵说死,这已不再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因此,首先在音乐教室里经常变化粘贴中外音乐家的画像,并安排学生收集音乐家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到音乐家的作品时有一种亲近感,激发学生兴趣;在欣赏课开始时,让学生踏着乐曲进入教室,营造一种轻松的欣赏氛围 ,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其次,由于年龄特点所致,其阅历浅薄,生活体验不够,音乐涵养不高,音乐表现手段掌握甚少,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往往不能与音乐中表现的感情产生同步的心理效应,它需要借助其它媒体如:文字、影像或视听来催化他们的音乐情绪处于积极状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感情体验氛围。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例:在欣赏的过程中,可利用各种教学道具增强、渲染作品的意境,例如在低年级欣赏《狮王进行曲》时,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不可能安静的欣赏,为此,我制作了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当音乐进行时,我就利用头饰随着音乐表演,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音乐吸引了,争先恐后地要求表演;又例如在欣赏《草原巡逻兵》这一课时,可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屏幕上展现草原瑞丽的风光,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犹如亲临美丽的草原,让学生们能静静的倾听,渐渐地进入音乐作品的意境里。最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通过绘画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意境,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可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把鸭子走路、在水中嬉戏、拌嘴等情景用简笔画画下来,这样通过运动着的视觉图像来帮助学生感受乐曲中的节奏和情感等要素,使抽象的音乐变得直观形象。
2 以情感人、优化欣赏教学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抽象,一方面却又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音乐欣赏情感体验的核心就是“情感共鸣”,欣赏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就等于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似乎融为一体。没有情感的激发也就没有想象的展开,没有想象就没有音乐欣赏,更没有共鸣的产生。以美感人,以美动人,欣赏教学中始终贯穿着美;美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激发热爱音乐,引导追求艺术的美,用美来表达思想情操。首先,要始终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音乐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少年儿童缺乏生活积累,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亲自参与和体验,让他们作纯粹的观赏者来准确理解音乐是相当困难的。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会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情感体验。如在欣赏《赛马》时,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律动,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不由自主的模仿骑马奔驰,会按乐曲高低、节奏变化做动作;又例如在低年级欣赏《小乌鸦爱妈妈》中,我选用了一首《天亮了》让学生欣赏,并配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情感立即被音乐感染,很自然就融入到音乐的教学当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师生的情感互动,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更应以一个参与者的形象出现,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人格的感染,在塑造学生的同时,教师也从学生的多样化情感中捕捉灵感,获得对教学设计的启发与改进。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教学中,我先创设情境:“大家看到过狮子吗?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然后请你给音乐编个故事,并且讲给你的同学听。”听完音乐,经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补充,一个个优美的情节便形成了:狮王散步、游戏、觅食……。接着老师提问:“根据情节,如果你是狮王,该怎样表演?"让学生以四人一组,根据音乐情节合作设计动作,然后分小组即兴表演后集体评议,最后学生们自创造型、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在这节音乐课中,学生们相互合作,无拘无束地表演,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通过音乐,彼此间的互动体验得到了交流,良好的合作氛围在无形中营造起来了。
3 激发想象、活化欣赏教学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欣赏、听觉、触觉中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例如:在学生深刻理解了《鸭子拌嘴》一曲后,可提出进一步要求,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表现小鸭子活泼可爱的形态。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其次,发挥学生的“自由想象”。艺术是没有定格的,尤其是音乐欣赏,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想,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五年级欣赏《快乐的罗嗦》,当学生分段欣赏过乐曲,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民族风格之后,其设计环节是:边听边讨论。这首乐曲让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彝族人民在过火把节。有的说,美丽的彝族姑娘围着篝火,跳着欢快优美的舞蹈等等。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又在愉悦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有位教育学家说:“学生永远是新的,如果教师停滞不前,必会遭到历史的淘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需要专业技能强,而且更要有能力灵活的驾驭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烦躁的内容和模式,让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愉快的环境中深刻的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