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2
摘要本文主要论证理工科硕士生公共课《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改革与教学改革这两个问题。《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改革是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以科学技术为自己主要研究对象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必须积极应对,与时俱进的促进《自然辩证法》课程体系的及时转换;而《自然辩证法》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在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改革、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而在两者的改革过程中,都需要借鉴西方科学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教学改革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这个学科在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之中归属于哲学部分,是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列的二级学科,《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中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课程,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与《科学社会主义》被划定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两门必修课,对培养研究生形成完整、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然辩证法”这个学科自从恩格斯正式奠定其学科基础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变换自身的具体构成,《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也不断的进行了发展。目前,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界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本文将就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当代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促进“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与时俱进
他以刚刚出版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要文章作为引子,概述了当前学界对于“自然辩证法”的多种阐释,表明自然辩证法既承载其经典原理,又蕴涵着新开拓的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我们必须为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做好准备。他说,中国科学院最近公布了“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研究报告,表明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世界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我国必须及早准备。面对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步走的宏伟愿景,向自然辩证法研究、教学和发展提出了时代的新要求。
(2)自然辩证法必须关注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及其导致的人—自然—社会关系。《自然辩证法讲义》出版30年来,从哲理上看,正如朱训理事长指出的研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涉及到科学技术与其中各个方面关系。
(3)从自然辩证法视角来研究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内在地联系着科学技术。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通过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全面关注科学技术的活动和发展,“活动”可以一般地理解为认识和实践两个基本方面,而“发展”就是从历史走向未来。对于认识论方法论的研究,大体属于科技哲学的内容,而对于社会实践论组织论的研究,大体上属于科技社会学的内容。同样,对于历史的研究,无疑是科技史,而科技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协调现实,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则指向科技发展的未来。当前,还要理解科技创新及其社会价值链;自然辩证法的研究相应地要从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哲理性研究,发展到关于工程和产业的哲理性、思想性研究。
二、泰山医学院《自然辩证法》贯彻科学发展观及进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
泰山医学院自从1998年以来开始招收硕士层次的理工科研究生,因此,《自然辩证法》课程成为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程,而如何进行《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也成为泰山医学院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泰山医学院的教学实践,我们进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材体系改革的实践主要有如下措施:
(1)首先从思想上明确《自然辩证法》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自然辩证法》课程体系在演变,理工科硕士教材系统改革的前期调查表明,教师和理工科硕士希望在课程改革中能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实效性结合起来,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于是,新一轮理工科硕士统编教材率先改革形成如下六部分体系。第一部分:科学、技术、工程的特点与发展;第二部分: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第三部分:科学、技术、工程与创新;第四部分:科学、技术、工程与方法;第五部分: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规范;第六部分: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互动。
(2)关于泰山医学院《自然辩证法》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探索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自然辩证法》课程考核的进行了组织形式和内容等改革探索:考核设计为主要由三次随堂考试和一篇课程论文组成;随堂考试在“自然篇”、“科学篇”、“技术篇”每篇授课结束时进行,每次考试40分钟;“科学技术社会篇”主要用写作综合性论文方式考核;具体分值为每次随堂考试20分,课程论文30分,网上学习、课堂讨论及平时考勤、提问、作业等10分。同时,改革考试题型及课程论文的方式与要求。
这种探索对于端正研究生的学习态度、考察研究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克服原有考试形式中一味摘抄教材、缺乏个人思考的弊端,收到了积极的成效。
三、关于《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演化规律的探讨
我们在《自然辩证法》教学过程中,发现:《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需要完成三个层次的统一:
