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研究性学习”现已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同时也是我们探讨素质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呢?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开展和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必须将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堂.到大自然中体验,到社会中实践才有利于全面的实施。
【关键词】 地理;研究性学习;科学性;实践性发挥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50-01
地理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是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却难以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实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什么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呢7.地理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发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本人在新课改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点滴体会:
1 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1.1 选择研究性學习的内容。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这有助于提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及社会责任感。地理教材中有关农业、资源、人口、城市、交通等内容都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很好的素材。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教师和学生结合实际共同拟定不同的研究课题。
1.2 确定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研究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4人组成一个课题组,每组推举一名组长。在研究过程中,组员有独立的任务,由组长协调各组员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各展所长。
1.3 开展调查实践。小组拿到各自的课题后,就要共同讨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如何收集,如何进行调查等,然后列出调查提纲。利用假期,学生可以通过到图书室查阅资料;通过上网下载资料图片;通过走访相关部门,获取最新资料。此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避免学生产生过强的挫折感。
1.4 进行归纳交流。小组的学生将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从中获取解决课题的证据,提出小组观点。这一阶段,教师要主动了解各组归纳。整理信息的情况,指导他们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初步形成有文字,有图像的调查报告。然后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
2 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学生通过调查,获取了地理经验,产生了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发展:
2.1 培养了、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往学生总是等教师告诉谈么么问题的结果,不懂如何去寻找答案来解决问题,是一种被动学习。现在,学生懂得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得信息,并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恰当利用信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他们并不懂该如何与人相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必须要学会与别人进行沟通,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分享。而且在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只有互相帮助,共享资源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2.3 培养科学的态度。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观点。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与社会调查,认识周围的环境了解身边的地理事物,进而思考自然与社会各种地理事件之间的关系,从科学的角度去寻找规律和原因,逐步树立科学的地理观点。
2.4 培养社会责任心。在地理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最终要求学生不光是了解一种地理事物,更重要的在于如何解决各事物间的矛盾。学生实践中,意识到人与自然的相处和发展是经过长期探索获得的,要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就必须运用地理观点科学处理人地关系,这将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是符合当代中学学生认知规律,形成科学地理观点的必要途径,为学生发挥创新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地理;研究性学习;科学性;实践性发挥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50-01
地理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是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却难以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实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什么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呢7.地理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发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本人在新课改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点滴体会:
1 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1.1 选择研究性學习的内容。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这有助于提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及社会责任感。地理教材中有关农业、资源、人口、城市、交通等内容都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很好的素材。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教师和学生结合实际共同拟定不同的研究课题。
1.2 确定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研究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4人组成一个课题组,每组推举一名组长。在研究过程中,组员有独立的任务,由组长协调各组员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各展所长。
1.3 开展调查实践。小组拿到各自的课题后,就要共同讨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如何收集,如何进行调查等,然后列出调查提纲。利用假期,学生可以通过到图书室查阅资料;通过上网下载资料图片;通过走访相关部门,获取最新资料。此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避免学生产生过强的挫折感。
1.4 进行归纳交流。小组的学生将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从中获取解决课题的证据,提出小组观点。这一阶段,教师要主动了解各组归纳。整理信息的情况,指导他们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初步形成有文字,有图像的调查报告。然后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
2 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学生通过调查,获取了地理经验,产生了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发展:
2.1 培养了、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往学生总是等教师告诉谈么么问题的结果,不懂如何去寻找答案来解决问题,是一种被动学习。现在,学生懂得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得信息,并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恰当利用信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他们并不懂该如何与人相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必须要学会与别人进行沟通,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分享。而且在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只有互相帮助,共享资源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2.3 培养科学的态度。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观点。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与社会调查,认识周围的环境了解身边的地理事物,进而思考自然与社会各种地理事件之间的关系,从科学的角度去寻找规律和原因,逐步树立科学的地理观点。
2.4 培养社会责任心。在地理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最终要求学生不光是了解一种地理事物,更重要的在于如何解决各事物间的矛盾。学生实践中,意识到人与自然的相处和发展是经过长期探索获得的,要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就必须运用地理观点科学处理人地关系,这将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是符合当代中学学生认知规律,形成科学地理观点的必要途径,为学生发挥创新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