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主要用于核定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规模,确定限制、停止招生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并对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进行监测。本报告第一部分分析了近6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办学条件指标情况,这些指标数据的变化动态地反映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基本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新的情况;第二部分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同时也对同类高校全面分析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信息化程度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办学条件;指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刘永林(1978-),男,江西赣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校办公室,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法学、行政法学研究;林国策(1967-),男,山东牟平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校办公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北京 100192)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是衡量学校办学状况和确定年度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核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办学条件》和《“红”、“黄”牌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教计[1996]154号),明确规定普通高校的办学条件要求与标准,并规定以《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以下简称高基报表)为依据测算各校的办学条件达标情况。未达标高校的招生规模将受到限制,甚至停止招生。这些规定和办法为各级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监控高校办学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有效推进了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与时俱进地建立更加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和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2004年,教育部在专题研究、征求意见、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上述标准进行重新修订,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以下简称《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主要用于核定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规模,确定限制、停止招生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并对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进行监测。《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加强宏观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办学条件改善和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由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监测办学条件指标两部分组成。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包括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等,这些指标是衡量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核定年度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包括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生均年进书量等,这些指标是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补充,为全面分析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和引进社会监督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这些指标数据的变化还可动态地反映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新情况,对提高教学质量和高等学校信息化程度等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在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基础上组建而成。教育部于2004年5月18日批准筹建,历时4年,2008年3月26日,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前的2004~2008年间的4个学年,高基报表以及在此基础上测算的基本办学条件,仍然是以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名义进行的。本分析报告主要目的在于反映2004年以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筹建期间、正式成立后学校改善、更新办学条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况分析,故将筹建期间原两校的高基报表数据进行了合成,测算出筹建状态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办学条件指标,与2008/2009学年、2009/2010学年高基报表以及在此基础上测算的基本办学条件相统一。
本分析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近6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办学条件指标情况分析;第二部分是关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近6年办学条件指标情况分析
1.师资队伍规模稳步增长,学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确立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强化聘任、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造就名师”的工作思路,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精心构筑人才成长机制和事业发展平台,师资队伍规模稳步增长,学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较好地满足了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发展的需要。
(1)生师比。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采取有力措施,建设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规模不断扩大,从2004/2005学年599人增加到2009/2010学年778人,增长23.01%,年平均增长3.83%。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式,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层次,全日制本科生基本稳定,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发展,成人夜大、业余班学生稳中有降,成人脱产班学生逐年减少直至停招,折合在校学生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近6年,在教师总数逐年递增、折合在校学生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生师比不断下降,比例更趋合理。其中,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四个学年折合在校学生人数基本保持稳定,生师比下降的主因是教师总数量的上升,而2008/2009学年和2009/2010学年折合在校生学生数明显下降,导致生师比又大幅下降(见图1)。
