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来到延安,在宝塔山下、延河岸边,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如今,延安岁月已成为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年届八旬的金德崇老人,9岁去延安,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代。在他的书房里,到处都是关于延安的记忆。在延安度过的时光,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宝贵的经历。他珍藏的一个红色日记本,成了那段难忘日子的最好见证(图1)。
1941年元旦,延安中央医院的大夫们去给中央首长拜年,金德崇也跟着父亲去了,一位阿姨送给他一个红布面烫金日记本。
金德崇的父亲是被称为“红都名医”的金茂岳大夫,当时他担任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就是由他接生的。
金德崇随父亲从毛主席的窑洞出来后,突然冒出想让首长题字的想法。
金德崇说,我爸说你自己去吧,这时已经走了好几个窑洞了。
金德崇拿着小本儿一溜小跑,又回到了毛泽东的窑洞。金德崇对毛主席说,主席伯伯,您能不能给我题个字啊?毛主席从躺椅上坐起来问,题个么字哟?
这一问,问得只有9岁的小徳崇心里有点发慌,请毛主席题字是临时冒出来的想法,他并没想好题什么字,看着他不知所措的样子,毛主席笑着又问他,你喜欢什么?金德崇说,我喜欢玩儿。毛主席瞅了他一眼,笑了。金德崇心想前头一句话说错了,这时候他又说,还喜欢念书。
金德崇的天真和机灵逗得毛泽东笑了起来。毛主席说,好。他一边说着一边写,咱们就写个“又学习又玩耍”,下面还签了名。写完后还问金德崇怎么样?好吗?金德崇连声说成成,好好。高兴地接过日记本说,谢谢主席伯伯,拿着日记本就跑了。
毛泽东给小德崇的题字“又学习又玩耍”,成为金德崇最喜欢的一句话。(图2)
毛主席给自己题了字,金德崇高兴极了。他举着主席题了字的小本向家中跑去。没想到,半路上,他又遇到了另外两位令他崇敬的大人物。在一个石桌子旁,朱老总和任弼时正在下象棋。小德崇鼓起勇气走到他们身边,拿出毛主席刚刚题过字的小红本说,朱伯伯,能不能帮我签个字啊?朱老总抬起头一看,把本接过去,翻开一看有主席的签名,就跟任弼时说,主席都写了,咱们也写一个吧。他们停下了手中的棋。朱老总在本子上写下了“小朋友努力学习,朱德”。任弼时写了“长大了当一个革命家,弼时”(图3)。
后来,在这个小本上题字的领导人越来越多,这个充满了老一辈革命家对革命后代殷切期望的小红本,被金德崇视为珍宝,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鞭策和激励着他。
在金德崇家中,大大小小的相册有好几十本,翻看这些照片是离休在家的金德崇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一张金德崇与父亲刚到延安时拍摄的照片,时常引起他的回忆。尤其是他们到延安的曲折经历,更让他记忆犹新。
1937年年底,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了金德崇的老家山东泰安。为了躲避战火,裹着小脚的金妈妈带着6岁的金德崇和他的堂哥离开了家乡,去投奔在南京的父亲金茂岳。
此时,金德崇的父亲金茂岳正在南京救治伤员。金茂岳毕业于齐鲁医科大学,在学校附属医院当医生。抗战爆发后,他和医科大学的爱国师生自行组织起医疗队,到前线救护伤员。
母亲带着小德崇兄弟随着逃难的人流挤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一路上,炮火纷飞,硝烟弥漫,到处都是难民。在年幼的金德崇看来,这段旅程是那么漫长,仿佛没有尽头。快到南京时,他们在船上险些丧命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中。
经过艰难的旅程,小德崇跟着母亲终于找到了父亲(图4-1、4-2)。
原本以为可以暂时安定下来了。但是,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并迅速向南京进犯,南京气氛非常紧张。国民政府决定撤离南京到汉口。小德崇不得不和母亲跟着父亲的医疗队再次踏上艰难的旅程。
到达汉口后,金茂岳和十几位医务人员成立了红十字会第23医疗支队,金茂岳担任副队长。医疗队由汉口一路经郑州、洛阳辗转到了西安。基本安顿下来后,金茂岳去联系当地的战地医院和医疗机构,准备和医疗队投入到救治抗战伤员的工作中。但由于他们这支队伍是自发成立的,经常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他们满腔的爱国热情受到冷落、能力也无从施展,内心感到十分苦闷(图5)。
