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真教育的基本内涵
1.本真。“本真”,也可理解为“立本求真”。“立本”语出《中庸》“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和《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立本就是崇尚美德,追求至善。“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立本是求真的归宿,求真为了立本;同时,也只有注重立本,方可更好地求真。
2.本真教育。我们这里提的“本真教育”,是指以人为起点,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点,以教学实践为中介展开的实践。即学校以育人为本,师生以做人为本,要尊重客观,适应规律,以人为本,教人求真。本真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自主、自由、自觉发展的教育,是回归教育本质,促进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遵循师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彰显青春文化的教育。归纳起来,就是“坚持本色,解放智慧,追求真理,学做真人”。
二、“本真教育”理念下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背景
多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早在1999年,我们就已经在一些学科尝试开发了校本课程,例如,语文学科的《唐诗鉴赏》、音乐学科的《旅中歌声》等,其中研究性校本课程已经比较完善,并在大连最早召开了现场观摩会,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2002年,高中课改以来,我们在完成国家课程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的课程体系。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进行,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又确定了一些新的特色学科。学校以特色外语课程为主打,聘请外教及大外的教师开设外教口语、法、日、韩、西班牙等多个小语种课程。同时,开设了散打、健美操、合唱、生涯教育、科技制作等多门选修课程。迄今为止,学校先后承办了5项国家、省、市级校本课程相关课题,现共开发了近200门校本课程,构建了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体系,并多次在全市进行经验介绍。可以说,我校多年来努力开设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正是我们“本真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有力体现。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构建多样化的课程开发体系,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我校以“师生共建、动静结合、多元体验”为原则进行组合,现已形成了六大系列的校本课程,包括人文与科学类系列、体验成长·感悟人生系列、“透视”内心世界系列、实验操作类、探索研究类、竞赛辅导类。实现了八个结合和五化,具体包括校本课程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校本课程与各种社会资源整合;校本课程与数理化教学相结合;校本课程与艺体特长生培养相结合;校本课程与发明创造和专利申请相结合;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校本课程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国本课程的校本化;校本课程的网络化、电子化;艺体活动的课程化、校本化;德育活动的课程化、校本化;校园文化的课程化与校本化。
(二)改革课程教学方式,给师生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我们对校本课程提出了教学方式与方法要严格而灵活的要求,要求校本课的教学方式要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紧密相连;要合作开放,走出课堂,在社会大环境、大课堂中学习,要感觉现实生活中的哲理,使学生知识和情感同步发展;要走出自我,在群体合作中学习,让有相同智能倾向的学生可组合在一起,承担一个专题的学习任务,课外研究,课上汇报;要多运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由于教学方式开放自由,我校涌现了一大批学生乐于参与、主动研究的校本课程,如“化学与生活”、“演讲与口才基础” 、“数学思想”、“社交礼仪”、“武术——散打”等。
(三)活化校本课程管理,给师生更多的自主权。严格落实“四制”,即“选课制”、 “走班制”、“巡课制”、“导师制”。通过“选课制”,学校先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学生需求,学生自下而上上报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再由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自上而下选择开设哪些课程,再编制选课指导手册,组织师生和家长学习指导手册。“走班制”不利于学生管理,为此每次开课之前,学校都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与座位,任课教师人手一本《课堂学习过程观察记录本》,建立了以“课堂管理手册”为操作手段的课堂管理制度。校本“巡课制”,指学校派出专门的领导和值周教师对每个课堂进行检查、监督,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实施。“导师制”即“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三极管理制,学生在导师的辅导下自主选课、学习,这是做好个性化、个别化指导的必然手段。
四、特色课程建设的成果
1.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近百名生物、数学特长学生;并为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的优秀学生搭建了一条良好的发展渠道;学生的多项研究性学习成果,例如,“5.12汶川大地震”、“花盆农业”等获省、市级奖项;2008年到2014年,我校已有200多名学生的小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义工社团、天空文化站等多个社团被评为大连市优秀社团;学生自编自排的心理剧多次在大连市展演。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学生的个性也借助于这一平台得到了充分张扬。
2.提升了教师的素质。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了教师间的精诚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迄今为止,我校共有12名校本课教师获市级奖励,10门校本课程获得市级优秀校本课程,我校教师也陆续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校本课程相关论文。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打造了学校的特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校以开发优质校本课程为切入点实施特色课程改革,提升了我校的影响力,打造了学校的特色。兩年来,我校多次被邀请到区、市及同类院校进行经验介绍,并代表大连市高中到天津进行高中多样化发展经验交流,今年学校又被评为辽宁省课程改革先进校,这些使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本真。“本真”,也可理解为“立本求真”。“立本”语出《中庸》“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和《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立本就是崇尚美德,追求至善。“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立本是求真的归宿,求真为了立本;同时,也只有注重立本,方可更好地求真。
