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实验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努力挖掘实验教学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立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 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立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45-02
  
  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努力挖掘实验教学的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本文拟从中学化学的角度来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实践。
  1 创设演示实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创设一些演示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内容的某些缺憾,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这个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观察的角度讲,学生无法判断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设置这样一个实验,选取一个健力宝塑料瓶,使其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往瓶内汪入50毫升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立即用塞子塞紧,振荡片刻,这时,可观察到塑料瓶奇迹般的瘪了下去,并发生塑料瓶被大气压迫而产生的“啪” “啪”响声,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体验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又如,高一化学教材中介绍浓硫酸的吸水性时,没有安排演示实验,只有一个利用浓硫酸吸水性作干燥的洗气装置,学生缺乏对浓硫酸吸水作用的直观感受,对此,教师可设计如右装置进行实验:将两片用水浸湿后的滤纸,分别用两铁丝勾上,随即把橡皮塞塞紧,过15分钟左右,取下橡皮塞.对此两片滤纸,可以看到瓶内滤纸变干,从而证明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当学生看到这些新鲜有趣的演示实验,兴趣盎然,创新精神也随之萌发。
  2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中学化学实验采用伪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种是探索性实验。先尝试实验,然后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的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归纳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揭示出物质变化特点及其规律。
  两种实验方法之间差异分析见下表
  验证性实验方法探索性实验方法
  1.告诉学生详细实验步骤1.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探索的步骤
  2.告诉学生结论2.不告诉学生的结论
  3.努力获得所需结论3.努力探索结论
  4.教师依据学生接近结论程度给予评价4.教师依据各组根据和学生书面解释程度给予评价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是探索性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的具体应用。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严谨求是科学创新品质,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发展全面素质方面,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可以起到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不能起到的作用。
  例如:高中化学硝酸的氧化性探索性实验教学程序如下:
  2.1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该实验的设计思想是什么?为什么选铜作样本与浓、稀硝酸反应?那么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又有什么显著区别呢?
  2.2 尝试实验:学生在上述问题的启迪激发下立即产生一种急于求知的欲望。随即,教师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此实验原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前教师应讲清该试验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作好观察记录。
  2.3 观察记录: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记录
  10ml 12mol/L、HNO3加1克铜10ml 4mol/L、HNO3加1克铜
  铜片表面铜片表面立刻产生气泡,最后铜片全部溶解铜片表面产生气泡,最 后铜片全部溶解
  溶液颜色变化溶液由无色变绿色,并逐渐加深溶液由无色变蓝色,逐渐加深
  反应速率变化开始较慢较慢,30s左右突然加快开始慢一段时间后反应有所加快.后又减慢
  试管上部空间气体颜色变化很快变红棕色,后阶段颜色更深开始淡红棕色,后成无色,试管口变红棕色.
  试管外壁触觉变化反应后触摸发烫反应后触摸温热
  比较表中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剖析其中的差异点.即:
  (a)为什么浓硝酸跟铜片反应后得绿色溶液,而稀硝酸跟铜片反应后得蓝色溶液呢?学生最初提出可能是Cu2+浓度差异的,但溶液体积相同,反应掉铜片质量相等,很容易排出这种可能性。联系NO2能溶于硝酸溶液,NO不溶于水,推测“绿色”是Cu2+、NO2混合于溶液中造成的。
  (b)、为什么反应速率“慢快慢”的变化?引导学生从浓度、温度、催化剂三方面入手分析,得出反应速率由“慢-快-慢”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c)、为什么试管上部颜色变化有明显差异?
  (d)、为什么反应后触摸试管外壁热感不同?
