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公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总体水平。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小公民教育作为我园校本建设的重点,在“小公民课程”的建构、开展与实施方面,不仅需要考虑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教育的取向,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更要在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上下工夫。结合幼儿园的实际,立足于当今幼儿发展的需求,将“让孩子当下得益、终身受益,成为具有责任担当的小公民”作为我们的课程理念,我们开展了“极地研究馆写生”系列活动,旨在充分发挥课程活动的重要作用,培养金童小公民的综合素质。
一、开展“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意义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金桥路,和金童幼儿园相隔不远,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和保障业务中心。研究所负责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等闻名遐迩。当老师们接收到由家长发起的来自极地研究中心的活动邀请时,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可以籍此活动,丰富我园的小公民课程,提升幼儿的小公民素质。
1.以南极为种子,萌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前期的“杨博士说南极”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对南极的莫大兴趣。教师们经讨论,决定结合“动物大世界”主题活动,重新调整活动预设,以引发幼儿对南极,对南极动物、对南极科学考察等探究的兴趣,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科学探索的种子,萌生做“金童小博士”的愿望。
2.以写生为手段,萌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激情
体验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活动实施中,我们注重将活动与亲子美术、亲子阅读等联系起来。让孩子在和家长一起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真实而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并产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情感、提升能力经验。
3.以画展为载体,萌发幼儿对家国热爱的情怀
在幼儿亲历的过程中,我们所关心的不仅是幼儿可以通过活动获得多少南极知识、认识多少南极事物,更是关注活动能给予幼儿带来的学习、探究、表达、参与和交流等机会,鼓励他们用记录、创作等方式来展示“心中的极地家园”,并为祖国极地科考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萌发爱祖国、爱科学家的情感。
二、开展“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实践
1.参观访问法
参观访问法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幼儿到有关场域参观访问以求使幼儿得到启发,开拓视野,拓展知识面的一种培养方法。到极地博物馆参观、写生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在写生“博物馆里最牛的展品”的活动中,让幼儿以探秘者的身份进入“博物馆”在参观写生的过程中,要求幼儿自己去寻找、思考、发现和记录,遇到问题还要求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这样的氛围下,能够引发幼儿的独立意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帮助幼儿梳理所得并从中获得新的体验、新的知识。
如:参观极地博物馆——写生“博物馆里最牛的展品”
极地研究中心有以“南极探险”为主题的小小博物馆,里面珍藏了许多南极动植物的标本,有关于南极的影视和声光资源还有南极科考队所用的船舶、工具的实物以及记录各类科考活动的微缩模型。
活动中老师带领幼儿仔细观看,让孩子自己去解读每件物品,感受不同展品带来的信息。遇到有不明白的,就去采访跟随的博物馆讲解员。博物馆里有不同企鹅的标本,有南极熊的雕塑,有雪龙号的微缩模型,有极地科学家工作用的各类专业工具,有来自于极地下采集的冰层的模型、有极地研究获得的各类奖章、奖杯和奖品……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崭新的,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神奇的。孩子们在观察了解时,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力是不同的,他们能试着根据展品想象出无数个展品背后的故事。当看到猜不透的物品时,孩子们会去询问讲解员阿姨,大家都闭起了嘴巴,認真地听着,想象着那一幅幅遥远的画面。
经过此次参观访问,孩子们对于极地研究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写生的时候,孩子们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对照着,认认真真地边观察边记录。画完后,每个孩子都抢着来介绍,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参观访问法在组织幼儿写生活动中是很有必要的,给幼儿留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去欣赏,提出问题,获得新的经验。借助参观的机会,幼儿能较容易地获得直接经验,加上直观的询问,幼儿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展品,为之后活动中幼儿的创作埋了伏笔。因此,在幼儿写生活动中,参观访问法对小公民素质的提升有着促进的作用。
2.情感渗透法