(2)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坚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全力支持教师在职进修或攻读高一级学位,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近6年,随着引进高层次专任教师以及提高学位层次教师的数量稳步增长,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长率高达15.18%。2009/2010学年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已达68.77%,远远超过合格标准30个百分点,专任教师的学位结构大大优化(见图2)。
(3)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积极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合理配置教师高级职务岗位,优先保证重点,重视基础教学,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近6年,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数量基本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从2004/2005学年的36.06%上升到2009/2010学年的41.13%,增长比例5.07%。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呈现折线状态,主要原因是原定于2007/2008学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务的工作推迟至2008/2009学年,以及2009/2010学年达到退休年龄的高级职务教师数量较多(见图3)。
2.着力开拓校内外校舍资源,总量有所增加,配置逐步优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重视教学条件的建设、改善,多渠道筹措资金,新建学生公寓,外购土地和房产,优化各类设施资源配置,教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教室、实验室、宿舍等设施条件较为完善,运行状态好,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
(1)生均占地面积。充分利用校内外校舍资源,清河小营校区、健翔桥校区、清河校区、金台路校区、酒仙桥校区和昌平校区(非学校产权)6个校区占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由于全日制学生中成人脱产学生的逐年减少直至停招,6年来全日制学生数逐年递减,同时学校为拓展办学空间购买外单位土地和房产,从而前5年生均占地面积(含非学校产权)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由于2009/2010学年学校因撤销花乡成人脱产教学点(非学校产权),占地面积锐减,因此,2009/2010学年生均占地面积(含非学校产权)有所下降,但2009/2010学年生均占地面积(不含非学校产权)却稍有上升(见图4)。
(2)生均宿舍面积。6年来,由于办学资源紧张,筹资新建学生公寓、租用外单位房屋、优化资源配置,再加上全日制学生数的逐年下降,生均宿舍面积(含非学校产权)基本呈平稳上升趋势,生均宿舍面积(含非学校产权)总体平稳。由于客观原因,直至2009/2010学年,学校生均宿舍面积(不含非学校产权)才6.11平方米,仍然没有达到合格标准6.5平方米。但是生均宿舍面积(含非学校产权)6年来均达到合格标准6.5平方米(见图5)。
(3)生均教学行政用房。6年来,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含非学校产权)因购入新增以及盘活新增从109491平方米增加到118108平方米,增加近万平方米。另外,由于全日制在校学生逐年下降,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含非学校产权)从8.45平方米增加到10.24平方米,涨幅达到21.18%,但由于原本学校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基础薄弱,距合格标准的16平方米还有很大差距(见图6)。
(4)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6年来,面对紧张的办学资源,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翻新、改扩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加上购入的教学行政用房和全日制学生数的逐年下降,学校从2004/2005学年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及语音实验室座位为合格标准的14.97倍,上升至2009/2010学年的24.22倍,学生拥有非常宽松的学习场所(见图7)。
3.不断增加和更新教学科研设备,配备比较完善,总值大幅增长
6年来,努力构建国家、市、校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系,不断增加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投入,配备进一步完善,总值增长较快,良好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一批特色较强的专业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
(1)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在上级专项经费的支持下,生均科研仪器设备值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截至2009/2010学年,生均科研仪器设备值已经达到17109.82元,是合格标准的342.20%,并远远高于合格标准的5000元/生,较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有效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见图8)。
(2)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6年来,由于2005/2006学年和2009/2010学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专项经费安排分别较上一年大幅减少,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稳步增长的情况下,2005/2006学年和2009/2010学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有大幅度的下降。总体表明,近年来学校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力度较大,较好地满足了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见图9)。
(3)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6年来,基于理工科学校的特点,在用计算机作为教与学的手段方面较为普遍,学校投入计算机设备经费较大,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趋势总体上升。学校于2005/2006学年和2008/2009学年,因计算机使用寿命报废和正常更新淘汰的计算机台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因而2005/2006学年和2008/2009学年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呈下降趋势。截至2009/2010学年,学校百名学生配教学计算机台数达到47.2台,大大超过合格标准的10台(见图10)。
4.图书资源逐年递增,增长幅度比较缓慢
(1)生均图书。6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图书资源建设经费投入,仅纸质图书一项净增20万册。图书资源6年来除2005/ 2006学年稍有下降外,呈逐年递增趋势,绝对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年均增幅较小。截至2009/2010学年,生均图书64.76册,离合格标准80册还有较大差距(见图11)。
(2)生均年进书量。6年来,由于图书资源建设经费各年度投入不均衡,生均年进图书量呈现出正弦曲线特征,2005/2006学年和2009/2010学年有大幅度的下降,而2006/2007学年、2007/2008和2008/2009学年生均年进图书量呈现弧线增长(见图12)。
二、关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按教育部规定属于工科院校,下面按工科院校相关办学条件指标标准衡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办学条件指标情况(见表1)。