在那段日子里,小德崇经常跟着父亲的医疗队到街头,给过往的行人看病。一天,一位穿着朴素的人和金茂岳攀谈起来。当他了解到医疗队的处境和他们的心情后,便热情地邀请他们去延安。原来他是八路军办事处主任伍云甫。。
伍云甫的建议让金茂岳看到了一条从未想过的出路。回到驻地,他马上和医疗队的队员们讨论何去何从的问题。由于当时国民党的封锁,大家对延安的情况不很了解,因此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几天后,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林伯渠专门来看望医疗队,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延安的情况以及共产党的政策,一席话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坚定了他们前往延安的决心。
1938年1月,金德崇跟随父母亲又一次踏上了新的路途。这一次,完全没有了从泰安出来一路逃难凄惶的感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安排了两辆军用卡车,一路由卫兵护送,把医疗支队送到了延安。医疗队的到来,受到上至党中央、下至普通百姓的欢迎。
延安处处洋溢着团结抗战的气息。在9岁的小德崇眼里,延安简直是另一个世界。到处洋溢着的革命热情一下子感染了这个在炮火中颠沛而来的孩子。
到延安第三天,金茂岳和医疗队就投入了边区医院的工作。不久,金德崇和堂兄被安排到保小就读。
离休后,金德崇用了很多时间学习摄影,他打趣说,就是因为刚到保小时那一次照相的经历,让他爱上了摄影。
一张摄于1939年5月的保小合影上,却找不到金德崇兄弟的身影。这是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给保小的全体师生拍摄的。照片上同学都穿着刚领到的统一衣服,灰衬衣配短裤。
金德崇回忆说,我们因为刚到,穿着长袍子。老师说,还没给你们发衣服,为整齐起见,你们这次不要照了吧。
看着同学们欢快地拍照,穿着长袍站在一旁的金德崇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后来,他才了解到班主任老师的良苦用心。
原来,当时虽然处于国共合作抗日时期,但是,很多到过延安的民主人士再回到国统区后,往往受到当局无休止的调查和盘问,有的甚至被投入监狱。
金德崇说,这是为了我们的安全考虑,从国统区来的人,万一照片传到外头去,我们如果再回国统区被别人看出来会出问题。
后来,昔日保小同学的每一次聚会,金德崇一定会带着照相机。聚会时,同学们也会拿他刚到保小时的打扮开玩笑。
刚到延安的金德崇虽然已经是保小的一名学生了,但还是穿着一身长袍。他和堂哥因此时常成为同学取笑的对象。小孩子的打打闹闹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金德崇很快融入到了这个充满爱的集体中。
当时在延安,秧歌剧十分流行。秧歌队有时也到学校为孩子们演出。红火热闹的秧歌剧深深地吸引着小德崇。每当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秧歌队演出,他都会停下来看上一阵子。就这样,金德崇渐渐地迷上了秧歌剧。
一天,金妈妈像往常一样做好了晚饭等着金德崇回家。可是,天色已经很晚了,还不见孩子的身影,这可急坏了金茂岳夫妇。听说金大夫的孩子不见了,当地的人们都主动帮着寻找。结果几天过去了,小德崇仍然音讯全无。
金德崇的父母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天,一位曾经接受过金大夫治疗的八路军战士带来了金德崇的消息,他说在邻村疗伤时,有一个民众剧团去慰问演出,他看见其中有个小演员很像金德崇。这个消息让金茂岳燃起了一丝希望,马上赶往那个村庄。
此时,在邻村的空场上,民众剧团正在慰问演出。舞台上演的是以抗战为背景的秧歌剧,剧中一位老人正领着自己的小孙子奔走在逃难的途中。匆忙赶来的金茂岳挤到跟前一看,饰演小孙子的小演员正是自己的儿子金德崇。
原来,民众剧团一个小演员病了,他们一时找不到人,便从学校里找到了金德崇,让他代替小演员的角色。由于平日里对秧歌剧非常喜爱,金德崇在舞台上的表现令剧团上下非常满意。演出结束后,剧团留下金德崇。而他没跟家里说一声,就跟着剧团到处演起戏来。
这段不辞而别参加剧团的经历对于年幼的金德崇来说,仅仅是他延安生活的一段小插曲。但是,父亲金茂岳在找到孩子的那一刻,却是百感交集。抗战爆发后的几年间,金茂岳始终跟随医疗队在各地奔波,与家人聚少离多,好不容易一家团聚来到延安,自己又日夜在医院里工作,无暇照顾家人,因此对小德崇,他心中怀着一份歉疚。
