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人物,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坚力量,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是新时期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到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从而提炼出更适合于我们美术学科教学的新资源、新内容。
自然、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要寻找资源、获取资源并不难。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和发现,加之收集材料、巧妙利用材料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现以校园生活为例,谈谈自己发现“时令”资源并巧加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1.校园活动中“时令”资源的发现与利用
一个个缤纷的校园活动为美术课提供了许多“时令”的事和物,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从这些校园活动中去挖掘学生喜欢的、“时令”的,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美术课程资源,使美术课成为有源之活水,有根之大树。如,我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一般从阳春三月到六一儿童节,时间跨度大,安排的艺术文化活动丰富。阳春三月,历来就有“趁东风放纸鸢”的活动,学校为了弘杨民间传统文化,培养少年儿童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传承风筝制作工艺和放飞技术,将“我心飞翔——风筝制作大赛”定为其中一项内容。美术课,我利用这一契机,给学生欣赏传统的风筝艺术,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图案的运用技巧。由于此项校园活动既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又是时下最新鲜的活动,学生个个兴致勃勃,积极创作。一个星期的时间,形式多样的风筝就制作成功了,而且各有亮点:有的在外形上十分耀眼,或体型庞大,或玲珑精致;有的在造型上独具匠心,蝴蝶、蜻蜓、长龙、鲤鱼,还有形状各异的,如六棱形、三角形等。此外,同学们还根据风筝的造型为自己的风筝画上了精美的图案,并取“幸福鸟”“天翼”“会飞的鱼”等个性化的名字。风筝材质的选材上也各有不同,除了使用传统的宣纸,还用上了报纸、油纸、挂历等环保材料。每件作品无不展示了同学们的无限创意。再利用班会课,全体学生带上自制的风筝,在野外找一个空旷的地方,放飞希望。此时,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满目生机勃勃的景象,怎不让人心旷神怡?回来后,一张张“放飞希望”、“自由的幸福鸟”等作品也应运而生。此后安排的红五月“我手画我心”大地画创作大赛,指导学生大地画的创作技巧;“六一”文艺节目中指导学生如何选服装、制道具,布置游园活动室等,这些应“时令”而生的资源,大大丰富了美术校本课程。
我校地处的澥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沿海渔港,也是一个鱼米之乡,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船鼓、舞龙都是当地盛行的一种文化活动,适用于当时渔民出海捕鱼前和谢洋归来时举行送行祈福、迎归喜庆和隆重节日的庆典。学校继承了这个传统文化,组建了小小船鼓队、舞龙队等,每到学校节日庆典、重大活动时,他们都要隆重亮相。这时,美术老师可以结合学校的这个艺术特色,给学生讲讲船鼓文化,可以在设计应用领域中添加“小小服装设计师”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服装造型、颜色搭配、图案运用的学习,让学生给船鼓队、舞龙队设计表演服。还可以在造型表现领域中以“咱们学校的节日”、“小小船鼓队”、“热闹的舞龙表演”等为题进行创作,指导学生表现节庆气氛以及人物动态造型的练习。学生平时耳濡目染,易于接受,表现起来得心应手,画面效果生动有趣。这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创作素材,美术教学链接学生感兴趣的“时令”,以新鲜的事和物充实美术课堂,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2.校园环境中“时令”资源的发现与利用
(1)在“美化环境”中发现“时令”资源
每学期开学后,学校总要为美化校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在校,校园是他们最主要的生活环境。而学校建筑墙面,是学校最大的视觉冲击点之一,能否利用这个视点,让学生“爱上学校的墙”,我也在思考着,并尝试着有关校园建筑墙的环境美化教育活动。一开学,我带领学生对校园的墙壁进行探访,激发学生美化环境的愿望,并让学生自主合作设计个性文化墙的美化方案,随后我和学生进行探讨确定最终的美化方案,如一号楼的走廊墙定为国画书法类展示墙;二号楼西边走廊定为少儿农民画展览墙;实验楼楼梯墙布置为剪纸墙……在展示交流中,将画装框贴在相应的墙面上,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提高学生对环境美的实体感知。在共同设计美化墙壁的同时,还可以在学校橱窗,举行短期学生作品展,如10月份 “交通安全漫画展”、11月份 “科幻画作品展”、12月“贺卡设计展”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经历了一次全方位的参与校园环境赏识与创造美的过程。校园里到处充满着一种整洁、舒适、宁静、典雅、和谐的书香气氛,美好的求学环境时刻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季节变化”中发现“时令”资源