在上述12个办学条件指标中,近6年,生师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图书、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年进书量5个指标有未达到合格标准的学年,通过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拓展办学空间、加大资金投入等途径,生师比、生均年进书量两个指标很快达到合格标准,但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图书和生均占地面积3个指标6年来均未达标。生均教学行政用房6年来略有增长,但基本在10平方米以下,离合格标准差6平方米以上;生均图书6年来从44.09册增长到64.76册,离80册的合格标准尚差近15.24册;生均占地面积(含非学校产权)6年来基本保持在30平方米,距59平方米的标准尚差近一倍。生均图书未达合格标准主要原因在于近6年学校快速发展而经费有限,未能在短时间内给予图书资源建设方面以足够的经费;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含非学校产权)、生均占地面积(含非学校产权)未达合格标准主要原因是学校基本建设资金不足,现有校区周边拓展空间有限;同时,尽管学校尽了相当大的努力,努力推进新校区建设等各项工作,但由于客观原因导致新校区尚未建成,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占地面积比组建新大学初期只有小幅增长。办学空间的狭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成为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6年达标的其他7个指标中,伴随大学筹建和新大学新阶段的新发展,都增长较快,直接反映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6年来在办学条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中提出了今后几年“综合办学实力稳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并早日达到国内同类高校的一流水平”的目标,诚然,今后几年力争达到“办学条件一流”是题中应有之义。鉴于此,今后几年,学校不但要加大经费投入到图书资源建设中和建成新校区,生均图书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和生均占地面积指标尽快达到合格标准,而且要全面加强办学条件建设,将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水平和监测办学条件指标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力争达到一流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分析报告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努力开拓财源,增强办学实力
全球性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高等教育新形势对学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在人才队伍、办学空间、制度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争创全国同类一流高校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基本由上级财政根据生均拨款,在学生规模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除非生均定额标准大幅上调,否则学校在事业经费方面无增收的可能。另外,当前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收入,在学生规模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学校自筹经费的学费来源也无增收的可能。因此,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经济实力薄弱、办学经费紧张未来将成为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瓶颈”,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尽快壮大学校的经济实力刻不容缓。
要在继续努力争取上级更多专项经费支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把握和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大力增加教育服务创收;要努力拓展社会捐赠筹资渠道,探索形成有效的筹资机制,推动校友捐资和社会捐赠活动的开展;要继续积极开拓共建渠道,为学校争取形式多样的有形与无形资源;要高度重视科研经费在增加学校经济实力、增强资金周转能力方面发挥的独特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综合实力,保持科学研究持续上规模、上层次;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积极发展科技产业,促进成果转化,努力为创造经济效益、增加经济实力作出贡献。
2.继续稳定学生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要继续坚持将更多的办学资源投入到本科教育、稳定普通本科生培养规模的同时,控制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在学生规模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加大教学投入,使生均四项经费稳步增长,教学基本设施更加完善,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巩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不断优化学位、职称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建设一支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标准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根据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总数800人左右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教师职务比例达到5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75%”的目标,近几年,专任教师绝对数必须新增20人左右,具有高级教师职务比例增长8.87%,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增长6.11%。学校要正确处理好教师队伍质和量的关系,在专任教师数量逐步上升、生师比日趋下降的同时,不断提高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和具有高级教师职务的比例,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上升。
3.努力改善现有办学条件,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
6年来,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尽管通过购买、新建、优化配置等方式,使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占地面积、宿舍面积有所增加,但是办学空间狭小、房地产资源紧张的局面仍然未得到有效缓解。在新校区建成前,学校要继续在上级的支持下,充分挖掘现有办学潜力,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到学校基本建设中。通过新建、租赁等方式增加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占地面积和宿舍面积,以最大的努力缩小生均宿舍面积(不含非学校产权)、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占地面积等办学条件指标与合格标准的差距,最大限度地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与环境。
要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并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教学用计算机的经费投入集中到更新和优化上来,争取配备更加高级、更加精良、更加尖端的设备和性能优良、配置先进的计算机,努力建设一流的实验室。要充分发挥现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的效用,合理更新,优化配置,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要科学合理规划图书资源经费投入,争取在近两年购置大批图书,将生均图书从64.76册增加到合格标准80册后,保持年均稳定的经费投入,确保生均年进书量逐年增长。