延安时期,金德崇很少能得到父亲的陪伴。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家从来没有安静的时候,找父亲看病的人每天络绎不绝。后来,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得到方便的治疗,父亲干脆把边区政府分给自己住的院子变成了医院的一个门诊部。
有一天,金德崇放学回家,一进院就看见父亲陪着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在给病人看病。后来父亲告诉他这是加拿大共产党人、世界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图6)。
金德崇说,爸爸对白求恩的印象是很深的,他第一次来的时候,穿着他原来的衣服,第二次来的时候,换了一身八路军的服装,带着臂章,光脚穿着草鞋。
白求恩到延安后,金茂岳担任他的医学专业翻译,并和白求恩成了很好的朋友。
金德崇说,我父亲和白求恩交往过程中,还向白求恩学到了一些西方战地救护伤员的经验。
白求恩在延安的时间很短,就坚持上了晋察冀抗日前线。但就是这短短的几个星期,他朴实的风格,严谨的作风,精湛的医术,对金茂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年幼的金德崇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9年11月7日,延安中央医院正式成立。院长傅连暲向中央组织部建议:从边区医院调金茂岳担任妇产科主任。
重任在肩的金茂岳,充分感受到了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的决心,也感受到了中央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工作中。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理曾先后为金茂岳题词留念,鼓励他不断进步。
在中央医院担任妇产科主任的日子里,金茂岳成了名副其实的送子观音。在延安8年,他和同事接生的孩子达三千多个,其中有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林彪的女儿林豆豆,贺龙的儿子贺鹏飞,陈云的女儿陈伟力,肖劲光的女儿肖凯等。
多年以后,李讷对金德崇说:“是你父亲把我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延安的日子是快乐的。转眼之间,金德崇小学毕业了。在进入延安中学学习之前,父亲经常叫他到自己工作的中央医院帮忙。金德崇在医院为病人送水,打扫卫生;帮医护人员卷棉花球、刷洗瓶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成了医院里年纪最小的工作人员。
正是在父亲身边帮忙的那一段日子,让金德崇近距离地接触了父亲,也真正认识了父亲、了解了父亲。如今60多年过去了,金德崇一直有个心愿,把父亲在延安的经历整理后写出来,留给后人。
1943年,金茂岳遭到康生等人诬陷,被停止工作并接受审查,金德崇也受到牵连。后来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过问下,金茂岳才恢复了工作。
金德崇说,我父亲说是毛主席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救了我们全家。
离休后的金德崇经常接到各中小学校邀请,请他为孩子们讲延安的往事。他每次都带着他那个珍贵的小红本子,他要把革命先辈给孩子们的嘱托和希望传递下去。
年届八旬的金德崇老人,9岁去延安,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代。在他的书房里,到处都是关于延安的记忆。在延安度过的时光,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宝贵的经历。他珍藏的一个红色日记本,成了那段难忘日子的最好见证(图1)。
1941年元旦,延安中央医院的大夫们去给中央首长拜年,金德崇也跟着父亲去了,一位阿姨送给他一个红布面烫金日记本。
金德崇的父亲是被称为“红都名医”的金茂岳大夫,当时他担任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就是由他接生的。
金德崇随父亲从毛主席的窑洞出来后,突然冒出想让首长题字的想法。
金德崇说,我爸说你自己去吧,这时已经走了好几个窑洞了。
金德崇拿着小本儿一溜小跑,又回到了毛泽东的窑洞。金德崇对毛主席说,主席伯伯,您能不能给我题个字啊?毛主席从躺椅上坐起来问,题个么字哟?
