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是指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吕叔湘曾说,“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就得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我写文章总是想到有一位讀者坐在我的旁边看我写”。因为面对不同的阅读群体,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写作目的。
在写作中引导学生关怀读者,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是一种倡导在近似真实情境中进行写作的作文训练方式,它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前提和条件,是写作及写作教学首先应考虑的内容。
写作教学中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传统写作学强调较注重“写什么”和“怎么写”,却不太注意“为谁写”。忽略这一点的后果是,写作往往变成了私人化话语,失去了与大众沟通的可能;或者写作者使出浑身解数,却也只是在自我狭小天地中折腾,结果难以写出健康大气的、真正为读者所需要的作品,“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盲目带来的孤独。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朱自清也说:“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所以写作活动不只是作者创作的活动,它还包括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
通过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可以引导学生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习作,学会依据自己所假设的不同的阅读群体,确定不同的写作目的、写作内容甚至文体。当学生在动笔之前对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自己以什么身份说话、对谁说话、说些什么、怎么说才能达到目的等等问题有所考虑时,就往往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就培养了人文精神,提升了写作的文品,促进了学生心智成长,甚至能为将来培养一批推动文学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
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呢?
一、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做教材文本的读者
初一的孩子稚气未脱,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为了更好地培养这一阶段学生在写作中“关怀读者”的意识,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材料。这时的写作教学,应与课文的阅读互相渗透,在教学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多思考:“作为读者的你对本文的内容、情感、写作手法有何理解、有何建议”等问题,让学生先学会做文学作品的读者。这样不仅将写作教学与课本阅读有机结合,更与名著阅读(尤其是中外经典)相结合,使写作既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又拥有一种更高的文学视野,可以打开一个更为广阔的写作教学视界。
二、假想读者,帮助学生建立读者对象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以身示范,引领学生预设读者。命题上要有意识地出一些便于学生确立读者的文题,并引导学生假想读者。如在动笔前引导学生思考:我想向我的读者分享哪些有益的知识、哪些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故事?我要怎样安排结构和条理,读者才能整体上把握我的中心意思?对于重点内容,我要具体到什么程度,或者以怎样的方式去突出强调,读者才能明白其中的意味?为了满足读者阅读作文再创造的心理需要,我是否在写作中适当留些余地、留些空白,让给读者去发挥?我的语言是否应该努力告别寡淡无味,多些个性和创新,以被更多的读者欣赏和悦纳?这样,通过揣摩读者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根据设想的读者选择合理的内容、语气、情感、写作顺序等。
对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写作尖优学生,这时的作文教学要侧重于引导他们运用新视角联系实际、观察生活、思考人生。重点可引导学生设想读者最需要知道什么,向读者传输有益的知识、信息及人生智慧,使读者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一个能够唤醒读者的写作者,一定也能够唤醒自己精神的进一步飞升,这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三、利用随笔,加强对象感强的片段作文练习
老师要善于利用随笔,让学生经常练习“某某,我想对你说”之类的片段作文,可以是身边的同学老师,自己喜爱的明星和电影电视中人物,也可结合新闻时事和课文中的人物;可以提意见、谈感想、抒情感等。如学了《邓稼先》,可以写邓稼先或钱三强等;学了《最后一次演讲》,可以写闻一多等等。也可以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生日等引导学生写好有明确阅读对象的随笔。还可以利用书信文体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因为书信比其他文体有更确切的读者对象,有明确的传达目的,在教学假设的情境中,更具有逼真性,更易诱使学生进入角色。
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途殊,但目的同归。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做一个“有感觉”的读者,在写作中做一个善于为读者设想的作者,引导学生心怀读者,心怀他人,从关怀自我成长到关怀读者、关怀他人成长;使学生走出小我,走向大我,走向无我,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写作水平;对正处青少年期的学生的成长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对其一生的影响必定深远。
在写作中引导学生关怀读者,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是一种倡导在近似真实情境中进行写作的作文训练方式,它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前提和条件,是写作及写作教学首先应考虑的内容。
写作教学中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传统写作学强调较注重“写什么”和“怎么写”,却不太注意“为谁写”。忽略这一点的后果是,写作往往变成了私人化话语,失去了与大众沟通的可能;或者写作者使出浑身解数,却也只是在自我狭小天地中折腾,结果难以写出健康大气的、真正为读者所需要的作品,“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盲目带来的孤独。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朱自清也说:“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所以写作活动不只是作者创作的活动,它还包括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
通过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可以引导学生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习作,学会依据自己所假设的不同的阅读群体,确定不同的写作目的、写作内容甚至文体。当学生在动笔之前对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自己以什么身份说话、对谁说话、说些什么、怎么说才能达到目的等等问题有所考虑时,就往往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就培养了人文精神,提升了写作的文品,促进了学生心智成长,甚至能为将来培养一批推动文学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
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呢?
一、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做教材文本的读者
初一的孩子稚气未脱,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为了更好地培养这一阶段学生在写作中“关怀读者”的意识,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材料。这时的写作教学,应与课文的阅读互相渗透,在教学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多思考:“作为读者的你对本文的内容、情感、写作手法有何理解、有何建议”等问题,让学生先学会做文学作品的读者。这样不仅将写作教学与课本阅读有机结合,更与名著阅读(尤其是中外经典)相结合,使写作既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又拥有一种更高的文学视野,可以打开一个更为广阔的写作教学视界。
二、假想读者,帮助学生建立读者对象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以身示范,引领学生预设读者。命题上要有意识地出一些便于学生确立读者的文题,并引导学生假想读者。如在动笔前引导学生思考:我想向我的读者分享哪些有益的知识、哪些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故事?我要怎样安排结构和条理,读者才能整体上把握我的中心意思?对于重点内容,我要具体到什么程度,或者以怎样的方式去突出强调,读者才能明白其中的意味?为了满足读者阅读作文再创造的心理需要,我是否在写作中适当留些余地、留些空白,让给读者去发挥?我的语言是否应该努力告别寡淡无味,多些个性和创新,以被更多的读者欣赏和悦纳?这样,通过揣摩读者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根据设想的读者选择合理的内容、语气、情感、写作顺序等。
对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写作尖优学生,这时的作文教学要侧重于引导他们运用新视角联系实际、观察生活、思考人生。重点可引导学生设想读者最需要知道什么,向读者传输有益的知识、信息及人生智慧,使读者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一个能够唤醒读者的写作者,一定也能够唤醒自己精神的进一步飞升,这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三、利用随笔,加强对象感强的片段作文练习
老师要善于利用随笔,让学生经常练习“某某,我想对你说”之类的片段作文,可以是身边的同学老师,自己喜爱的明星和电影电视中人物,也可结合新闻时事和课文中的人物;可以提意见、谈感想、抒情感等。如学了《邓稼先》,可以写邓稼先或钱三强等;学了《最后一次演讲》,可以写闻一多等等。也可以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生日等引导学生写好有明确阅读对象的随笔。还可以利用书信文体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因为书信比其他文体有更确切的读者对象,有明确的传达目的,在教学假设的情境中,更具有逼真性,更易诱使学生进入角色。
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途殊,但目的同归。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做一个“有感觉”的读者,在写作中做一个善于为读者设想的作者,引导学生心怀读者,心怀他人,从关怀自我成长到关怀读者、关怀他人成长;使学生走出小我,走向大我,走向无我,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写作水平;对正处青少年期的学生的成长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对其一生的影响必定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