(1)知识的层次。即: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统一起来;哲学上,将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统一起来;将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科学哲学(方法论)—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科学上是最初的东西,也一定是历史上最初的东西;这意味着逻辑的与历史的一致。
(2)关于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分别对应自然、科学、技术、社会。其知识层次则由低到高排列。
(3)自然辩证法——知识之树。《自然辩证法》学科,如同一棵不断生长的大树,距根部越近,知识越具有同一性,成为所有树枝的共同基础;距根部越远,知识各不相同,同时又彼此紧密相关。通过这些关联,自然辩证法分支生机勃勃又彼此紧密相关,形成“内部有差异的一”,形成一个持续更新的整体。自然辩证法一端与科学技术相连,以将学科整体建立于事实、规律的基础之上;另一端一直渗入人和社会,向下,关照整个学科,向周围,扩展到知识的广泛领域,向上,至人的心灵和社会的未来。
二、关于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探索
新时期《自然辩证法》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围绕当代社会热点问题搞好专题教学。《自然辩证法》教学要从学科体系整体出发,围绕学科的理论重点,结合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重大实践问题以及硕士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选择专题,搞好专题教学;要加强硕士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知识经济强调知识创新,创新才是力量。因此,在《自然辩证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围绕着如何培养硕士生的创新能力组织教学;教学中要贯穿和体现人文精神。为此,泰山医学院在《自然辩证法》教学过程中,实施了“专业化—专题化—案例化”的三化一体教学模式。专业化是指按照相近专业分班,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相联,以提高授课的针对性;专题化是指选择主题鲜明、思想性强的问题重点讲授,以提高授课的有效性;案例化是指授课思路以案例分析为导引,以提高授课的趣味性。这种教学方法,根据泰山医学院10年以上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在具体的考核方法上,我们发现,传统的一次性考核研究生成绩的模式,也就是以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全面考核研究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考核的具体方式上作出了以下改革与探索: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泰山医学院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临床医学实践的医生,他们具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具体的考核方式上,我们没有拘泥于传统的从课本到试卷的考核模式,而是把《自然辯证法》的哲学理论和医生的临床实践加以紧密结合,让学生从自己工作岗位具体而丰富的临床实践中加深对《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的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必答题和选做题相结合。
之所以如此设计考试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必答题更有利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而选做题更有利于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采用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考察方式,能够比较准确、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摘要本文主要论证理工科硕士生公共课《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改革与教学改革这两个问题。《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改革是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以科学技术为自己主要研究对象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必须积极应对,与时俱进的促进《自然辩证法》课程体系的及时转换;而《自然辩证法》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在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改革、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而在两者的改革过程中,都需要借鉴西方科学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教学改革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这个学科在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之中归属于哲学部分,是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列的二级学科,《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中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课程,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与《科学社会主义》被划定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两门必修课,对培养研究生形成完整、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然辩证法”这个学科自从恩格斯正式奠定其学科基础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变换自身的具体构成,《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也不断的进行了发展。目前,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界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本文将就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当代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促进“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与时俱进
他以刚刚出版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要文章作为引子,概述了当前学界对于“自然辩证法”的多种阐释,表明自然辩证法既承载其经典原理,又蕴涵着新开拓的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我们必须为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做好准备。他说,中国科学院最近公布了“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研究报告,表明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世界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我国必须及早准备。面对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步走的宏伟愿景,向自然辩证法研究、教学和发展提出了时代的新要求。
(2)自然辩证法必须关注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及其导致的人—自然—社会关系。《自然辩证法讲义》出版30年来,从哲理上看,正如朱训理事长指出的研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涉及到科学技术与其中各个方面关系。