这一问,问得只有9岁的小徳崇心里有点发慌,请毛主席题字是临时冒出来的想法,他并没想好题什么字,看着他不知所措的样子,毛主席笑着又问他,你喜欢什么?金德崇说,我喜欢玩儿。毛主席瞅了他一眼,笑了。金德崇心想前头一句话说错了,这时候他又说,还喜欢念书。
金德崇的天真和机灵逗得毛泽东笑了起来。毛主席说,好。他一边说着一边写,咱们就写个“又学习又玩耍”,下面还签了名。写完后还问金德崇怎么样?好吗?金德崇连声说成成,好好。高兴地接过日记本说,谢谢主席伯伯,拿着日记本就跑了。
毛泽东给小德崇的题字“又学习又玩耍”,成为金德崇最喜欢的一句话。(图2)
毛主席给自己题了字,金德崇高兴极了。他举着主席题了字的小本向家中跑去。没想到,半路上,他又遇到了另外两位令他崇敬的大人物。在一个石桌子旁,朱老总和任弼时正在下象棋。小德崇鼓起勇气走到他们身边,拿出毛主席刚刚题过字的小红本说,朱伯伯,能不能帮我签个字啊?朱老总抬起头一看,把本接过去,翻开一看有主席的签名,就跟任弼时说,主席都写了,咱们也写一个吧。他们停下了手中的棋。朱老总在本子上写下了“小朋友努力学习,朱德”。任弼时写了“长大了当一个革命家,弼时”(图3)。
后来,在这个小本上题字的领导人越来越多,这个充满了老一辈革命家对革命后代殷切期望的小红本,被金德崇视为珍宝,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鞭策和激励着他。
在金德崇家中,大大小小的相册有好几十本,翻看这些照片是离休在家的金德崇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一张金德崇与父亲刚到延安时拍摄的照片,时常引起他的回忆。尤其是他们到延安的曲折经历,更让他记忆犹新。
1937年年底,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了金德崇的老家山东泰安。为了躲避战火,裹着小脚的金妈妈带着6岁的金德崇和他的堂哥离开了家乡,去投奔在南京的父亲金茂岳。
此时,金德崇的父亲金茂岳正在南京救治伤员。金茂岳毕业于齐鲁医科大学,在学校附属医院当医生。抗战爆发后,他和医科大学的爱国师生自行组织起医疗队,到前线救护伤员。
母亲带着小德崇兄弟随着逃难的人流挤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一路上,炮火纷飞,硝烟弥漫,到处都是难民。在年幼的金德崇看来,这段旅程是那么漫长,仿佛没有尽头。快到南京时,他们在船上险些丧命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中。
经过艰难的旅程,小德崇跟着母亲终于找到了父亲(图4-1、4-2)。
原本以为可以暂时安定下来了。但是,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并迅速向南京进犯,南京气氛非常紧张。国民政府决定撤离南京到汉口。小德崇不得不和母亲跟着父亲的医疗队再次踏上艰难的旅程。
到达汉口后,金茂岳和十几位医务人员成立了红十字会第23医疗支队,金茂岳担任副队长。医疗队由汉口一路经郑州、洛阳辗转到了西安。基本安顿下来后,金茂岳去联系当地的战地医院和医疗机构,准备和医疗队投入到救治抗战伤员的工作中。但由于他们这支队伍是自发成立的,经常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他们满腔的爱国热情受到冷落、能力也无从施展,内心感到十分苦闷(图5)。
在那段日子里,小德崇经常跟着父亲的医疗队到街头,给过往的行人看病。一天,一位穿着朴素的人和金茂岳攀谈起来。当他了解到医疗队的处境和他们的心情后,便热情地邀请他们去延安。原来他是八路军办事处主任伍云甫。。