情感策略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在“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的引领下,培养幼儿绘画欣赏兴趣的发展性应该意识到幼儿是有情感、有思维的独立个体。到极地研究中心实地参观、写生就是一次成功的体验。
极地研究中心草坪上的装饰物不是雕塑也不是花草,而是极具纪念意义的科考实物。让幼儿徜徉其中,听到的是一个个惊呼,一声声呼唤。在这里,孩子们体验到的是惊奇,是震撼。
如:极地户外馆写生——“那些超大型的家伙”
在极地研究中心的草地上、花园中,有很多“雪龙号”考察船上退役的物品,比如船上的铁锚、卡特推土挖掘机、救生船、南极石等等。这些实物,对孩子来说真是超级大的家伙,他们兴致勃勃地仔细凑到一件件展品前,恨不得爬到挖掘机上,钻到小船里。教师担当了讲解员,详细地向幼儿讲解这些物品的用处,仔细分析这些物品各个部位的用处,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甚至闻一闻,以此来加深了解。此外,教师还引发幼儿联想科学家的活动,让他们想象自己如果是科学家,会利用这些工具做什么,真正的科学家会员利用这些工具做什么?通过情感的渲染,幼儿在写生的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情感,更加认真地用画笔记录。 幼儿的写生是稚嫩的,画笔下的记录虽然并不细致形象,但可以看出,他们把自己能看到感受到的都记录了下来,只是老师们觉得这还不够。回到幼儿园,老师组织孩子们针对写生作品,进行了二次创作。在二次创作中,孩子们把自己和同伴、父母、老师、科学家等人物加进了作品中。在幼儿的画上可以看到,孩子们登上了雪龙号,有人开着挖掘机、有人在研究企鹅、有人在带领小伙伴参观、有人在和科学家一起研究冻土……在这些二次创作中,幼儿展开了想象,作品由于人物的加入生动形象,具有故事性。
在写生记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写生对象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并将这些情绪情感传达给幼儿,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这种情感,从而促进情绪体验。这些情感体验有惊奇,有喜悦,有感动,有敬佩,还可能包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等等。因此,在幼儿写生活动中,情感渗透法对小公民素质的提升有着推动的作用。
3.情境烘托法
情景烘托法是指创设一定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引导幼儿观察产生共鸣,以达到预想效果的一种方法。创设与极地探究相匹配的情境,让幼儿进入相应的情境,孩子们能较快地投入以“心中的极地家园”为主题写生活动中。
在 “极地探究画展”等活动中,让幼儿置身相应的氛围,身临其境地感受与极地相关的画作中,有着渲染氛围,增强孩子的感受力的作用。
如:极地博物馆亲子画展——“心中的极地家园”
“心中的极地家园”——金童娃娃探极地主题画展,是在上述背景下诞生的。教师们引导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从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收集关于极地的知识,可以围绕极地的主题,自主选择。如:可以是科普式的,例雪龙号的旅行、南极的动物、冰川下有什么等;可以是游记式的,例南极游、奇妙的南极、奇妙的极地;可以是主题式的,例南极企鹅、南极的冰川、北极熊等;可以是创想式的,例给企鹅的礼物、北极熊的梦想等。作品形式建议采用剪剪、折折、贴贴、画画等形式来表达。其中有亲子创作的对“极地家园”的创想,也有亲子对“极地家园”探究的所思所得。
在前期的铺垫下,“心中的极地家园”收到了大量的作品。例如:有孩子以小报的形式记录这段时间所思所想,有不少孩子画了极地的冰屋,羡慕在南极能用冰来建造房子;有孩子画了各种各样的南极动物,了解到南极除了企鹅,还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孩子以创意手工的形式来记录南极的地貌和动植物,泡沫可以当做冰,石头上描描画画就成了企鹅,用彩泥捏捏、用纸折折画画也能做出形态各异的企鹅……这些作品脑洞大开,反映出的是孩子们对极地家园的了解。
画展中,地面是教师用孩子们的作品和大型的北极熊模型布置的立体的创意制作区,走廊空间是从梁上垂下的幼儿绘画作品,“心中的极地家园”尽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孩子们的作品。走在画展中间,孩子们不时停下脚步,观看、欣赏、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拿出写生板和纸笔,记录下画展的某个瞬间。
在“心中的极地家园”活动中,教师运用情境烘托法,通过环境的熏染,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美术作品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容易地投入和参与其中。因此,在幼儿写生活动中,情境烘托法对小公民素质的培养起着推进的作用。
三、开展“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注意点
1.以适切的目标来引领
教师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时,需以适切的目标来引领。“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中教师充分考虑参加活动幼儿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发展情况,找出适合的培养方法。比如参与活动的幼儿对极地研究中心有无了解的兴趣?对中国的极地科学探究有无已有经验?是否喜欢写生活动?写生能力发展如何?等等。掌握幼儿已有发展水平后,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比如:发现幼儿对极地研究中心的活动知之甚少,兴趣不够,老师就邀请极地研究中心的博士来为大家做讲座。在前期与博士的沟通中,教师发现已有的讲稿太成人化,太深奥,不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于是与博士沟通,提出讲座要适合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图、视频多一些,理论的部分只要浅显的幼儿能理解的,穿插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之后,博士的讲座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好地激发起了幼儿探究的兴趣,从中可以看出,适切的目标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过程中的重要性。