校园的生活环境学生最为熟悉不过了,一草一木都能动之以情。自然界季节变化和周围的事物都可以是美术课鲜活的教材资源。美术教师可以让“时令”的事物成为美术课堂的主角,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启迪艺术创造的灵性,这种来源于自然的创作是有生命力的。如:秋天,学生播撒在学校闲置空地上的葫芦成熟了,学生人手一个小葫芦,心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这时,让他们画画心中的葫芦娃,别提有多热闹!还有校园内菊花开了,桂花香了,橘子熟了,让学生拿着速写板漫步校园,在菊丛边、桂树下、橘树旁,画一画“金色的秋天”“美丽的橘子树”“家乡的果树”“校园的秋天”等等,这样的环境下由老师布置好写生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选择,教师在一旁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写生。这些植物的成长规律和外形特点,学生兴趣所致,轻松地掌握美术的写生技巧,学生的作品既有来自于自然的真实与生动,又有来自于儿童思维中的天真与稚趣,是对那种一味不做变通和删选,只要求孩子画教科书的一个超越。
又如校园内偶发的状况,像突如其来的雷雨、精灵似的雪花,教师可以在当天的美术课改变原先的安排,让学生以“雷雨”、“雪花”为题材作画,这些时令的事物最为新鲜、有趣,学生极为喜欢,像“发怒的天公”“下雨啦”“雪花精灵”“冬天的校园”等出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儿童画极富个性。
美术教师要留心生活,善于发现、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园中的“时令”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样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起劲,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比纸上谈兵式的书本传授,更直接,更具趣味性,易于吸收,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和学生走得更近,这就是所谓的心随意动。
【参考文献】
[1]《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东明
(镇海区澥浦中心学校?浙江宁波)
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人物,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坚力量,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是新时期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到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从而提炼出更适合于我们美术学科教学的新资源、新内容。
自然、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要寻找资源、获取资源并不难。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和发现,加之收集材料、巧妙利用材料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现以校园生活为例,谈谈自己发现“时令”资源并巧加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1.校园活动中“时令”资源的发现与利用
一个个缤纷的校园活动为美术课提供了许多“时令”的事和物,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从这些校园活动中去挖掘学生喜欢的、“时令”的,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美术课程资源,使美术课成为有源之活水,有根之大树。如,我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一般从阳春三月到六一儿童节,时间跨度大,安排的艺术文化活动丰富。阳春三月,历来就有“趁东风放纸鸢”的活动,学校为了弘杨民间传统文化,培养少年儿童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传承风筝制作工艺和放飞技术,将“我心飞翔——风筝制作大赛”定为其中一项内容。美术课,我利用这一契机,给学生欣赏传统的风筝艺术,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图案的运用技巧。由于此项校园活动既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又是时下最新鲜的活动,学生个个兴致勃勃,积极创作。一个星期的时间,形式多样的风筝就制作成功了,而且各有亮点:有的在外形上十分耀眼,或体型庞大,或玲珑精致;有的在造型上独具匠心,蝴蝶、蜻蜓、长龙、鲤鱼,还有形状各异的,如六棱形、三角形等。此外,同学们还根据风筝的造型为自己的风筝画上了精美的图案,并取“幸福鸟”“天翼”“会飞的鱼”等个性化的名字。风筝材质的选材上也各有不同,除了使用传统的宣纸,还用上了报纸、油纸、挂历等环保材料。每件作品无不展示了同学们的无限创意。再利用班会课,全体学生带上自制的风筝,在野外找一个空旷的地方,放飞希望。此时,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满目生机勃勃的景象,怎不让人心旷神怡?回来后,一张张“放飞希望”、“自由的幸福鸟”等作品也应运而生。此后安排的红五月“我手画我心”大地画创作大赛,指导学生大地画的创作技巧;“六一”文艺节目中指导学生如何选服装、制道具,布置游园活动室等,这些应“时令”而生的资源,大大丰富了美术校本课程。
