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也有所提高,更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监测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并且针对这些现状提出如何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环境监测机制;现状;对策
国家环保总局就下发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为环境监测立下了正式的法律保障。环境监测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随着工业化步伐中“生态和谐”“人类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等理念的兴起,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完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以有效成为了环境监测中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迟迟未得到有效建设
早在1991年国家环保局就下达过关于环境监测管理的文件,明确了我国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重心,并且对管理内容和程序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的考量,完善了这方面的管理制度。在国家的规定中体现了环境监测的内容,同时也推出建立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比如说空气、水资源、食品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指标和规定并没有与社会相结合就已经脱离了实际,跟不上实际的需求。所以现在的质量管理形式和之前的形式相比较又出现了新的发展情况。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必须扩大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及时更新质量检测考核的内容,从而为环境监测提供有效的保障。
2.环境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
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技术比较滞后、指标又不够明确等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失真,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影响。
3.地方环境监测部门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环境监测机构,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的监测站条件一般都很差,监测用房比较紧张,仪器设备比较落后且不配套,甚至有些比较常规的仪器都没有配全,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的监测信息其准确率偏差很大。
4.环境监测机构对质量管理的意识不强、认识又不高
在我国目前很多环境监测机构在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评审获证以后,便开始松懈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不像评审以前那么认真对待了,并且对待工作大为懒散,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解决环境质量问题。有很多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层的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更加没有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理念深入脑海,从而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于忽视,致使阻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二、提高环境监测的有效措施
1.制定全面及时的质控计划
质控工作涉及到监测工作的每个工作环节,每年年初根据监测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质控计划。这些计划包括: 仪器设备检定计划,仪器运检,仪器核查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使用标准物质计划,参加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质控考核计划等。质控工作单纯的对于工作量来说,的确是任务量的增加,但其作为监测工作的流程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维系监测数据生命线的保障作用,因此,质控工作计划是顺利完成监测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要对监测任务,受控的岗位及受控的工作环节了如指掌,才能制定出适合本单位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计划和质控措施,进而使质控工作顺利进行。
2.提高质量意识,端正管理思维
我国环境监测经过实践已经积累了相对成熟的质量管理经验,各单位在质量体系文件指导下,全面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转化成为每个监测环节的自觉行动,使质量管理的规范和要求在各个工作领域得到贯彻落实。管理者应当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反对形式主义,在从事质量检查和评审工作时不能走过场,同时运用好常规的管理措施,如现场空白、密码平行、加标回收、不定期监督检查等;质量管理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中间环节,应给予一定的权力,配备相应的资源,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质量管理效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人员、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人员和任务发主冲突时,质量管理措施仍然要执行到位,不能由此形成管理时紧时松的坏习惯。
3.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的政府行为属性
因为环境监测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应该始终掌握能力建设的主导权。没有政府的重视,无法解决能力建设资金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从组织机构、应急专业队伍建设、装备配置、技术标准、科技进步、应急信息平台和应急综合指挥协调系统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尽快形成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政府行为属性也意味着要加强强制干预和管理,从公权力上的根本上构建实时的环境监测机制。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科学、准确、公正的重要基础,只有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监测过程,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水平,才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环境监测机构应不断完善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密性、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服务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曲格平.中国的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 卢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思考,2011
[3] 陈玉芳. 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2008
关键词:环境监测机制;现状;对策
国家环保总局就下发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为环境监测立下了正式的法律保障。环境监测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随着工业化步伐中“生态和谐”“人类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等理念的兴起,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完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以有效成为了环境监测中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迟迟未得到有效建设
早在1991年国家环保局就下达过关于环境监测管理的文件,明确了我国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重心,并且对管理内容和程序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的考量,完善了这方面的管理制度。在国家的规定中体现了环境监测的内容,同时也推出建立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比如说空气、水资源、食品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指标和规定并没有与社会相结合就已经脱离了实际,跟不上实际的需求。所以现在的质量管理形式和之前的形式相比较又出现了新的发展情况。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必须扩大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及时更新质量检测考核的内容,从而为环境监测提供有效的保障。
2.环境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
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技术比较滞后、指标又不够明确等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失真,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影响。
3.地方环境监测部门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环境监测机构,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的监测站条件一般都很差,监测用房比较紧张,仪器设备比较落后且不配套,甚至有些比较常规的仪器都没有配全,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的监测信息其准确率偏差很大。
4.环境监测机构对质量管理的意识不强、认识又不高
在我国目前很多环境监测机构在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评审获证以后,便开始松懈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不像评审以前那么认真对待了,并且对待工作大为懒散,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解决环境质量问题。有很多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层的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更加没有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理念深入脑海,从而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于忽视,致使阻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二、提高环境监测的有效措施
1.制定全面及时的质控计划
质控工作涉及到监测工作的每个工作环节,每年年初根据监测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质控计划。这些计划包括: 仪器设备检定计划,仪器运检,仪器核查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使用标准物质计划,参加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质控考核计划等。质控工作单纯的对于工作量来说,的确是任务量的增加,但其作为监测工作的流程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维系监测数据生命线的保障作用,因此,质控工作计划是顺利完成监测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要对监测任务,受控的岗位及受控的工作环节了如指掌,才能制定出适合本单位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计划和质控措施,进而使质控工作顺利进行。
2.提高质量意识,端正管理思维
我国环境监测经过实践已经积累了相对成熟的质量管理经验,各单位在质量体系文件指导下,全面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转化成为每个监测环节的自觉行动,使质量管理的规范和要求在各个工作领域得到贯彻落实。管理者应当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反对形式主义,在从事质量检查和评审工作时不能走过场,同时运用好常规的管理措施,如现场空白、密码平行、加标回收、不定期监督检查等;质量管理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中间环节,应给予一定的权力,配备相应的资源,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质量管理效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人员、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人员和任务发主冲突时,质量管理措施仍然要执行到位,不能由此形成管理时紧时松的坏习惯。
3.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的政府行为属性
因为环境监测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应该始终掌握能力建设的主导权。没有政府的重视,无法解决能力建设资金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从组织机构、应急专业队伍建设、装备配置、技术标准、科技进步、应急信息平台和应急综合指挥协调系统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尽快形成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政府行为属性也意味着要加强强制干预和管理,从公权力上的根本上构建实时的环境监测机制。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科学、准确、公正的重要基础,只有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监测过程,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水平,才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环境监测机构应不断完善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密性、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服务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曲格平.中国的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 卢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思考,2011
[3] 陈玉芳. 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