2.以多元的形式来组织
教师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时,需以多元的形式来组织。“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形式上采用了多元化的方式。如:通过欣赏写生作品来了解不同的写生方法;通过前期的校園写生把握写生的具体方法;通过看照片仿写生,增强幼儿对写生的理解;通过对极地研究中心的实地写生,进一步加强幼儿的观察、发现、概括能力。教师在组织幼儿写生的过程中,采用个人写生、小组合作写生等形式开展。又如:发现幼儿具有一定的写生能力后,老师在引导其写生的过程中,增加了在写生作品上二次创作的活动,为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萌发对美术的兴趣及对极地研究的憧憬,也为后续的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以多元的形式来组织幼儿的写生活动,能使活动更加丰富有趣,更吸引幼儿,从中可以看出,多元的形式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过程中的推进性。
3. 以渗透的方式来影响
教师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时,需以情感渗透的方式来影响。“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中,教师能注重活动中各种情感的渗透。考虑到情感体验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活动实施中,教师注重将家长参与融入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极地写生活动,使幼儿获得亲子交流沟通的快乐;将南极探险科学家的趣事融入极地写生活动,使幼儿产生对科学家钦佩、尊敬的情感,并为祖国极地科考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将实地记录和创意想象加入活动中,使幼儿在联想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在和极地科学家连线的活动中,幼儿和千里之外的科学家面对面地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南极探究的兴趣,萌发了幼儿爱南极、爱科学家、爱祖国的情感。从活动中可以看到,以情感渗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影响幼儿小公民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极地研究馆写生”的实践活动对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以“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对幼儿进行小公民素质的培养,只是我园小公民素质培养中很小的一环。作为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小公民素质的培养不是通过一个环节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一次活动就能达成目标的,而是需要各个环节整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影响才能实现。我园近几年来在小公民素养教育方面已作出种种尝试,已将提高幼儿的公民素质当做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师要不断精进和提高,把其当作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不断优化,使幼儿的小公民素养在活动中不断提升。
一、开展“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意义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金桥路,和金童幼儿园相隔不远,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和保障业务中心。研究所负责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等闻名遐迩。当老师们接收到由家长发起的来自极地研究中心的活动邀请时,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可以籍此活动,丰富我园的小公民课程,提升幼儿的小公民素质。
1.以南极为种子,萌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前期的“杨博士说南极”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对南极的莫大兴趣。教师们经讨论,决定结合“动物大世界”主题活动,重新调整活动预设,以引发幼儿对南极,对南极动物、对南极科学考察等探究的兴趣,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科学探索的种子,萌生做“金童小博士”的愿望。
2.以写生为手段,萌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激情
体验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活动实施中,我们注重将活动与亲子美术、亲子阅读等联系起来。让孩子在和家长一起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真实而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并产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情感、提升能力经验。
3.以画展为载体,萌发幼儿对家国热爱的情怀
在幼儿亲历的过程中,我们所关心的不仅是幼儿可以通过活动获得多少南极知识、认识多少南极事物,更是关注活动能给予幼儿带来的学习、探究、表达、参与和交流等机会,鼓励他们用记录、创作等方式来展示“心中的极地家园”,并为祖国极地科考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萌发爱祖国、爱科学家的情感。
二、开展“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实践
1.参观访问法
