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为孩子创造了这样的机会。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区域活动中区域设置及材料投放的方法。
关键词:区域;幼儿;儿童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8-0045-01
课程游戏化是目前幼儿教育的大势所趋和指导方向。而幼儿园一日游戏中区域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孩子们来说,区域活动中那一片小小天地是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在展示自己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同时又增强自信心与自尊心。
1.区域的设置
在《指南》的学习研讨中,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幼儿当成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赋予他们足够的尊重,清楚自己的角色。能做到支持鼓励他们参与游戏,当遇到问题时提供间接有效的指导,并能融入其中与幼儿共同游戏。与此同时,教师不能一昧盲目无条件的提供帮助,只有当幼儿真正遇到因自己自身经验和能力有限时碰到了问题,才给予一定启发式的帮助。因此区域的设置要从便于教师与幼儿沟通着眼,同时又要注意结合场地实际,一般可以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三种设置方式。
2.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以及指导和思考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
但是如何在指南的指导下,根据指南,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区域材料投放,以及有针对性的指导呢?我根据目前幼儿园的情况,也就是常见的几大区域和年龄段进行探讨和讨论。
(1) 常见区域
第一,建构区。我们班在建构区投放了积木,牛奶盒制作的树和花,还有漂亮的房子,有了这些辅助材料的帮忙,通过教师创设相关的情境,使孩子们不是为了单纯的搭建而搭建,而是在情境中搭建,在游戏中搭建,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搭建的技巧、原理。本次我们是搭建自己的幼儿园。
第二,阅读区。在《指南》中,对幼儿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等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相对应的根据不同年龄段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建议。在学习研讨《指南》中,老师能了解到阅读的价值与内涵,同时能科学组织幼儿进行阅读活动。在阅读区的环境创设中,提供良好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合适的区角位置有利于拥有良好的光线、温馨舒适的氛围以及在图书种类上的选择,提供充满趣味性,并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书籍。为了进一步丰富,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头饰、指偶等道具,供幼儿表演、练习情境对话。
第三,益智区。数学和科学的探索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数,关注生活中的数物对应,将其运用到区域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巩固对数物关系的认知。我们班在益智区投放了找影子,数物转筒,数物转盘等玩具。就像数物转盘的游戏,让幼儿在边数边玩中对应起来。
第四,表演区。在表演区,孩子们能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在唱唱跳跳演演中感受美、了解美、接触美和创造美。想要激发幼儿兴趣,全身心投入到音乐表演活动之中,首先离不开美的环境。
在该区的环境创设中,在提供区域材料时,要注意主题与美的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在表演区提供了自制的头饰、发饰、皇冠和表演服装等,便于幼儿在欣赏和表现艺术时,能尽情展现自我。
第五,美工区。在美工区投放纸盘,手偶,橡皮泥等形式多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指南》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和素材。在幼儿活动创作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教师不应对幼儿的艺术创作活动过多的干涉。如这次的主题是秋天的果实,幼儿可以选择绘画或用橡皮泥捏来创造作品。
(2) 年龄段
第一,小班。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思维直观,爱模仿,可多次重复自己喜欢的动作和操作活动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设置并适当扩大生活区的区域面积。在生活区中提供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扣纽扣、拉拉链的操作材料。同时为了体现生活性,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小衣服、小裤子、小手帕等,供幼儿进行叠衣服练习。
第二,中班。中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特别好动,有任务意识,会有目的去完成任务。中班也可继续按照小班的区域设置。只是生活区投放的材料和小班相比,应提高一些难度,如系鞋带、编辫子、打蝴蝶结、绕毛线等。而益智区、美工区和科学区这种操作性较强的区域,应进一步丰富区域材料,同时材料的可操作性应更强。
第三,大班。大班幼儿开始抽象思维,尝试并掌握各种方法发现、解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无论是环境或是操作材料都更建议更学习性一些。可设置、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表演区、美工区等。各区域所提供的材料要兼具趣味性和可持续探索性。如美工区可增加刺绣、编织等一些民间艺术活动;建构区可放一些常见的小工具,如钳子、小榔头、门锁等。一些看似带有危险性的工具不但能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操作中了解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益智区则可投放一些需要幼儿进行逻辑推理,甚至需要简单运算的材料,如各种棋类等,让幼儿能在游戏中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与竞争意识。
我们在选择、设计制作操作材料的时候,不能只关注材料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材料还要具有指向性,能让幼儿在多种玩法中能感知不同的情绪及体验。比如,球型材料,可以在幼儿往常游戏的基础上,在纸板上剪一些洞,同时提供两根棒,这样就可以激起幼儿对球类在碰撞过程中产生运动方向的变化这一现象而产生兴趣,这样就能让幼儿不仅能动脑,还要动手,通过仔细观察自己触碰球的角度,使结果能够控制、变化和能够进一步继续探索,这一升华操作深受我们班小朋友喜爱。
参考文献
[1]林霞.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2013(50)
