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一种坏习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heng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写过剧本的人知道,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上帝深谙此理,所以“人间戏剧”精彩纷呈。
  写剧本的时候明白,之后常常糊涂,常会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其实谁也有“我怎么这么走运”的时候,只是这样的时候不嫌多,所以也忘得快。
  但是,若非“我怎么这么”和“我怎么那么”,我就是我了吗?
  我就是我。我是一种限制。
  比如我现在要去法国看“世界杯”,一般来说是坐飞机去,但那架飞机上天之后要是忽然不听话,发动机或起落架谋反,我也没办法再跳上另一架飞机了,一切只好看命运的安排,看那一幕戏剧中有没有飞机坠毁的情节,有的话,多么美妙的足球也只好由别人去看。


  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
  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有时候我设想我的墓志铭,并不是说我多么喜欢那路东西,只是想,如果要的话最好要什么?要的话,最好由我自己来选择。
  我看好《再别康桥》中的一句: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在徐志摩先生,那未必是指生死,但在我看来,那真是最好的对生死的态度,最恰当不过,用作墓志铭再好也没有。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
  但既然這样,又何必弄一块石头来作证?还是什么都不要吧,墓地、墓碑、花圈、挽联以及各种方式的追悼,什么都不要才好,让寂静,甚至让遗忘,去读那诗句。我希望“机长”走到我面前时,我能镇静地把这样的遗言交给他。但也可能并不如愿,也可能“筛糠”。就算“筛糠”吧,讲好的遗言也不要再变。


  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
  或许“铁生”二字暗合了某种意思,至今竟也不死。但按照某种说法,这样的不死其实是惩罚,原因是前世必没有太好的记录。
  我有时想过,可否据此也去做一回演讲,把今生的惩罚与前生的恶迹一样样对照着摆给———比如说,正在腐败着的官吏们去作警告?但想想也就作罢,料必他们也是无动于衷。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
  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坐上轮椅那年,大夫们总担心我的视神经会不会也随之作乱,隔三差五推我去眼科检查,并不声张,事后才告诉我已经逃过了怎样的凶险。
  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是对神明的不公。那次摆脱了眼科的纠缠,常让我想想后怕,不由得瞑揖默谢。
  不过,当有人劝我去佛堂烧炷高香,求佛不断送来好运,或许能还给我各项健康时,我总犹豫。不是不愿去朝拜(更不是不愿意忽然站起来),佛法博大精深,但我确实不认为满腹功利是对佛法的尊敬。
  便去烧香,也不该有那样的要求,不该以为命运欠了你什么。莫非是佛一时疏忽错有安排,倒要你这凡夫俗子去提醒一二?
  唯当去求一份智慧,以醒贪迷。
  选自《病隙碎笔》
其他文献
因为十多年的胆结石,我住进了医院,下决心把不属于我身体的东西拿掉。术后第二天早晨,老公去开水房泡好茶进病房时对我说他听到的一个奇闻:这医院有个女病人,因为肝囊肿生病住院了,家里有两个女儿对她不闻不问,一个女儿就住在她自己家后面,另一个女儿住得稍远一点。这个妈妈也只有56岁,住院十多天了,只有自己五十三岁的妹妹在这伺候她,不仅伺候她,还拿钱替她看病。妹妹家在上海。老公不是一个八卦的人,他说是打水的过
住在昭苏的那几年,格外期盼春天。只因冬天持续得太久,太冷,雪太多。冬天的漫长让春天显得格外珍贵。珍贵的东西往往易逝,昭苏的春天也不例外。还没来得及享受春天带来的种种美好,我们已经生活在夏天了。春天走得悄无声息。其实,春天来得也是隐秘,但也并非无迹可循。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这是《礼记》上说的,应当也是一种痕迹,只是我们在高原,未曾留意过。关于春天,我们看到的是另外的迹象。有一