参观访问法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幼儿到有关场域参观访问以求使幼儿得到启发,开拓视野,拓展知识面的一种培养方法。到极地博物馆参观、写生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在写生“博物馆里最牛的展品”的活动中,让幼儿以探秘者的身份进入“博物馆”在参观写生的过程中,要求幼儿自己去寻找、思考、发现和记录,遇到问题还要求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这样的氛围下,能够引发幼儿的独立意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帮助幼儿梳理所得并从中获得新的体验、新的知识。
如:参观极地博物馆——写生“博物馆里最牛的展品”
极地研究中心有以“南极探险”为主题的小小博物馆,里面珍藏了许多南极动植物的标本,有关于南极的影视和声光资源还有南极科考队所用的船舶、工具的实物以及记录各类科考活动的微缩模型。
活动中老师带领幼儿仔细观看,让孩子自己去解读每件物品,感受不同展品带来的信息。遇到有不明白的,就去采访跟随的博物馆讲解员。博物馆里有不同企鹅的标本,有南极熊的雕塑,有雪龙号的微缩模型,有极地科学家工作用的各类专业工具,有来自于极地下采集的冰层的模型、有极地研究获得的各类奖章、奖杯和奖品……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崭新的,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神奇的。孩子们在观察了解时,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力是不同的,他们能试着根据展品想象出无数个展品背后的故事。当看到猜不透的物品时,孩子们会去询问讲解员阿姨,大家都闭起了嘴巴,認真地听着,想象着那一幅幅遥远的画面。
经过此次参观访问,孩子们对于极地研究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写生的时候,孩子们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对照着,认认真真地边观察边记录。画完后,每个孩子都抢着来介绍,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参观访问法在组织幼儿写生活动中是很有必要的,给幼儿留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去欣赏,提出问题,获得新的经验。借助参观的机会,幼儿能较容易地获得直接经验,加上直观的询问,幼儿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展品,为之后活动中幼儿的创作埋了伏笔。因此,在幼儿写生活动中,参观访问法对小公民素质的提升有着促进的作用。
2.情感渗透法
情感策略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在“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的引领下,培养幼儿绘画欣赏兴趣的发展性应该意识到幼儿是有情感、有思维的独立个体。到极地研究中心实地参观、写生就是一次成功的体验。
极地研究中心草坪上的装饰物不是雕塑也不是花草,而是极具纪念意义的科考实物。让幼儿徜徉其中,听到的是一个个惊呼,一声声呼唤。在这里,孩子们体验到的是惊奇,是震撼。
如:极地户外馆写生——“那些超大型的家伙”
在极地研究中心的草地上、花园中,有很多“雪龙号”考察船上退役的物品,比如船上的铁锚、卡特推土挖掘机、救生船、南极石等等。这些实物,对孩子来说真是超级大的家伙,他们兴致勃勃地仔细凑到一件件展品前,恨不得爬到挖掘机上,钻到小船里。教师担当了讲解员,详细地向幼儿讲解这些物品的用处,仔细分析这些物品各个部位的用处,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甚至闻一闻,以此来加深了解。此外,教师还引发幼儿联想科学家的活动,让他们想象自己如果是科学家,会利用这些工具做什么,真正的科学家会员利用这些工具做什么?通过情感的渲染,幼儿在写生的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情感,更加认真地用画笔记录。 幼儿的写生是稚嫩的,画笔下的记录虽然并不细致形象,但可以看出,他们把自己能看到感受到的都记录了下来,只是老师们觉得这还不够。回到幼儿园,老师组织孩子们针对写生作品,进行了二次创作。在二次创作中,孩子们把自己和同伴、父母、老师、科学家等人物加进了作品中。在幼儿的画上可以看到,孩子们登上了雪龙号,有人开着挖掘机、有人在研究企鹅、有人在带领小伙伴参观、有人在和科学家一起研究冻土……在这些二次创作中,幼儿展开了想象,作品由于人物的加入生动形象,具有故事性。
在写生记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写生对象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并将这些情绪情感传达给幼儿,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这种情感,从而促进情绪体验。这些情感体验有惊奇,有喜悦,有感动,有敬佩,还可能包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等等。因此,在幼儿写生活动中,情感渗透法对小公民素质的提升有着推动的作用。
3.情境烘托法
情景烘托法是指创设一定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引导幼儿观察产生共鸣,以达到预想效果的一种方法。创设与极地探究相匹配的情境,让幼儿进入相应的情境,孩子们能较快地投入以“心中的极地家园”为主题写生活动中。
在 “极地探究画展”等活动中,让幼儿置身相应的氛围,身临其境地感受与极地相关的画作中,有着渲染氛围,增强孩子的感受力的作用。
如:极地博物馆亲子画展——“心中的极地家园”
“心中的极地家园”——金童娃娃探极地主题画展,是在上述背景下诞生的。教师们引导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从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收集关于极地的知识,可以围绕极地的主题,自主选择。如:可以是科普式的,例雪龙号的旅行、南极的动物、冰川下有什么等;可以是游记式的,例南极游、奇妙的南极、奇妙的极地;可以是主题式的,例南极企鹅、南极的冰川、北极熊等;可以是创想式的,例给企鹅的礼物、北极熊的梦想等。作品形式建议采用剪剪、折折、贴贴、画画等形式来表达。其中有亲子创作的对“极地家园”的创想,也有亲子对“极地家园”探究的所思所得。
在前期的铺垫下,“心中的极地家园”收到了大量的作品。例如:有孩子以小报的形式记录这段时间所思所想,有不少孩子画了极地的冰屋,羡慕在南极能用冰来建造房子;有孩子画了各种各样的南极动物,了解到南极除了企鹅,还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孩子以创意手工的形式来记录南极的地貌和动植物,泡沫可以当做冰,石头上描描画画就成了企鹅,用彩泥捏捏、用纸折折画画也能做出形态各异的企鹅……这些作品脑洞大开,反映出的是孩子们对极地家园的了解。
