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实施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以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已经成为每一位物理教师的基本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拟从怎样创设教学情境谈谈自己的尝试和体会。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设情境 实践尝试
一、选择学生体验较深的身边物理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物理新课程注重体验、重视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适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萌发主动获取物理知识的欲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摩擦力”时,创设了下面的教学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摩擦力大家都很熟悉,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与摩擦力有关。
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立即想到刹车时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写字时笔与纸的摩擦力、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的摩擦力等等。
教师:什么是摩擦力?静止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摩擦力?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对摩擦力虽有感性的认识但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深度,教师组织学生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猜想、小组间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知道了摩擦力的概念,有些静止的物体没有受到摩擦力,但也有一些静止的物体会受到摩擦力,认为滑动时的摩擦力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有关。
教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摩擦力并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要求自己探究,把你们的假设和猜想、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以及结论分组作以汇报。
在巡回检查和指导中,我发现学生比以往更投入。经过分组探究和试验,学生对探究的结果作了汇报,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事例,学生更是兴趣昂然。学生不但体验到了物理知识的价值,而且对摩擦力的知识记忆牢固、理解深刻,反映了新教材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
二、选择实验过程的“异常”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实验是创造、发明的手段,是认识的工具。物理实验在形成物理概念、理论,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物理实验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实验过程,注意捕捉“奇特”的实验现象,利用这些异常的实验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从而得到更重要的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从这些见怪不怪的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从日常生活中学生都见过的现象——“灯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热”这一情境入手,引发学生对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进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三、选择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创设教学情境
具有重大影响的物理事件往往是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情境来源。以具有重大影响的物理事件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和作用,诱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学习心向。如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事件、中国“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以及世界潜水新深度的诞生等等,这些都是生动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材料。只要教师在教学时合理选则素材,恰当创设情境,就能调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选择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争议,争议是学生思维参与活动、认知发生冲突的结果,也是科学发明的前提。一堂好的物理课,应该是在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中求得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优化,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同一问题或现象的不同认识,结合学生经验和实验,揭示产生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如在学习了“奥斯特实验”后,教师适时创设教学情境:“电能生磁,反之磁能生电吗?”从而引发学生的猜想与争议,在争议和求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互补和拓展,并在探究磁怎样才能生电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选择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关的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物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如讲“令人厌烦的噪声”、热机的效率、燃料的热值等都可选择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行讨论和探究。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选择适当的素材,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创设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引人入胜的、轻松和谐的、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富有创意的情境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掌握科学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设情境 实践尝试
一、选择学生体验较深的身边物理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物理新课程注重体验、重视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适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萌发主动获取物理知识的欲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摩擦力”时,创设了下面的教学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摩擦力大家都很熟悉,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与摩擦力有关。
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立即想到刹车时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写字时笔与纸的摩擦力、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的摩擦力等等。
教师:什么是摩擦力?静止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摩擦力?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对摩擦力虽有感性的认识但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深度,教师组织学生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猜想、小组间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知道了摩擦力的概念,有些静止的物体没有受到摩擦力,但也有一些静止的物体会受到摩擦力,认为滑动时的摩擦力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有关。
教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摩擦力并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要求自己探究,把你们的假设和猜想、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以及结论分组作以汇报。
在巡回检查和指导中,我发现学生比以往更投入。经过分组探究和试验,学生对探究的结果作了汇报,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事例,学生更是兴趣昂然。学生不但体验到了物理知识的价值,而且对摩擦力的知识记忆牢固、理解深刻,反映了新教材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
二、选择实验过程的“异常”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实验是创造、发明的手段,是认识的工具。物理实验在形成物理概念、理论,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物理实验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实验过程,注意捕捉“奇特”的实验现象,利用这些异常的实验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从而得到更重要的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从这些见怪不怪的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从日常生活中学生都见过的现象——“灯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热”这一情境入手,引发学生对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进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三、选择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创设教学情境
具有重大影响的物理事件往往是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情境来源。以具有重大影响的物理事件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和作用,诱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学习心向。如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事件、中国“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以及世界潜水新深度的诞生等等,这些都是生动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材料。只要教师在教学时合理选则素材,恰当创设情境,就能调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选择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争议,争议是学生思维参与活动、认知发生冲突的结果,也是科学发明的前提。一堂好的物理课,应该是在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中求得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优化,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同一问题或现象的不同认识,结合学生经验和实验,揭示产生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如在学习了“奥斯特实验”后,教师适时创设教学情境:“电能生磁,反之磁能生电吗?”从而引发学生的猜想与争议,在争议和求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互补和拓展,并在探究磁怎样才能生电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选择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关的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物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如讲“令人厌烦的噪声”、热机的效率、燃料的热值等都可选择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行讨论和探究。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选择适当的素材,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创设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引人入胜的、轻松和谐的、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富有创意的情境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掌握科学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