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了良好基础。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活动过程,让数学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可以学好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教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
在我班最近的问卷调查中,有4/5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快乐的,其中包括一个考试只得20分左右的学生。对此,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保持一颗积极、好学、进取的心在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从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一直觉得教材比较枯燥,与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实验教材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大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成为学生对其经验、常识的提炼与升华的有力工具:它采取“问题情景—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它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收获自信,感受自尊,培养了兴趣。学生喜欢学这样的数学,我也喜欢这样的教材。应该说我与学生一起快乐地分享着这一新教材。下面我把我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创设真诚的人际关系,建立快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要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就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和有效的学习机会,要创造人人都有自尊、都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善待“差生”;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方式、策略、水平的个性化的考查与评价,并及时给予鼓励;对知识、技能、能力的考试,可以设目标水平不同的几种试卷,供学生自主选择,变考试为学生自我挑战、主动进取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民主、开放、快乐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
2、教师要以身作则。
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教材在不断改革,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只有在这种和学生一起参与、体会,和学生共同快乐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够很好地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拉近彼此的距离。对学生来讲,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学习的榜样;对教师来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我们言传身教的对象。因此,要搞好教学活动,教师首先也应该是一个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的人。这样不仅能在学生中起到带头作用,而且还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正面形象树立了,学生对教师所教的科目也就容易喜爱了。此外,教师的工作态度、品质、情绪也时刻影响着学生。在班级中,每个学生所具有的兴趣、爱好不同,教师的亲和力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应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特别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考虑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而且更应当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只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认识图式的建构,到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并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使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和谐统一,体现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这种现代教育观。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更重要的是,教师发现并肯定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激励和快乐。
二、改革教学模式
1、要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创设情景,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趣闻知事或奇思妙想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的氛围;教师的备课、讲课和辅导要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置身于数学问题或社会实践之中的意境,让学生想有可想之物,思有可思之处;要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不是抽象的符号和死板的公式定理;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在教学中找到乐趣和动力。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为我班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尽量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在他们的成长记录袋中记录下来。每月我以朋友的身份写上一些鼓励的话,激励的话,然后请学生带回家给家长过目,签名。学生们纷纷在记录的后面写着:“相信我,我会做得更好”,“我会改正的”┄┄这时我为我的努力获得的成效而感到非常的高兴。我认为一位老教育家讲得很对,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如果你肯定了他的长处,那么他就会克服不足的地方,所谓扬长避短就是这个道理,而更重要的是,他(她)的心态也会因此从消极向积极、从抵触向配合、从悲观向乐观转变。而这种快乐的心态对学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教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
在我班最近的问卷调查中,有4/5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快乐的,其中包括一个考试只得20分左右的学生。对此,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保持一颗积极、好学、进取的心在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从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一直觉得教材比较枯燥,与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实验教材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大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成为学生对其经验、常识的提炼与升华的有力工具:它采取“问题情景—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它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收获自信,感受自尊,培养了兴趣。学生喜欢学这样的数学,我也喜欢这样的教材。应该说我与学生一起快乐地分享着这一新教材。下面我把我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创设真诚的人际关系,建立快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要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就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和有效的学习机会,要创造人人都有自尊、都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善待“差生”;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方式、策略、水平的个性化的考查与评价,并及时给予鼓励;对知识、技能、能力的考试,可以设目标水平不同的几种试卷,供学生自主选择,变考试为学生自我挑战、主动进取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民主、开放、快乐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
2、教师要以身作则。
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教材在不断改革,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只有在这种和学生一起参与、体会,和学生共同快乐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够很好地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拉近彼此的距离。对学生来讲,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学习的榜样;对教师来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我们言传身教的对象。因此,要搞好教学活动,教师首先也应该是一个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的人。这样不仅能在学生中起到带头作用,而且还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正面形象树立了,学生对教师所教的科目也就容易喜爱了。此外,教师的工作态度、品质、情绪也时刻影响着学生。在班级中,每个学生所具有的兴趣、爱好不同,教师的亲和力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应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特别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考虑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而且更应当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只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认识图式的建构,到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并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使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和谐统一,体现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这种现代教育观。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更重要的是,教师发现并肯定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激励和快乐。
二、改革教学模式
1、要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创设情景,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趣闻知事或奇思妙想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的氛围;教师的备课、讲课和辅导要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置身于数学问题或社会实践之中的意境,让学生想有可想之物,思有可思之处;要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不是抽象的符号和死板的公式定理;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在教学中找到乐趣和动力。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为我班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尽量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在他们的成长记录袋中记录下来。每月我以朋友的身份写上一些鼓励的话,激励的话,然后请学生带回家给家长过目,签名。学生们纷纷在记录的后面写着:“相信我,我会做得更好”,“我会改正的”┄┄这时我为我的努力获得的成效而感到非常的高兴。我认为一位老教育家讲得很对,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如果你肯定了他的长处,那么他就会克服不足的地方,所谓扬长避短就是这个道理,而更重要的是,他(她)的心态也会因此从消极向积极、从抵触向配合、从悲观向乐观转变。而这种快乐的心态对学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