[2]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0
关键词:区域;幼儿;儿童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8-0045-01
课程游戏化是目前幼儿教育的大势所趋和指导方向。而幼儿园一日游戏中区域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孩子们来说,区域活动中那一片小小天地是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在展示自己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同时又增强自信心与自尊心。
1.区域的设置
在《指南》的学习研讨中,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幼儿当成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赋予他们足够的尊重,清楚自己的角色。能做到支持鼓励他们参与游戏,当遇到问题时提供间接有效的指导,并能融入其中与幼儿共同游戏。与此同时,教师不能一昧盲目无条件的提供帮助,只有当幼儿真正遇到因自己自身经验和能力有限时碰到了问题,才给予一定启发式的帮助。因此区域的设置要从便于教师与幼儿沟通着眼,同时又要注意结合场地实际,一般可以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三种设置方式。
2.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以及指导和思考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
但是如何在指南的指导下,根据指南,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区域材料投放,以及有针对性的指导呢?我根据目前幼儿园的情况,也就是常见的几大区域和年龄段进行探讨和讨论。
(1) 常见区域
第一,建构区。我们班在建构区投放了积木,牛奶盒制作的树和花,还有漂亮的房子,有了这些辅助材料的帮忙,通过教师创设相关的情境,使孩子们不是为了单纯的搭建而搭建,而是在情境中搭建,在游戏中搭建,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搭建的技巧、原理。本次我们是搭建自己的幼儿园。
第二,阅读区。在《指南》中,对幼儿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等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相对应的根据不同年龄段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建议。在学习研讨《指南》中,老师能了解到阅读的价值与内涵,同时能科学组织幼儿进行阅读活动。在阅读区的环境创设中,提供良好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合适的区角位置有利于拥有良好的光线、温馨舒适的氛围以及在图书种类上的选择,提供充满趣味性,并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书籍。为了进一步丰富,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头饰、指偶等道具,供幼儿表演、练习情境对话。
第三,益智区。数学和科学的探索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数,关注生活中的数物对应,将其运用到区域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巩固对数物关系的认知。我们班在益智区投放了找影子,数物转筒,数物转盘等玩具。就像数物转盘的游戏,让幼儿在边数边玩中对应起来。
第四,表演区。在表演区,孩子们能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在唱唱跳跳演演中感受美、了解美、接触美和创造美。想要激发幼儿兴趣,全身心投入到音乐表演活动之中,首先离不开美的环境。
在该区的环境创设中,在提供区域材料时,要注意主题与美的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在表演区提供了自制的头饰、发饰、皇冠和表演服装等,便于幼儿在欣赏和表现艺术时,能尽情展现自我。
第五,美工区。在美工区投放纸盘,手偶,橡皮泥等形式多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指南》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和素材。在幼儿活动创作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教师不应对幼儿的艺术创作活动过多的干涉。如这次的主题是秋天的果实,幼儿可以选择绘画或用橡皮泥捏来创造作品。
(2) 年龄段
第一,小班。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思维直观,爱模仿,可多次重复自己喜欢的动作和操作活动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设置并适当扩大生活区的区域面积。在生活区中提供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扣纽扣、拉拉链的操作材料。同时为了体现生活性,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小衣服、小裤子、小手帕等,供幼儿进行叠衣服练习。
第二,中班。中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特别好动,有任务意识,会有目的去完成任务。中班也可继续按照小班的区域设置。只是生活区投放的材料和小班相比,应提高一些难度,如系鞋带、编辫子、打蝴蝶结、绕毛线等。而益智区、美工区和科学区这种操作性较强的区域,应进一步丰富区域材料,同时材料的可操作性应更强。
第三,大班。大班幼儿开始抽象思维,尝试并掌握各种方法发现、解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无论是环境或是操作材料都更建议更学习性一些。可设置、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表演区、美工区等。各区域所提供的材料要兼具趣味性和可持续探索性。如美工区可增加刺绣、编织等一些民间艺术活动;建构区可放一些常见的小工具,如钳子、小榔头、门锁等。一些看似带有危险性的工具不但能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操作中了解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益智区则可投放一些需要幼儿进行逻辑推理,甚至需要简单运算的材料,如各种棋类等,让幼儿能在游戏中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与竞争意识。
我们在选择、设计制作操作材料的时候,不能只关注材料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材料还要具有指向性,能让幼儿在多种玩法中能感知不同的情绪及体验。比如,球型材料,可以在幼儿往常游戏的基础上,在纸板上剪一些洞,同时提供两根棒,这样就可以激起幼儿对球类在碰撞过程中产生运动方向的变化这一现象而产生兴趣,这样就能让幼儿不仅能动脑,还要动手,通过仔细观察自己触碰球的角度,使结果能够控制、变化和能够进一步继续探索,这一升华操作深受我们班小朋友喜爱。
参考文献
[1]林霞.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2013(50)
[2]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