一小弟弟爱哭,哭起来脸向天,只剩一张嘴。一哭,大家都笑“这么大男孩子还哭?”今天从书包里掉出一张纸条。大家疑心他上课开小差,他立刻瘪嘴“不是我写的”。“行,不是你,”大人嗤嗤轻声笑。他脸一皱。“你们不相信我———”眼泪扑落扑落就滚下来了。二我去房间劝他。他突然爆发“我受不了这个世道”。“什么?”我又惊又笑。他激动地有点语无伦次,“老说我,老说我,我們班黑帮老大也老欺负我。我六岁就出来,别的小朋友
母亲的腌菜,在我们那条街是出了名的。家里南墙边依次摆放着五六个大缸,腌着萝卜、菜豆、雪里蕻、黄瓜,菜叶子和菜秆子分开腌。揭开盖子,大小石块在漂着泡沫的水里沉埋着。它们黑黢黢的,大的像老鳖,小的如鹅蛋。它们都是母亲的帮手,是托人从很远的山里寻来的。它们重叠着,帮母亲垒建一个奇妙的世界。新下缸的菜带着野性和恣肆,一时没进入母亲的章法和規矩,得让那些石块帮着调教和压制。菜多了点,盖不严了,就将一块大石头
父亲的旱烟抽得有年头了,自打我记事就抽着。烟袋和烟荷包是他随身必不可少的东西。直到老父亲离开这个世界的前一个月,才忍痛把烟袋和烟荷包交给我母亲放了起来。父亲抽的旱烟历来都是亲自种植,从没买过,父亲种烟可是下了功夫呢。过了清明天气暖和了,小院里种的秧苗少不了烟,如同白菜籽那么小的烟籽撒到苗畦,敷上河沙浇好水盖上草帘。每天出门前都看见父亲叼着烟袋到苗畦把草帘子揭开,边看边吸,直到吸完这袋烟,把烟袋锅里
据史料记载,烟草原产于美洲,在明朝的时候,由吕宋(今天的菲律宾)传入中国,原名叫做“淡巴菰”,因为不习惯这个洋名称,在这个以诗歌为文学史主流,遍地诗韵的国度,一些偶得妙趣,深陷其中的文人骚客,给它起了一个浪漫的华夏名字,美其名曰“相思草”,清人陆煊曾在《烟草三十韵》中低吟浅唱:浩劫残灰灭,相思寸烬涵。其实,中国的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香烟的危害,认为它“辛温有毒”,《续本草》记载:“醒能使醉,醉能使醒
让我再谈一下年轻时读的书。我常说我很喜欢托尔斯泰和雨果,但年轻时托尔斯泰并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也不特别喜欢雨果。我最喜欢的是屠格涅夫,这个名字对你们年轻人来说可能很陌生,因为俄国文学不是今天的时尚。在我年轻时,我其实不能完全看明白他的小说。小说里俄国的政治背景,知识分子的苦闷,思想没有出路,那些更深刻的内容我不怎么了解,留在记忆里的印象是模糊的。读书就是这样,把喜欢的东西留下来,不喜欢的看不懂的东
有句话大家经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可不是吗,恋爱的时候,俩人今天去爬山,明天逛公园,咖啡馆坐着能把话题聊出花儿,三天小长假都恨不得来一趟旅行。  可等结了婚,各有各的应酬和工作,回到家基本就剩抱着手机自娱自乐,别说欢笑了,话都少了很多。  也许有人会说,老夫老妻不就该是这样吗,哪有那么多激情燃烧的岁月啊。  还真不一定。  前阵子看心理咨询师访谈录《只想和你好好生活》时,著名心理治疗专家林昆
在我所熟悉的一条著名的峡谷里,很有些吸引游客的景观:有溶洞,有天桥,有惊险的“老虎嘴”,有平坦的“情侣石”,有粉红的海棠花,有蛰人的蝎子草,还有伴人照相的狗。狗们都很英俊,出身未必名贵,但上相,黄色卷毛者居多。狗脖子里拴着绸子、铃铛什么的,有颜色又有响声,被训练得善解人意且颇有涵养,可随游客的愿望而做出一些姿势。比如游客拍照时要求狗与之亲热些,狗便抬爪挽住游客胳膊并将狗头歪向游客;比如游客希望狗恭
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态度,悲与乐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想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萧十一郎说,他从小就失去了爹娘,与狼生活在一起,狼是最忠贞的动物,就好像他一样,从小,他就学会了在苦中做乐。他清楚的知道世界的现实,他想要逃避,想要过宁静的生活,可是现实却逼迫着他向前,不允许他停止脚步。我知道萧十一郎本就是古龙想像中的一个人物,可是这也是他自己形象的一种典范,年轻的时候受尽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老通过酗酒来渡过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