伍云甫的建议让金茂岳看到了一条从未想过的出路。回到驻地,他马上和医疗队的队员们讨论何去何从的问题。由于当时国民党的封锁,大家对延安的情况不很了解,因此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几天后,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林伯渠专门来看望医疗队,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延安的情况以及共产党的政策,一席话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坚定了他们前往延安的决心。
1938年1月,金德崇跟随父母亲又一次踏上了新的路途。这一次,完全没有了从泰安出来一路逃难凄惶的感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安排了两辆军用卡车,一路由卫兵护送,把医疗支队送到了延安。医疗队的到来,受到上至党中央、下至普通百姓的欢迎。
延安处处洋溢着团结抗战的气息。在9岁的小德崇眼里,延安简直是另一个世界。到处洋溢着的革命热情一下子感染了这个在炮火中颠沛而来的孩子。
到延安第三天,金茂岳和医疗队就投入了边区医院的工作。不久,金德崇和堂兄被安排到保小就读。
离休后,金德崇用了很多时间学习摄影,他打趣说,就是因为刚到保小时那一次照相的经历,让他爱上了摄影。
一张摄于1939年5月的保小合影上,却找不到金德崇兄弟的身影。这是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给保小的全体师生拍摄的。照片上同学都穿着刚领到的统一衣服,灰衬衣配短裤。
金德崇回忆说,我们因为刚到,穿着长袍子。老师说,还没给你们发衣服,为整齐起见,你们这次不要照了吧。
看着同学们欢快地拍照,穿着长袍站在一旁的金德崇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后来,他才了解到班主任老师的良苦用心。
原来,当时虽然处于国共合作抗日时期,但是,很多到过延安的民主人士再回到国统区后,往往受到当局无休止的调查和盘问,有的甚至被投入监狱。
金德崇说,这是为了我们的安全考虑,从国统区来的人,万一照片传到外头去,我们如果再回国统区被别人看出来会出问题。
后来,昔日保小同学的每一次聚会,金德崇一定会带着照相机。聚会时,同学们也会拿他刚到保小时的打扮开玩笑。
刚到延安的金德崇虽然已经是保小的一名学生了,但还是穿着一身长袍。他和堂哥因此时常成为同学取笑的对象。小孩子的打打闹闹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金德崇很快融入到了这个充满爱的集体中。
当时在延安,秧歌剧十分流行。秧歌队有时也到学校为孩子们演出。红火热闹的秧歌剧深深地吸引着小德崇。每当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秧歌队演出,他都会停下来看上一阵子。就这样,金德崇渐渐地迷上了秧歌剧。
一天,金妈妈像往常一样做好了晚饭等着金德崇回家。可是,天色已经很晚了,还不见孩子的身影,这可急坏了金茂岳夫妇。听说金大夫的孩子不见了,当地的人们都主动帮着寻找。结果几天过去了,小德崇仍然音讯全无。
金德崇的父母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天,一位曾经接受过金大夫治疗的八路军战士带来了金德崇的消息,他说在邻村疗伤时,有一个民众剧团去慰问演出,他看见其中有个小演员很像金德崇。这个消息让金茂岳燃起了一丝希望,马上赶往那个村庄。
此时,在邻村的空场上,民众剧团正在慰问演出。舞台上演的是以抗战为背景的秧歌剧,剧中一位老人正领着自己的小孙子奔走在逃难的途中。匆忙赶来的金茂岳挤到跟前一看,饰演小孙子的小演员正是自己的儿子金德崇。
原来,民众剧团一个小演员病了,他们一时找不到人,便从学校里找到了金德崇,让他代替小演员的角色。由于平日里对秧歌剧非常喜爱,金德崇在舞台上的表现令剧团上下非常满意。演出结束后,剧团留下金德崇。而他没跟家里说一声,就跟着剧团到处演起戏来。
