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床旁超声评估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明确膈肌增厚率(DTF)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肌无力危象且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模式的自主呼吸试验(SBT),并记录浅快呼吸指数(RSBI);于SBT 5 min及60 min时采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右侧膈肌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并计算DTF,观察SBT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BT 60 min时DTF及RSBI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37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共计完成63例次SBT 5 min时的超声测量和50例次SBT 60 min时的超声测量。SBT 5 min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撤机成功组(33例次)与失败组(30例次)患者RSBI、DTee、DTei及DT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BT 60 min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撤机成功组(33例次)比较,撤机失败组(17例次)患者RSBI明显升高(次·min-1·L-1:80.41±29.08比63.94±23.84,t=2.146,P=0.037),DTee、DTei、DTF均明显降低〔DTee(mm):22.00±6.25比25.45±4.99,t=2.127,P=0.039;DTei(mm):27.94±6.19比38.48±6.15,t=5.731,P=0.000;DTF:(24.46±14.11)%比(62.04±30.21)%,t=4.845,P=0.000〕。33例次成功撤机患者SBT 5 min与60 min时RSBI、DTee、DTei及DT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7例次SBT超过60 min但撤机失败患者中,与SBT 5 min比较,SBT 60 min RSBI明显升高(次·min-1·L-1:80.41±29.08比57.29±22.46,t=2.400,P=0.029),DTei和DTF明显降低〔DTei(mm):27.94±6.19比35.35±6.84,t=3.024,P=0.000;DTF:(24.46±14.11)%比(61.89±23.97)%,t=5.810,P=0.000〕;但DTee在SBT过程中无明显变化。ROC曲线分析显示:SBT 60 min时DTF预测撤机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以DTF≥27.90%为截点,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70.6%。SBT 60 min时RSBI预测撤机成功的AUC为0.669;以RSBI≥86.50次·min-1·L-1为截点,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52.9%。
结论SBT 60 min时超声测量DTF是预测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