我校地处的澥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沿海渔港,也是一个鱼米之乡,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船鼓、舞龙都是当地盛行的一种文化活动,适用于当时渔民出海捕鱼前和谢洋归来时举行送行祈福、迎归喜庆和隆重节日的庆典。学校继承了这个传统文化,组建了小小船鼓队、舞龙队等,每到学校节日庆典、重大活动时,他们都要隆重亮相。这时,美术老师可以结合学校的这个艺术特色,给学生讲讲船鼓文化,可以在设计应用领域中添加“小小服装设计师”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服装造型、颜色搭配、图案运用的学习,让学生给船鼓队、舞龙队设计表演服。还可以在造型表现领域中以“咱们学校的节日”、“小小船鼓队”、“热闹的舞龙表演”等为题进行创作,指导学生表现节庆气氛以及人物动态造型的练习。学生平时耳濡目染,易于接受,表现起来得心应手,画面效果生动有趣。这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创作素材,美术教学链接学生感兴趣的“时令”,以新鲜的事和物充实美术课堂,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2.校园环境中“时令”资源的发现与利用
(1)在“美化环境”中发现“时令”资源
每学期开学后,学校总要为美化校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在校,校园是他们最主要的生活环境。而学校建筑墙面,是学校最大的视觉冲击点之一,能否利用这个视点,让学生“爱上学校的墙”,我也在思考着,并尝试着有关校园建筑墙的环境美化教育活动。一开学,我带领学生对校园的墙壁进行探访,激发学生美化环境的愿望,并让学生自主合作设计个性文化墙的美化方案,随后我和学生进行探讨确定最终的美化方案,如一号楼的走廊墙定为国画书法类展示墙;二号楼西边走廊定为少儿农民画展览墙;实验楼楼梯墙布置为剪纸墙……在展示交流中,将画装框贴在相应的墙面上,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提高学生对环境美的实体感知。在共同设计美化墙壁的同时,还可以在学校橱窗,举行短期学生作品展,如10月份 “交通安全漫画展”、11月份 “科幻画作品展”、12月“贺卡设计展”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经历了一次全方位的参与校园环境赏识与创造美的过程。校园里到处充满着一种整洁、舒适、宁静、典雅、和谐的书香气氛,美好的求学环境时刻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季节变化”中发现“时令”资源
校园的生活环境学生最为熟悉不过了,一草一木都能动之以情。自然界季节变化和周围的事物都可以是美术课鲜活的教材资源。美术教师可以让“时令”的事物成为美术课堂的主角,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启迪艺术创造的灵性,这种来源于自然的创作是有生命力的。如:秋天,学生播撒在学校闲置空地上的葫芦成熟了,学生人手一个小葫芦,心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这时,让他们画画心中的葫芦娃,别提有多热闹!还有校园内菊花开了,桂花香了,橘子熟了,让学生拿着速写板漫步校园,在菊丛边、桂树下、橘树旁,画一画“金色的秋天”“美丽的橘子树”“家乡的果树”“校园的秋天”等等,这样的环境下由老师布置好写生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选择,教师在一旁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写生。这些植物的成长规律和外形特点,学生兴趣所致,轻松地掌握美术的写生技巧,学生的作品既有来自于自然的真实与生动,又有来自于儿童思维中的天真与稚趣,是对那种一味不做变通和删选,只要求孩子画教科书的一个超越。
又如校园内偶发的状况,像突如其来的雷雨、精灵似的雪花,教师可以在当天的美术课改变原先的安排,让学生以“雷雨”、“雪花”为题材作画,这些时令的事物最为新鲜、有趣,学生极为喜欢,像“发怒的天公”“下雨啦”“雪花精灵”“冬天的校园”等出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儿童画极富个性。
美术教师要留心生活,善于发现、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园中的“时令”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样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起劲,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比纸上谈兵式的书本传授,更直接,更具趣味性,易于吸收,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和学生走得更近,这就是所谓的心随意动。
【参考文献】
[1]《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东明
(镇海区澥浦中心学校?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