这段不辞而别参加剧团的经历对于年幼的金德崇来说,仅仅是他延安生活的一段小插曲。但是,父亲金茂岳在找到孩子的那一刻,却是百感交集。抗战爆发后的几年间,金茂岳始终跟随医疗队在各地奔波,与家人聚少离多,好不容易一家团聚来到延安,自己又日夜在医院里工作,无暇照顾家人,因此对小德崇,他心中怀着一份歉疚。
延安时期,金德崇很少能得到父亲的陪伴。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家从来没有安静的时候,找父亲看病的人每天络绎不绝。后来,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得到方便的治疗,父亲干脆把边区政府分给自己住的院子变成了医院的一个门诊部。
有一天,金德崇放学回家,一进院就看见父亲陪着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在给病人看病。后来父亲告诉他这是加拿大共产党人、世界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图6)。
金德崇说,爸爸对白求恩的印象是很深的,他第一次来的时候,穿着他原来的衣服,第二次来的时候,换了一身八路军的服装,带着臂章,光脚穿着草鞋。
白求恩到延安后,金茂岳担任他的医学专业翻译,并和白求恩成了很好的朋友。
金德崇说,我父亲和白求恩交往过程中,还向白求恩学到了一些西方战地救护伤员的经验。
白求恩在延安的时间很短,就坚持上了晋察冀抗日前线。但就是这短短的几个星期,他朴实的风格,严谨的作风,精湛的医术,对金茂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年幼的金德崇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9年11月7日,延安中央医院正式成立。院长傅连暲向中央组织部建议:从边区医院调金茂岳担任妇产科主任。
重任在肩的金茂岳,充分感受到了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的决心,也感受到了中央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工作中。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理曾先后为金茂岳题词留念,鼓励他不断进步。
在中央医院担任妇产科主任的日子里,金茂岳成了名副其实的送子观音。在延安8年,他和同事接生的孩子达三千多个,其中有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林彪的女儿林豆豆,贺龙的儿子贺鹏飞,陈云的女儿陈伟力,肖劲光的女儿肖凯等。
多年以后,李讷对金德崇说:“是你父亲把我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延安的日子是快乐的。转眼之间,金德崇小学毕业了。在进入延安中学学习之前,父亲经常叫他到自己工作的中央医院帮忙。金德崇在医院为病人送水,打扫卫生;帮医护人员卷棉花球、刷洗瓶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成了医院里年纪最小的工作人员。
正是在父亲身边帮忙的那一段日子,让金德崇近距离地接触了父亲,也真正认识了父亲、了解了父亲。如今60多年过去了,金德崇一直有个心愿,把父亲在延安的经历整理后写出来,留给后人。
1943年,金茂岳遭到康生等人诬陷,被停止工作并接受审查,金德崇也受到牵连。后来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过问下,金茂岳才恢复了工作。
金德崇说,我父亲说是毛主席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救了我们全家。
离休后的金德崇经常接到各中小学校邀请,请他为孩子们讲延安的往事。他每次都带着他那个珍贵的小红本子,他要把革命先辈给孩子们的嘱托和希望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