继续把新校区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已经完成大量关键性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工程尽早立项、开工。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新校区建设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力争早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校园,尽快达到一流办学条件。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办学条件;指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刘永林(1978-),男,江西赣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校办公室,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法学、行政法学研究;林国策(1967-),男,山东牟平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校办公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北京 100192)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是衡量学校办学状况和确定年度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核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办学条件》和《“红”、“黄”牌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教计[1996]154号),明确规定普通高校的办学条件要求与标准,并规定以《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以下简称高基报表)为依据测算各校的办学条件达标情况。未达标高校的招生规模将受到限制,甚至停止招生。这些规定和办法为各级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监控高校办学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有效推进了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与时俱进地建立更加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和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2004年,教育部在专题研究、征求意见、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上述标准进行重新修订,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以下简称《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主要用于核定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规模,确定限制、停止招生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并对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进行监测。《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加强宏观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办学条件改善和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由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监测办学条件指标两部分组成。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包括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等,这些指标是衡量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核定年度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包括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生均年进书量等,这些指标是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补充,为全面分析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和引进社会监督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这些指标数据的变化还可动态地反映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新情况,对提高教学质量和高等学校信息化程度等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在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基础上组建而成。教育部于2004年5月18日批准筹建,历时4年,2008年3月26日,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前的2004~2008年间的4个学年,高基报表以及在此基础上测算的基本办学条件,仍然是以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名义进行的。本分析报告主要目的在于反映2004年以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筹建期间、正式成立后学校改善、更新办学条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况分析,故将筹建期间原两校的高基报表数据进行了合成,测算出筹建状态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办学条件指标,与2008/2009学年、2009/2010学年高基报表以及在此基础上测算的基本办学条件相统一。
本分析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近6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办学条件指标情况分析;第二部分是关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近6年办学条件指标情况分析
1.师资队伍规模稳步增长,学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确立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强化聘任、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造就名师”的工作思路,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精心构筑人才成长机制和事业发展平台,师资队伍规模稳步增长,学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较好地满足了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发展的需要。
(1)生师比。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采取有力措施,建设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规模不断扩大,从2004/2005学年599人增加到2009/2010学年778人,增长23.01%,年平均增长3.83%。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式,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层次,全日制本科生基本稳定,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发展,成人夜大、业余班学生稳中有降,成人脱产班学生逐年减少直至停招,折合在校学生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近6年,在教师总数逐年递增、折合在校学生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生师比不断下降,比例更趋合理。其中,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四个学年折合在校学生人数基本保持稳定,生师比下降的主因是教师总数量的上升,而2008/2009学年和2009/2010学年折合在校生学生数明显下降,导致生师比又大幅下降(见图1)。
