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0-000-01
摘 要 普通高校体育课设置武术段位制课程不仅能改变多年来传统武术课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拓展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高校推行武术段位制课程,提出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科学、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和推动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段位制课程 教学 指导方案
一、高校设置武术段位制课程的意义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因其带有思想冶炼的文化特征及对生命真理探索的人文哲学特色,所以对中国大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武术已向世界逐步推广,并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共享,然而武术在国内并非十分盛行。中国武术段位制的颁布与实行,就为指引群众进行武术锻炼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可是多年来,考段、评段的个人和单位却越来越少,而且很多群众甚至不知道存在武术段位制。为此,把中国武术段位制引入高校设置教学课程,不仅能改变多年来传统武术课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学校武术的教学规律,构建武术教育新体系,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拓展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建立规范的武术锻炼体系,推动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同时,还有利于普及和推广中国武术段位制,使我国武术运动这个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和发扬。
二、教学对象
普通高校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武术选项课学生。
三、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创新
引入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段位内容和晋段形式,采用由浅入深、淡化套路、循序渐进,突出方法,打练结合,传承文化的教学原则,以分段集中的方式开展教学。
(一)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理论课教学主要体现在武术技法、武德与武术礼仪、武术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武术技法知识与各段级技术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应贯穿教学始终。武术既是一项体育运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阐释动作的文化内涵。对于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将理论知识融入技术教学之中。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将技术教学与理论知识学习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掌握技术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密切联系运动实践。
(二)在学校武术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武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首先,武德与武术礼仪教育是武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刚步入习武行列的初学者,首先要从武术礼仪入手开始教育,让学生通过看得见的礼仪学习,去了解礼仪的内涵,接受武德的教育。使学生明确习练武术应遵守礼仪、崇尚武德的道理;其次,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渗透着中华文化。通过由表及里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能逐步实现由外在的肢体练习向内在文化素养的升华;第三,以武术为载体,通过持之以恒的武术锻炼,塑造完善的人格,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三)把体育教育的中心放到发挥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上,教学主要以中国武术段位制一段、二段、三段技术的套路和攻防技术为主,由浅入深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多层次教学,把武术课程分为传统、太极、拳术、器械和攻防技能五类,每类分为初级和提高两个层次的项目,使武术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可供学生喜好和需求更多选择,学生可在各个类型、各个拳种流派、各个层次中相互交叉学习。
(四)除了课内教学,还增加中国武术段位制通段赛的教学活动和加强课外锻炼,使学生把学到的技术有机会在教学赛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认可,实现了课内外相结合,学生在获得相应段位的同时,能够满足自我认可的心理需求,起到了拓展教学的功效,而且在段位晋段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四、考核评价
在考核内容上可以分为专项技术、综合能力、理论、体能、课外活动等进行综合评分,在专项技术评定上根据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套路或攻防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动作规格、方法、劲力、节奏、意识的掌握程度给予评定。在综合能力上分为功法功力评价和发展能力的评价。在功法功力上,主要以打练结合为主,对动作的方法清晰、劲力顺达、力点准确的掌握以及互相默契配合程度给予评定。在发展能力上主要采取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进步幅度、通过段位或已获的段位等级等方面的评定。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武术课程学习有一个更加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另外,武术课程的考核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合为一体,体育课成绩与中国武术段位制通段等级要有效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武术课程成绩。每学期或学年可根据本校具体教学情况,由本校体育部门、武术教师组织安排邀请当地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评审委员会进行考评,通段学生可获得国家认可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等级证书。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段位,满足学生自我表现、自我超越、自我肯定的心理,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带动他们课后练习,从而养成良好的武术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喜莲.武术段位制理论考评的内容体系[J].体育学刊.2004.3.
[2] 邢秋皓.武术段位制在北京市普通高校推广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12.05.
[3] 张亮亮,张云龙.论高校武术段位制实施与武术教学的相关研究[J].搏击.2011.07.
