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实验教学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师生共同参与课外探究实验,提高科学探究参与率和反馈交流探究体验,提升科学探究成就感两方面讨论如何提高课外探究实验的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课外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 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也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课外探究实验活动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具体表现。作为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补充和延伸,有效地把教科书中的“拓展活动”融为一体。课外探究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用科学改善生活的意识,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师生共同参与课外探究实验,提高科学探究参与率
在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它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当然作为学生,在进行课外探究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大量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探究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可以依托的协助者。
(一)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
引导学生课外探究是一个慢慢从扶到放、逐步培养的过程。刚开始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观察、研究搭好脚手架,指导多一些,也可以确定较少的题目,让多人合作或单独探究同一活动。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以后逐步放手,再让他们各自进行活动。
(二)帮助学生制定好课外探究的具体计划
每次探究活动,都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在课堂上,有教师的指导,每次计划都较详细、合理。但是离开了教师,学生能否较全面地制定可行的计划呢?实践证明,刚开始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但经过几次的探究,他们渐渐掌握了课外探究的套路,开始能事先制定可行的计划,并对探究中的某些情况有所预测。某同学在刚上科学课时,课外观察大树,他只是到大树边,自认为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可是课上许多情况都说不上来;而后来动物单元中,他去探究蜗牛。这回,他事先考虑了如下因素:(1)发现的地点;(2)发现的时间;(3) 蜗牛的样子;(4)发现时在干什么;(5)将蜗牛放入盘子,在周围放上一些食物,看看它吃什么。所以,在了解了学生探究的题目后,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取得课外探究成功的前提。
(三)要在学生中成立一定的协助人员
即使学生已能较独立地进行课外探究,教师要花的精力还是不少,像获取反馈信息,指导改进的方法,探究成果的写作、展示……这就必须在班中或小组中成立一定的协助人员,将可行的任务交由他们去做。对于学生课后的探究,教师要给予极大的关注,时不时地问问学生,你们研究得怎么样了?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
二、反馈交流探究体验,提升科学探究成就感
学生的科学活动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探究活动上,在探究活动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反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质疑,引导、启发学生想办法解决。
(一)提供可交流的平台。
科学课应当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在探究之后,教师应当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科学学习有一个民主、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及时督促检查,鼓励评价,给学生提供可交流的平台,品位课外探究活动的成功感,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课外探究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多形式展示学生课外探究成果
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所以,应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
(1)学生课外探究的过程及探究的结果,可以让他们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整理成文,在实验室专门开辟一角,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
(2)与班主任沟通,利用黑板报,专门展示班中的优秀探究成果。
(3)为每位学生设置探究成果袋,记录探究成果。
几年的科学实验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通过生活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时间上可以有很大的跨越性和延续性,在空间上可以有很大的拓展性和开放性,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在内容上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和重组性。
开展一些课外探究实验,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所学的环境中,激活了学生思维,激起了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探索,让他们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享受科学学习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可以让学生再次回到生动直观的探究实验情景中,解决许多没有理解透彻又难以说清的问题。把探究实验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更加深入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既深化认识,又培养学生尝试着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和生活。
开展课外探究实验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充满情趣和快乐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学科学、用科学。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从而促进每个孩子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① 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② 《科学实验活动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③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关键词:课外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 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也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课外探究实验活动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具体表现。作为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补充和延伸,有效地把教科书中的“拓展活动”融为一体。课外探究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用科学改善生活的意识,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师生共同参与课外探究实验,提高科学探究参与率
在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它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当然作为学生,在进行课外探究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大量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探究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可以依托的协助者。
(一)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
引导学生课外探究是一个慢慢从扶到放、逐步培养的过程。刚开始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观察、研究搭好脚手架,指导多一些,也可以确定较少的题目,让多人合作或单独探究同一活动。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以后逐步放手,再让他们各自进行活动。
(二)帮助学生制定好课外探究的具体计划
每次探究活动,都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在课堂上,有教师的指导,每次计划都较详细、合理。但是离开了教师,学生能否较全面地制定可行的计划呢?实践证明,刚开始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但经过几次的探究,他们渐渐掌握了课外探究的套路,开始能事先制定可行的计划,并对探究中的某些情况有所预测。某同学在刚上科学课时,课外观察大树,他只是到大树边,自认为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可是课上许多情况都说不上来;而后来动物单元中,他去探究蜗牛。这回,他事先考虑了如下因素:(1)发现的地点;(2)发现的时间;(3) 蜗牛的样子;(4)发现时在干什么;(5)将蜗牛放入盘子,在周围放上一些食物,看看它吃什么。所以,在了解了学生探究的题目后,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取得课外探究成功的前提。
(三)要在学生中成立一定的协助人员
即使学生已能较独立地进行课外探究,教师要花的精力还是不少,像获取反馈信息,指导改进的方法,探究成果的写作、展示……这就必须在班中或小组中成立一定的协助人员,将可行的任务交由他们去做。对于学生课后的探究,教师要给予极大的关注,时不时地问问学生,你们研究得怎么样了?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
二、反馈交流探究体验,提升科学探究成就感
学生的科学活动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探究活动上,在探究活动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反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质疑,引导、启发学生想办法解决。
(一)提供可交流的平台。
科学课应当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在探究之后,教师应当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科学学习有一个民主、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及时督促检查,鼓励评价,给学生提供可交流的平台,品位课外探究活动的成功感,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课外探究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多形式展示学生课外探究成果
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所以,应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
(1)学生课外探究的过程及探究的结果,可以让他们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整理成文,在实验室专门开辟一角,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
(2)与班主任沟通,利用黑板报,专门展示班中的优秀探究成果。
(3)为每位学生设置探究成果袋,记录探究成果。
几年的科学实验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通过生活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时间上可以有很大的跨越性和延续性,在空间上可以有很大的拓展性和开放性,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在内容上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和重组性。
开展一些课外探究实验,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所学的环境中,激活了学生思维,激起了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探索,让他们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享受科学学习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可以让学生再次回到生动直观的探究实验情景中,解决许多没有理解透彻又难以说清的问题。把探究实验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更加深入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既深化认识,又培养学生尝试着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和生活。
开展课外探究实验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充满情趣和快乐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学科学、用科学。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从而促进每个孩子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① 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② 《科学实验活动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③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