(2)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坚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全力支持教师在职进修或攻读高一级学位,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近6年,随着引进高层次专任教师以及提高学位层次教师的数量稳步增长,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长率高达15.18%。2009/2010学年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已达68.77%,远远超过合格标准30个百分点,专任教师的学位结构大大优化(见图2)。
(3)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积极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合理配置教师高级职务岗位,优先保证重点,重视基础教学,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近6年,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数量基本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从2004/2005学年的36.06%上升到2009/2010学年的41.13%,增长比例5.07%。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呈现折线状态,主要原因是原定于2007/2008学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务的工作推迟至2008/2009学年,以及2009/2010学年达到退休年龄的高级职务教师数量较多(见图3)。
2.着力开拓校内外校舍资源,总量有所增加,配置逐步优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重视教学条件的建设、改善,多渠道筹措资金,新建学生公寓,外购土地和房产,优化各类设施资源配置,教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教室、实验室、宿舍等设施条件较为完善,运行状态好,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
(1)生均占地面积。充分利用校内外校舍资源,清河小营校区、健翔桥校区、清河校区、金台路校区、酒仙桥校区和昌平校区(非学校产权)6个校区占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由于全日制学生中成人脱产学生的逐年减少直至停招,6年来全日制学生数逐年递减,同时学校为拓展办学空间购买外单位土地和房产,从而前5年生均占地面积(含非学校产权)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由于2009/2010学年学校因撤销花乡成人脱产教学点(非学校产权),占地面积锐减,因此,2009/2010学年生均占地面积(含非学校产权)有所下降,但2009/2010学年生均占地面积(不含非学校产权)却稍有上升(见图4)。
(2)生均宿舍面积。6年来,由于办学资源紧张,筹资新建学生公寓、租用外单位房屋、优化资源配置,再加上全日制学生数的逐年下降,生均宿舍面积(含非学校产权)基本呈平稳上升趋势,生均宿舍面积(含非学校产权)总体平稳。由于客观原因,直至2009/2010学年,学校生均宿舍面积(不含非学校产权)才6.11平方米,仍然没有达到合格标准6.5平方米。但是生均宿舍面积(含非学校产权)6年来均达到合格标准6.5平方米(见图5)。
(3)生均教学行政用房。6年来,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含非学校产权)因购入新增以及盘活新增从109491平方米增加到118108平方米,增加近万平方米。另外,由于全日制在校学生逐年下降,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含非学校产权)从8.45平方米增加到10.24平方米,涨幅达到21.18%,但由于原本学校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基础薄弱,距合格标准的16平方米还有很大差距(见图6)。
(4)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6年来,面对紧张的办学资源,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翻新、改扩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加上购入的教学行政用房和全日制学生数的逐年下降,学校从2004/2005学年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及语音实验室座位为合格标准的14.97倍,上升至2009/2010学年的24.22倍,学生拥有非常宽松的学习场所(见图7)。
3.不断增加和更新教学科研设备,配备比较完善,总值大幅增长
6年来,努力构建国家、市、校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系,不断增加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投入,配备进一步完善,总值增长较快,良好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一批特色较强的专业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
(1)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在上级专项经费的支持下,生均科研仪器设备值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截至2009/2010学年,生均科研仪器设备值已经达到17109.82元,是合格标准的342.20%,并远远高于合格标准的5000元/生,较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有效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见图8)。
(2)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6年来,由于2005/2006学年和2009/2010学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专项经费安排分别较上一年大幅减少,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稳步增长的情况下,2005/2006学年和2009/2010学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有大幅度的下降。总体表明,近年来学校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力度较大,较好地满足了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见图9)。
(3)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6年来,基于理工科学校的特点,在用计算机作为教与学的手段方面较为普遍,学校投入计算机设备经费较大,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趋势总体上升。学校于2005/2006学年和2008/2009学年,因计算机使用寿命报废和正常更新淘汰的计算机台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因而2005/2006学年和2008/2009学年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呈下降趋势。截至2009/2010学年,学校百名学生配教学计算机台数达到47.2台,大大超过合格标准的10台(见图10)。
4.图书资源逐年递增,增长幅度比较缓慢
(1)生均图书。6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图书资源建设经费投入,仅纸质图书一项净增20万册。图书资源6年来除2005/ 2006学年稍有下降外,呈逐年递增趋势,绝对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年均增幅较小。截至2009/2010学年,生均图书64.76册,离合格标准80册还有较大差距(见图11)。
(2)生均年进书量。6年来,由于图书资源建设经费各年度投入不均衡,生均年进图书量呈现出正弦曲线特征,2005/2006学年和2009/2010学年有大幅度的下降,而2006/2007学年、2007/2008和2008/2009学年生均年进图书量呈现弧线增长(见图12)。
二、关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按教育部规定属于工科院校,下面按工科院校相关办学条件指标标准衡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办学条件指标情况(见表1)。