摘 要 普通高校体育课设置武术段位制课程不仅能改变多年来传统武术课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拓展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高校推行武术段位制课程,提出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科学、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和推动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段位制课程 教学 指导方案
一、高校设置武术段位制课程的意义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因其带有思想冶炼的文化特征及对生命真理探索的人文哲学特色,所以对中国大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武术已向世界逐步推广,并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共享,然而武术在国内并非十分盛行。中国武术段位制的颁布与实行,就为指引群众进行武术锻炼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可是多年来,考段、评段的个人和单位却越来越少,而且很多群众甚至不知道存在武术段位制。为此,把中国武术段位制引入高校设置教学课程,不仅能改变多年来传统武术课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学校武术的教学规律,构建武术教育新体系,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拓展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建立规范的武术锻炼体系,推动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同时,还有利于普及和推广中国武术段位制,使我国武术运动这个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和发扬。
二、教学对象
普通高校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武术选项课学生。
三、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创新
引入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段位内容和晋段形式,采用由浅入深、淡化套路、循序渐进,突出方法,打练结合,传承文化的教学原则,以分段集中的方式开展教学。
(一)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理论课教学主要体现在武术技法、武德与武术礼仪、武术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武术技法知识与各段级技术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应贯穿教学始终。武术既是一项体育运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阐释动作的文化内涵。对于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将理论知识融入技术教学之中。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将技术教学与理论知识学习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掌握技术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密切联系运动实践。
(二)在学校武术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武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首先,武德与武术礼仪教育是武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刚步入习武行列的初学者,首先要从武术礼仪入手开始教育,让学生通过看得见的礼仪学习,去了解礼仪的内涵,接受武德的教育。使学生明确习练武术应遵守礼仪、崇尚武德的道理;其次,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渗透着中华文化。通过由表及里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能逐步实现由外在的肢体练习向内在文化素养的升华;第三,以武术为载体,通过持之以恒的武术锻炼,塑造完善的人格,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三)把体育教育的中心放到发挥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上,教学主要以中国武术段位制一段、二段、三段技术的套路和攻防技术为主,由浅入深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多层次教学,把武术课程分为传统、太极、拳术、器械和攻防技能五类,每类分为初级和提高两个层次的项目,使武术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可供学生喜好和需求更多选择,学生可在各个类型、各个拳种流派、各个层次中相互交叉学习。
(四)除了课内教学,还增加中国武术段位制通段赛的教学活动和加强课外锻炼,使学生把学到的技术有机会在教学赛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认可,实现了课内外相结合,学生在获得相应段位的同时,能够满足自我认可的心理需求,起到了拓展教学的功效,而且在段位晋段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四、考核评价
在考核内容上可以分为专项技术、综合能力、理论、体能、课外活动等进行综合评分,在专项技术评定上根据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套路或攻防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动作规格、方法、劲力、节奏、意识的掌握程度给予评定。在综合能力上分为功法功力评价和发展能力的评价。在功法功力上,主要以打练结合为主,对动作的方法清晰、劲力顺达、力点准确的掌握以及互相默契配合程度给予评定。在发展能力上主要采取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进步幅度、通过段位或已获的段位等级等方面的评定。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武术课程学习有一个更加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另外,武术课程的考核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合为一体,体育课成绩与中国武术段位制通段等级要有效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武术课程成绩。每学期或学年可根据本校具体教学情况,由本校体育部门、武术教师组织安排邀请当地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评审委员会进行考评,通段学生可获得国家认可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等级证书。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段位,满足学生自我表现、自我超越、自我肯定的心理,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带动他们课后练习,从而养成良好的武术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喜莲.武术段位制理论考评的内容体系[J].体育学刊.2004.3.
[2] 邢秋皓.武术段位制在北京市普通高校推广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12.05.
[3] 张亮亮,张云龙.论高校武术段位制实施与武术教学的相关研究[J].搏击.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