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循趣味性、科学性、渐进性的原则,找准一堂课的切入点,找到能吸引学生的突破口和能突破文本的着眼点,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从题目、关键词句、疑难点等处入手,循序渐进,由点到面,促使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中,让小学语文课堂溢满光彩。
一、析题目,提纲挈领
兵家讲究“擒贼先擒王”,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高明的作家总是会精心设计文本的题目,以此来交待写作对象、揭示主题、提供行文线索乃至结构框架等,是非常适合切入的点。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包含的因素,提出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文本的内容,并逐步揭示文本的内涵。
在《埃及的金字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从题目入手,与同学积极互动: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学生抢答: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教师接着引入:每个古国都有自己的代表建筑,我们知道中国是万里长城,那么埃及呢?学生回答:金字塔。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领略神秘金字塔的魅力。这样的开场白简练而直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特别想知道金字塔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魅力。他们开始精心诵读文本,勾画出描写金字塔的精美句子,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二、抓词句,穿针引线
所谓关键词句就是与文本主旨相关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和核心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抓住关键词句,顺藤摸瓜,便于打开学生的思维,理清教学的脉络,确保教学高效、高质的开展。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来理清文本结构,让学生更好的对话文本;还可以采用比较揣摩词语的方式来挖掘文字背后的意蕴,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领会文本的真谛。
在《二泉映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又是一个中秋夜”中的“又”这个字,巧妙解读文本。学生马上意识到,阿炳两次游历二泉,期间相隔十多年,都经历了什么呢?学生细读后争抢回答:第一次游历二泉时,阿炳年纪很小,对师傅的话似懂非懂;第二次游历二泉时,阿炳饱经沧桑,双眼失明,只能靠卖艺度日,感受自然与之前大不相同。主人公从淙淙的流水中听到了什么呢?学生齐声回答: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和倔强的呐喊……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进一步深入探究、思考。不一会,董思怡举手回答说:阿炳想起了自己心酸的往事,触景生情。夕日的美好和眼前的悲苦构成对比,难免百感交集。
三、探疑点,激活思维
古人说:为学患无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课程也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正强,对于文本会有自己的个性解读。基于此,从文本的疑点切入,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维风暴,趁疑问而教,让学生主动找出矛盾的突破口,深入探究人物的形象,領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在《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读到这个题目后,马上生出了疑问:苹果里为什么会有五角星?教师让同学自读课文,解答这个问题,并完成基础内容填空:课文记叙了(谁)来“我”家玩时,展示,发现,让“我”大受启发。这个故事的关键就是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拦腰切苹果,切法不同,才会有新的发现。小男孩有何特点呢?学生们说这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还有的学生补充说:这个男孩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新事物。是的,创造力就是本堂课的主题,而探究思考则是成功的保障。
随着对文本的深入,学生主动提出并解决了很多问题,从表层走向了深层,探究出文本的内涵,深入到了作者的情感深处,与作品共鸣,探幽发微,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总之,成功的切入犹如奏响乐章的前奏,拨动学生的心弦,抛砖引玉,引发学生的思考,自然而然的引出文本的一系列重难点问题,由浅入深,逐步接近文本的核心。随之,学生也掌握了切入文本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全面提高个人的阅读能力。正如教育家钱梦龙所强调的,准确切入,可以引爆小学语文课堂,使之精彩纷呈、波澜起伏。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平山小学(226142)
一、析题目,提纲挈领
兵家讲究“擒贼先擒王”,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高明的作家总是会精心设计文本的题目,以此来交待写作对象、揭示主题、提供行文线索乃至结构框架等,是非常适合切入的点。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包含的因素,提出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文本的内容,并逐步揭示文本的内涵。
在《埃及的金字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从题目入手,与同学积极互动: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学生抢答: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教师接着引入:每个古国都有自己的代表建筑,我们知道中国是万里长城,那么埃及呢?学生回答:金字塔。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领略神秘金字塔的魅力。这样的开场白简练而直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特别想知道金字塔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魅力。他们开始精心诵读文本,勾画出描写金字塔的精美句子,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二、抓词句,穿针引线
所谓关键词句就是与文本主旨相关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和核心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抓住关键词句,顺藤摸瓜,便于打开学生的思维,理清教学的脉络,确保教学高效、高质的开展。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来理清文本结构,让学生更好的对话文本;还可以采用比较揣摩词语的方式来挖掘文字背后的意蕴,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领会文本的真谛。
在《二泉映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又是一个中秋夜”中的“又”这个字,巧妙解读文本。学生马上意识到,阿炳两次游历二泉,期间相隔十多年,都经历了什么呢?学生细读后争抢回答:第一次游历二泉时,阿炳年纪很小,对师傅的话似懂非懂;第二次游历二泉时,阿炳饱经沧桑,双眼失明,只能靠卖艺度日,感受自然与之前大不相同。主人公从淙淙的流水中听到了什么呢?学生齐声回答: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和倔强的呐喊……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进一步深入探究、思考。不一会,董思怡举手回答说:阿炳想起了自己心酸的往事,触景生情。夕日的美好和眼前的悲苦构成对比,难免百感交集。
三、探疑点,激活思维
古人说:为学患无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课程也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正强,对于文本会有自己的个性解读。基于此,从文本的疑点切入,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维风暴,趁疑问而教,让学生主动找出矛盾的突破口,深入探究人物的形象,領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在《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读到这个题目后,马上生出了疑问:苹果里为什么会有五角星?教师让同学自读课文,解答这个问题,并完成基础内容填空:课文记叙了(谁)来“我”家玩时,展示,发现,让“我”大受启发。这个故事的关键就是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拦腰切苹果,切法不同,才会有新的发现。小男孩有何特点呢?学生们说这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还有的学生补充说:这个男孩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新事物。是的,创造力就是本堂课的主题,而探究思考则是成功的保障。
随着对文本的深入,学生主动提出并解决了很多问题,从表层走向了深层,探究出文本的内涵,深入到了作者的情感深处,与作品共鸣,探幽发微,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总之,成功的切入犹如奏响乐章的前奏,拨动学生的心弦,抛砖引玉,引发学生的思考,自然而然的引出文本的一系列重难点问题,由浅入深,逐步接近文本的核心。随之,学生也掌握了切入文本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全面提高个人的阅读能力。正如教育家钱梦龙所强调的,准确切入,可以引爆小学语文课堂,使之精彩纷呈、波澜起伏。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平山小学(22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