在上述12个办学条件指标中,近6年,生师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图书、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年进书量5个指标有未达到合格标准的学年,通过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拓展办学空间、加大资金投入等途径,生师比、生均年进书量两个指标很快达到合格标准,但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图书和生均占地面积3个指标6年来均未达标。生均教学行政用房6年来略有增长,但基本在10平方米以下,离合格标准差6平方米以上;生均图书6年来从44.09册增长到64.76册,离80册的合格标准尚差近15.24册;生均占地面积(含非学校产权)6年来基本保持在30平方米,距59平方米的标准尚差近一倍。生均图书未达合格标准主要原因在于近6年学校快速发展而经费有限,未能在短时间内给予图书资源建设方面以足够的经费;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含非学校产权)、生均占地面积(含非学校产权)未达合格标准主要原因是学校基本建设资金不足,现有校区周边拓展空间有限;同时,尽管学校尽了相当大的努力,努力推进新校区建设等各项工作,但由于客观原因导致新校区尚未建成,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占地面积比组建新大学初期只有小幅增长。办学空间的狭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成为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6年达标的其他7个指标中,伴随大学筹建和新大学新阶段的新发展,都增长较快,直接反映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6年来在办学条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中提出了今后几年“综合办学实力稳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并早日达到国内同类高校的一流水平”的目标,诚然,今后几年力争达到“办学条件一流”是题中应有之义。鉴于此,今后几年,学校不但要加大经费投入到图书资源建设中和建成新校区,生均图书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和生均占地面积指标尽快达到合格标准,而且要全面加强办学条件建设,将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水平和监测办学条件指标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力争达到一流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分析报告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努力开拓财源,增强办学实力
全球性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高等教育新形势对学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在人才队伍、办学空间、制度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争创全国同类一流高校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基本由上级财政根据生均拨款,在学生规模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除非生均定额标准大幅上调,否则学校在事业经费方面无增收的可能。另外,当前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收入,在学生规模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学校自筹经费的学费来源也无增收的可能。因此,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经济实力薄弱、办学经费紧张未来将成为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瓶颈”,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尽快壮大学校的经济实力刻不容缓。
要在继续努力争取上级更多专项经费支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把握和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大力增加教育服务创收;要努力拓展社会捐赠筹资渠道,探索形成有效的筹资机制,推动校友捐资和社会捐赠活动的开展;要继续积极开拓共建渠道,为学校争取形式多样的有形与无形资源;要高度重视科研经费在增加学校经济实力、增强资金周转能力方面发挥的独特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综合实力,保持科学研究持续上规模、上层次;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积极发展科技产业,促进成果转化,努力为创造经济效益、增加经济实力作出贡献。
2.继续稳定学生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要继续坚持将更多的办学资源投入到本科教育、稳定普通本科生培养规模的同时,控制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在学生规模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加大教学投入,使生均四项经费稳步增长,教学基本设施更加完善,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巩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不断优化学位、职称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建设一支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标准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根据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总数800人左右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教师职务比例达到5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75%”的目标,近几年,专任教师绝对数必须新增20人左右,具有高级教师职务比例增长8.87%,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增长6.11%。学校要正确处理好教师队伍质和量的关系,在专任教师数量逐步上升、生师比日趋下降的同时,不断提高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和具有高级教师职务的比例,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上升。
3.努力改善现有办学条件,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
6年来,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尽管通过购买、新建、优化配置等方式,使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占地面积、宿舍面积有所增加,但是办学空间狭小、房地产资源紧张的局面仍然未得到有效缓解。在新校区建成前,学校要继续在上级的支持下,充分挖掘现有办学潜力,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到学校基本建设中。通过新建、租赁等方式增加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占地面积和宿舍面积,以最大的努力缩小生均宿舍面积(不含非学校产权)、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占地面积等办学条件指标与合格标准的差距,最大限度地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与环境。
要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并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教学用计算机的经费投入集中到更新和优化上来,争取配备更加高级、更加精良、更加尖端的设备和性能优良、配置先进的计算机,努力建设一流的实验室。要充分发挥现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的效用,合理更新,优化配置,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要科学合理规划图书资源经费投入,争取在近两年购置大批图书,将生均图书从64.76册增加到合格标准80册后,保持年均稳定的经费投入,确保生均年进书量逐年增长。
继续把新校区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已经完成大量关键性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工程尽早立项、开工。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新校区建设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力争早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校园,尽快达到一流办学条件。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