画展中,地面是教师用孩子们的作品和大型的北极熊模型布置的立体的创意制作区,走廊空间是从梁上垂下的幼儿绘画作品,“心中的极地家园”尽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孩子们的作品。走在画展中间,孩子们不时停下脚步,观看、欣赏、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拿出写生板和纸笔,记录下画展的某个瞬间。
在“心中的极地家园”活动中,教师运用情境烘托法,通过环境的熏染,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美术作品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容易地投入和参与其中。因此,在幼儿写生活动中,情境烘托法对小公民素质的培养起着推进的作用。
三、开展“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注意点
1.以适切的目标来引领
教师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时,需以适切的目标来引领。“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中教师充分考虑参加活动幼儿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发展情况,找出适合的培养方法。比如参与活动的幼儿对极地研究中心有无了解的兴趣?对中国的极地科学探究有无已有经验?是否喜欢写生活动?写生能力发展如何?等等。掌握幼儿已有发展水平后,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比如:发现幼儿对极地研究中心的活动知之甚少,兴趣不够,老师就邀请极地研究中心的博士来为大家做讲座。在前期与博士的沟通中,教师发现已有的讲稿太成人化,太深奥,不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于是与博士沟通,提出讲座要适合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图、视频多一些,理论的部分只要浅显的幼儿能理解的,穿插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之后,博士的讲座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好地激发起了幼儿探究的兴趣,从中可以看出,适切的目标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过程中的重要性。
2.以多元的形式来组织
教师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时,需以多元的形式来组织。“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形式上采用了多元化的方式。如:通过欣赏写生作品来了解不同的写生方法;通过前期的校園写生把握写生的具体方法;通过看照片仿写生,增强幼儿对写生的理解;通过对极地研究中心的实地写生,进一步加强幼儿的观察、发现、概括能力。教师在组织幼儿写生的过程中,采用个人写生、小组合作写生等形式开展。又如:发现幼儿具有一定的写生能力后,老师在引导其写生的过程中,增加了在写生作品上二次创作的活动,为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萌发对美术的兴趣及对极地研究的憧憬,也为后续的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以多元的形式来组织幼儿的写生活动,能使活动更加丰富有趣,更吸引幼儿,从中可以看出,多元的形式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过程中的推进性。
3. 以渗透的方式来影响
教师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时,需以情感渗透的方式来影响。“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中,教师能注重活动中各种情感的渗透。考虑到情感体验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活动实施中,教师注重将家长参与融入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极地写生活动,使幼儿获得亲子交流沟通的快乐;将南极探险科学家的趣事融入极地写生活动,使幼儿产生对科学家钦佩、尊敬的情感,并为祖国极地科考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将实地记录和创意想象加入活动中,使幼儿在联想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在和极地科学家连线的活动中,幼儿和千里之外的科学家面对面地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南极探究的兴趣,萌发了幼儿爱南极、爱科学家、爱祖国的情感。从活动中可以看到,以情感渗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影响幼儿小公民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极地研究馆写生”的实践活动对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以“极地研究馆写生”活动对幼儿进行小公民素质的培养,只是我园小公民素质培养中很小的一环。作为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小公民素质的培养不是通过一个环节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一次活动就能达成目标的,而是需要各个环节整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影响才能实现。我园近几年来在小公民素养教育方面已作出种种尝试,已将提高幼儿的公民素质当做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师要不断精进和提高,把其当作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不断优化,使幼儿的小公民素养在活动中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