  从上面“由表及里”的剖析后,就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2.3 归纳结论:①浓、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②绝大多数金属能被硝酸氧化,且变价金属一般能氧化为高价态;③硝酸浓度不同可生成不同的还原产物.一般浓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一般不产生H2;4、应用拓展:讨论,将浓稀硝酸加入下列物质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并写出离子方程式。甲基橙指示剂并微热;木炭并加热;Na2SO4、NaI和FeSO4溶液;學生讨论回答后,由教师指导评价。
  在以上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活化”和发展。以高三教材原电池为例,教师在做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后,补充下面实验:把2mol/LNaOH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然后分别投入纯铝片和表面沉积有铜的铝片各一片,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后者产生气泡速率比前前者快,在这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能否设计出比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不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的原电池?”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这是学生熟知的.所以问题一提出,马上有学生认为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原电池。但也有学生联系教师补充实验展开了联想,联想中创造性思维火花产生了,提出了以下方案:
  (a)镁、铝作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镁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铝强,但镁不跟NaOH溶液反应,所以铝作负极、镁作正极。
  还有学生联想到铝遇冷浓HNO3钝化,又设计出另一种方案:
  (b) 铝、铜作电极,浸入浓HNO3溶液中,铝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铜强,但铝被浓HNO3钝化作正极,铜作负极。
  用电流计验证,果然符合。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突破常规,跳出原有知识的框框,能使学生的思维激活到最佳状态,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4 组织开展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智力,仅在课堂教学内进行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把课内所学的知识方法,在课外参与实践,才能获得终身受益的创造能力。
  化学课外活动主要是组织开展家庭小试验和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在家庭小实验活动中,学生思维不象在课堂上受到限制,学生可以充分、自由的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大有好处。在家庭小实验活动中,教师还应该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如实验药品、器具的可取性、成功性的大小、实验的安全性、观察方法(观察的思路、顺序),实验的操作步骤方法等。此外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应安排学生间相互交流,这对启发学生创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应根据本地特点来进行。学生通过为社会服务活动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努力挖掘实验潜能,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小学数学一个单独的教学单元,一直是教师关注、讨论的焦点;从对策略的理解到策略的教学,曾一度成为各校教学研讨的热点。本文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研讨的实际,谈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几点粗浅认识。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问题是平台,方法是支点,反思是关键,应用是提升。在教学其他内容时也要高度重视策略的教学,并把解决问题获得的策略拓展到新的问题情景中,让自主
期刊
【摘要】 文章试图探讨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价值、地位、基本特征以及理念,以探寻建立发展性评价的立足点、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 发展;评价;专业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40-02    教师是教育发展、教学质量的起点和保障,教师的素质水平状态与教育效果的直接相关已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历史教师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作指导,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常用的启发形式。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研究性学习”现已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同时也是我们探讨素质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呢?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开展和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必须将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堂.到大自然中体验,到社会中实践才有利于全面的实施。  【关键词】 地理;研究性学习;科学性;实践性发挥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各种先进的创新型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能否在城市全日制走读学校施行?能否在教师老龄化较严重的学校施行?效果又如何?辽宁盘锦市辽油兴隆台一中,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是完全可行的且效果很好!  【关键词】 分组;联动;导演;演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59-02    学校教育的目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既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又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成为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理
期刊
【摘要】 一位哲人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被点燃的火把。”如今,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那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究竟该怎样去教,学生该怎样去学,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呢?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
期刊
【摘要】 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学法指导,如“生字开花归类记忆”、编猜谜语、熟字加减法、儿歌编唱、口诀歌谣记忆法、拼字归类助识记等方法让学生能够轻轻松松的识字。真正有效的落实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关键词】 识字;快乐;轻松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60-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提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66-01    早恋,也叫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在中国,“早恋”一词明显带有长辈一方否定性的感情色彩。作为家长,视孩子早恋如洪水猛兽,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虽然认识到早恋在孩子青春期阶段出现的合理性,但是如果不认真对待处理,对沉溺于其中的男女同学和班级整体管理
期刊
【摘要】 高中历史新课程采用专题式体例,从历史学科来讲,这种体例吸取了古代纪事本末体裁之长,保留了章节体史书的形式,将历史的主体内容整合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这一体例避免了与初中历史的重复,变换了认识历史问题的角度,拓宽了学习历史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但是,高中历史新课改在内容的设计上还存在如下问题:课程内容破坏了历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