(3)从自然辩证法视角来研究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内在地联系着科学技术。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通过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全面关注科学技术的活动和发展,“活动”可以一般地理解为认识和实践两个基本方面,而“发展”就是从历史走向未来。对于认识论方法论的研究,大体属于科技哲学的内容,而对于社会实践论组织论的研究,大体上属于科技社会学的内容。同样,对于历史的研究,无疑是科技史,而科技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协调现实,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则指向科技发展的未来。当前,还要理解科技创新及其社会价值链;自然辩证法的研究相应地要从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哲理性研究,发展到关于工程和产业的哲理性、思想性研究。
二、泰山医学院《自然辩证法》贯彻科学发展观及进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
泰山医学院自从1998年以来开始招收硕士层次的理工科研究生,因此,《自然辩证法》课程成为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程,而如何进行《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也成为泰山医学院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泰山医学院的教学实践,我们进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材体系改革的实践主要有如下措施:
(1)首先从思想上明确《自然辩证法》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自然辩证法》课程体系在演变,理工科硕士教材系统改革的前期调查表明,教师和理工科硕士希望在课程改革中能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实效性结合起来,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于是,新一轮理工科硕士统编教材率先改革形成如下六部分体系。第一部分:科学、技术、工程的特点与发展;第二部分: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第三部分:科学、技术、工程与创新;第四部分:科学、技术、工程与方法;第五部分: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规范;第六部分: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互动。
(2)关于泰山医学院《自然辩证法》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探索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自然辩证法》课程考核的进行了组织形式和内容等改革探索:考核设计为主要由三次随堂考试和一篇课程论文组成;随堂考试在“自然篇”、“科学篇”、“技术篇”每篇授课结束时进行,每次考试40分钟;“科学技术社会篇”主要用写作综合性论文方式考核;具体分值为每次随堂考试20分,课程论文30分,网上学习、课堂讨论及平时考勤、提问、作业等10分。同时,改革考试题型及课程论文的方式与要求。
这种探索对于端正研究生的学习态度、考察研究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克服原有考试形式中一味摘抄教材、缺乏个人思考的弊端,收到了积极的成效。
三、关于《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演化规律的探讨
我们在《自然辩证法》教学过程中,发现:《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需要完成三个层次的统一:
(1)知识的层次。即: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统一起来;哲学上,将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统一起来;将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科学哲学(方法论)—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科学上是最初的东西,也一定是历史上最初的东西;这意味着逻辑的与历史的一致。
(2)关于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分别对应自然、科学、技术、社会。其知识层次则由低到高排列。
(3)自然辩证法——知识之树。《自然辩证法》学科,如同一棵不断生长的大树,距根部越近,知识越具有同一性,成为所有树枝的共同基础;距根部越远,知识各不相同,同时又彼此紧密相关。通过这些关联,自然辩证法分支生机勃勃又彼此紧密相关,形成“内部有差异的一”,形成一个持续更新的整体。自然辩证法一端与科学技术相连,以将学科整体建立于事实、规律的基础之上;另一端一直渗入人和社会,向下,关照整个学科,向周围,扩展到知识的广泛领域,向上,至人的心灵和社会的未来。
二、关于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探索
新时期《自然辩证法》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围绕当代社会热点问题搞好专题教学。《自然辩证法》教学要从学科体系整体出发,围绕学科的理论重点,结合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重大实践问题以及硕士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选择专题,搞好专题教学;要加强硕士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知识经济强调知识创新,创新才是力量。因此,在《自然辩证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围绕着如何培养硕士生的创新能力组织教学;教学中要贯穿和体现人文精神。为此,泰山医学院在《自然辩证法》教学过程中,实施了“专业化—专题化—案例化”的三化一体教学模式。专业化是指按照相近专业分班,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相联,以提高授课的针对性;专题化是指选择主题鲜明、思想性强的问题重点讲授,以提高授课的有效性;案例化是指授课思路以案例分析为导引,以提高授课的趣味性。这种教学方法,根据泰山医学院10年以上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在具体的考核方法上,我们发现,传统的一次性考核研究生成绩的模式,也就是以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全面考核研究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考核的具体方式上作出了以下改革与探索: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泰山医学院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临床医学实践的医生,他们具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具体的考核方式上,我们没有拘泥于传统的从课本到试卷的考核模式,而是把《自然辯证法》的哲学理论和医生的临床实践加以紧密结合,让学生从自己工作岗位具体而丰富的临床实践中加深对《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的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必答题和选做题相结合。
之所以如此设计考试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必答题更有利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而选做题更有利于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采用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考察方式,能够比较准确、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