2.本真教育。我们这里提的“本真教育”,是指以人为起点,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点,以教学实践为中介展开的实践。即学校以育人为本,师生以做人为本,要尊重客观,适应规律,以人为本,教人求真。本真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自主、自由、自觉发展的教育,是回归教育本质,促进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遵循师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彰显青春文化的教育。归纳起来,就是“坚持本色,解放智慧,追求真理,学做真人”。
二、“本真教育”理念下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背景
多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早在1999年,我们就已经在一些学科尝试开发了校本课程,例如,语文学科的《唐诗鉴赏》、音乐学科的《旅中歌声》等,其中研究性校本课程已经比较完善,并在大连最早召开了现场观摩会,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2002年,高中课改以来,我们在完成国家课程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的课程体系。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进行,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又确定了一些新的特色学科。学校以特色外语课程为主打,聘请外教及大外的教师开设外教口语、法、日、韩、西班牙等多个小语种课程。同时,开设了散打、健美操、合唱、生涯教育、科技制作等多门选修课程。迄今为止,学校先后承办了5项国家、省、市级校本课程相关课题,现共开发了近200门校本课程,构建了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体系,并多次在全市进行经验介绍。可以说,我校多年来努力开设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正是我们“本真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有力体现。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构建多样化的课程开发体系,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我校以“师生共建、动静结合、多元体验”为原则进行组合,现已形成了六大系列的校本课程,包括人文与科学类系列、体验成长·感悟人生系列、“透视”内心世界系列、实验操作类、探索研究类、竞赛辅导类。实现了八个结合和五化,具体包括校本课程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校本课程与各种社会资源整合;校本课程与数理化教学相结合;校本课程与艺体特长生培养相结合;校本课程与发明创造和专利申请相结合;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校本课程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国本课程的校本化;校本课程的网络化、电子化;艺体活动的课程化、校本化;德育活动的课程化、校本化;校园文化的课程化与校本化。
(二)改革课程教学方式,给师生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我们对校本课程提出了教学方式与方法要严格而灵活的要求,要求校本课的教学方式要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紧密相连;要合作开放,走出课堂,在社会大环境、大课堂中学习,要感觉现实生活中的哲理,使学生知识和情感同步发展;要走出自我,在群体合作中学习,让有相同智能倾向的学生可组合在一起,承担一个专题的学习任务,课外研究,课上汇报;要多运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由于教学方式开放自由,我校涌现了一大批学生乐于参与、主动研究的校本课程,如“化学与生活”、“演讲与口才基础” 、“数学思想”、“社交礼仪”、“武术——散打”等。
(三)活化校本课程管理,给师生更多的自主权。严格落实“四制”,即“选课制”、 “走班制”、“巡课制”、“导师制”。通过“选课制”,学校先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学生需求,学生自下而上上报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再由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自上而下选择开设哪些课程,再编制选课指导手册,组织师生和家长学习指导手册。“走班制”不利于学生管理,为此每次开课之前,学校都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与座位,任课教师人手一本《课堂学习过程观察记录本》,建立了以“课堂管理手册”为操作手段的课堂管理制度。校本“巡课制”,指学校派出专门的领导和值周教师对每个课堂进行检查、监督,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实施。“导师制”即“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三极管理制,学生在导师的辅导下自主选课、学习,这是做好个性化、个别化指导的必然手段。
四、特色课程建设的成果
1.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近百名生物、数学特长学生;并为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的优秀学生搭建了一条良好的发展渠道;学生的多项研究性学习成果,例如,“5.12汶川大地震”、“花盆农业”等获省、市级奖项;2008年到2014年,我校已有200多名学生的小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义工社团、天空文化站等多个社团被评为大连市优秀社团;学生自编自排的心理剧多次在大连市展演。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学生的个性也借助于这一平台得到了充分张扬。
2.提升了教师的素质。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了教师间的精诚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迄今为止,我校共有12名校本课教师获市级奖励,10门校本课程获得市级优秀校本课程,我校教师也陆续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校本课程相关论文。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打造了学校的特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校以开发优质校本课程为切入点实施特色课程改革,提升了我校的影响力,打造了学校的特色。兩年来,我校多次被邀请到区、市及同类院校进行经验介绍,并代表大连市高中到天津进行高中多样化发展经验交流,今年学校又被评为辽宁省课程改革先进校,这些使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