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才是真的好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i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中,以探究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已经成为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这条思路已经将探究性学习延伸到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了“问题教学”思维。这就是目前最时髦的“问题教学”。
  “问题”要求之一:所提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即使这个问题设计的再完善,也不能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正如前面提到的,问题太难或太易,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力求难易适度笔者在教学《祝福》时,不是按常规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对课文进行分析、欣赏,而是利用教材资源,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欣赏课文的插图。结果,学生兴致高涨,马上又讨论了起来。学生激烈争论,互不相让:因为这副图把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描绘的淋漓尽致,且不说她全身上下破烂的衣服,不说她如何在雪地里冻着,也不说她的花白的头发满脸深深的皱纹和那一脸的茫然,更不说她那双只能偶尔间或一轮的眼睛,单说她的那只挂着篮子、手掌向外张着、手指微微向上弯着的冻僵了的手,这分明是只在向世人乞讨的手呀,难道这不足以说明祥林嫂所受的无穷压迫吗?接着笔者向学生提出疑问:祥林嫂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为什么遭遇如此凄惨?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在寻找“祥林嫂脚印”时,就可借此理清文章脉络,并且了解祥林嫂的一些人生经历,然后以此把握她的灵魂发展变化。在第二课时中笔者接着又让学生围绕“谁是凶手”的问题展开了“法庭辩护”——在教学本课时,笔者巧妙地利用课本的“插图”作为提问的突破口,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以“问题”来统领教材内容,设计课堂流程。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各抒已见,课堂上生生互动,新风迭出。
  “问题”要求之二: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要讲究艺术性,上一节课或者分析一篇课文,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有利于教学的。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应只追求数量,最好能为一节课或一篇课文设计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笔者有幸观摩了一些新课改背景下的示范课。其中有位教师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便是这样:他只抓住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问题来提问,仅用一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上课伊始,教师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既突兀新鲜又富有刺激性的问题: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能不能谈恋爱?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别里科夫也是人,也有七情欲,他应该有追求异性的权利。接下来,教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别里科夫差一点到手的“天鹅”为什么飞走了呢?通过讨论,学生认为:关键还是别里科夫“套子式”的思想和言行,这种“套子式”的思想和言行,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具有“谢德林思想”的华连卡姐弟俩的唾弃。试想,一个是老气横秋的腐男,一个是充满活力、富有新思想和青春气息的靓女,他们能结合在一起吗?很明显,他们是不可能结合的,即使结合,也不可能长久。这里这位教师仅提出了问题,别里科夫害人又害已的“套子式”思想便暴露无遗了。
  “问题”要求之三: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质疑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问题的设计和提出由老师一手包办,学生往往只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思考和判断,很少有“发问”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单向的独花开放的“问题教学”并不能给日常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真正的“问题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习惯,因此,教师应适当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使原先教学过程中由老师的独花开放变成学生的百花齐放,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学《孔雀东南飞》时,笔者让学生说出心灵最受震动的地方,并说明理由。学生对刘兰芝的多才多艺、美丽善良、勤劳果决、知书达理及对爱情的忠贞等深有感触,对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做法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叙述中饱含着个人强烈的认知倾向。在学生熟悉了内容后,笔者又问:“你读出了哪些疑问?”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心里的疑问,如“刘兰芝有这么好的素质,为什么还是遭到焦母的遣归?”“刘兰芝对爱情是忠贞的,可为什么后来还是允婚了?这会不会影响刘兰芝的形象?”等等。这些凝聚着学生认知、情感的问题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新资源,调节着课堂的积极氛围,补充着教学内容,成为了教学的亮点,丰富着课堂。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为鼓励学生质疑,笔者曾作了有益的尝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质疑本”,预习时不仅要做字词句的圈点勾画笔记,还要把有关课文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疑问写下来,然后带着疑问听课。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疑问归纳展示给全班同学,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质疑本”上完成“听课后记”,鼓励他们提出新问题,与老师、同学切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延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是机械的、肤浅的,但只要教师有耐心、教学方法得当,长此以往,学生还是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质疑发问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会大大提高。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作为教学重点来抓。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问题教学”就好像一把“双刃剑”,“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问题教学”的应有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想方设法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收稿日期:2008-11-14
其他文献
1. 教材分析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是童话和科幻文章的组合,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用他们丰富的想象、优美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瑰丽、生动而神奇的世界。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通过这些文章,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话的特点,领悟童话所蕴涵的哲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
期刊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其美妙动人的意境。特别是诗歌,它的意境就是作者所描绘的景象与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和谐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舒婷是20世纪70年代末“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在朦胧诗派中,舒婷的诗歌创作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且产生了较大影响,拥有大量读者。舒婷的诗复活了中国新诗中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的那一条线索。它或借助内心来映照外部世界的音影,或捕捉生活现象所激起的情感反应,而其中最优美的表现是内心情
期刊
作文教学始终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体现。然而,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强调写作技巧,轻视了生活感悟与积累;作文命题上,一元立意,而忽略了作文的多元性与开放性;在“文道”关系上,重“道”而轻“文”,致使作文教学方向有误,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导致作文主体的失落。另外,现在语文课是大人教小孩说话,把大人的
期刊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有七个目标要求,其中第一条要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大大情感。”,笔者认为,要实现课标的要求,在物理课堂中,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乐于观察、实验是十分重要的,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探讨:  1. 在典型知识传授时,先创设环境,让学生带着震撼学知识 在学习讲
期刊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推进了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的发展,使数学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我们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的培养,忽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施问题能力的培养。一个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不会运用,将很难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
期刊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与推动作用。近十年来,提高素质,进行素质教育,已成为使用频率及高的教育教学词汇,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努力追求的目标。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地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需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要培养学
期刊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将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此次课改的浪潮中,特别是看到其他学科的一些老师在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实况,思考之余,不仅萌生了新的想法——假如把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我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将会是何种局面呢?为此,我做了探索与尝试。  1. 将美术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上 在小学阶段,
期刊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得如何,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教学语言的掌握,教学语言的选用以及教学语言的作用,谈了一些浅肤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语言;掌握;选用;作用    Value teaching language, exaltation teaching quality  Zai Rong-ming  【Abstract】In the educat
期刊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实现教学指导思想的真正转变,体现主体性教育的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的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人们在思想观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
期刊
【摘要】新课程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就是要求我们运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通过生活味十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施教中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严密性的前提下,对数学概念、语言等进行加工、修饰,破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数学语言生活化;要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把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