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本文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生活教育;英语;实践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作用,就是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新课程标准又赋予陶行知生活教育新的内涵。《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参与”。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将“生活教育”和《课程标准》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为英语教学增光添彩。
一、 生活即教育,语言教学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源于生活,决定于生活。”提醒我们教学必须与生活贯通。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所采取的方法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掘课程资源,将生活化的语言教学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生动而又自然的英语课堂。
(一) 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自然导入
课堂导入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例如在牛津教材译林版3A 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一课中,课文主要围绕食物类的单词以及问句“Would you like...?”展开,因此教师可以在对话中和学生交流喜欢的食物,和学生进行Would you like...?的对话。谈论喜欢的食物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二) 生活化的语言运用
在现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dialogue(对话)占的比重大大增加,而且这些dialogue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问好、问路以及买东西等挖掘出来的。学生在掌握重点句型的语言知识后,能否再碰到相关的情景中机动、灵活地运用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例如在牛津教材4A Unit 7 How much中,单元主要围绕购物的对话进行,恰逢学校也在进行圣诞义卖的活动,借此机会将现实情境与书本情境相结合进行拓展。课文主要句型都是围绕可数名词进行提问和回答。由此,在课堂上我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今年的圣诞义卖会有什么样的商品,如果碰到milk,tea,juice要怎样询问价格,进而引导学生应该先把milk变成a glass of milk,把tea变成a cup of tea,把juice变成a glass of juice再配合“单数用is”的规律,应当用“How much is...”来提问。以此为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可能会遇到的其他情况,总结规律,进行操练,在实际情境中,不断丰富和拓展对话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 生活化的情感升华,由浅入深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学习中的情感态度渗透,恰当的情感渗透和感悟能够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而情感教育也必须“接地气”,太过虚化,学生无法理解,情感教育也就变成了纸上谈兵。例如在牛津教材译林版6A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一课中,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情感目标。然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环保”也是一个较为遥远的话题。如能从另一个情感角度来阐释环保的意义“Mother is the greatest woman. Earth is our greatest mother, lets protect our mother together.”从地球作为母亲养育我们的角度来阐释环保的意义在于回报我们的母亲,将环保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活化,感受地球给我们带来的是母亲般的奉献和爱,我们也要以爱母之心践行环保。这样的情感体现能让学生得到更加具体的细致的情感体验。
二、 社会即学校,语言习得的社会性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那么如何决定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1. 语言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可以从一些常见的事物入手,例如KFC的由来,一些英文简称的表达,将自己找到的英语小知识以單词卡片、书签或是小报的形式张贴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2.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可以让他们从彼此身上学到不同的语言知识,以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例如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对同一个话题进行演讲,同时通过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二次学习。
三、 教学做合一,语言运用的碰撞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英语教学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做”是关键。《英语课程标准》的任务明确地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生活,因此,教学做是统一的。
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对于学习的新内容只要在生活中运用,掌握的效果就好,反之则不然。语言最大的功能是交流应用,没有交流的语言是死的东西,死的东西学生经常记不住。用能解决这一问题,也能大大地提高考试能力。在用中学,在用中复习,远比抄、写、背、默效果好得多。
四、 小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生活教育思想更具实践性和时代特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更是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将其和教学实际相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助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沈德鑫,陆敏芙,徐钜.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蔡馨仪,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关键词:生活教育;英语;实践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作用,就是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新课程标准又赋予陶行知生活教育新的内涵。《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参与”。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将“生活教育”和《课程标准》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为英语教学增光添彩。
一、 生活即教育,语言教学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源于生活,决定于生活。”提醒我们教学必须与生活贯通。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所采取的方法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掘课程资源,将生活化的语言教学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生动而又自然的英语课堂。
(一) 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自然导入
课堂导入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例如在牛津教材译林版3A 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一课中,课文主要围绕食物类的单词以及问句“Would you like...?”展开,因此教师可以在对话中和学生交流喜欢的食物,和学生进行Would you like...?的对话。谈论喜欢的食物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二) 生活化的语言运用
在现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dialogue(对话)占的比重大大增加,而且这些dialogue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问好、问路以及买东西等挖掘出来的。学生在掌握重点句型的语言知识后,能否再碰到相关的情景中机动、灵活地运用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例如在牛津教材4A Unit 7 How much中,单元主要围绕购物的对话进行,恰逢学校也在进行圣诞义卖的活动,借此机会将现实情境与书本情境相结合进行拓展。课文主要句型都是围绕可数名词进行提问和回答。由此,在课堂上我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今年的圣诞义卖会有什么样的商品,如果碰到milk,tea,juice要怎样询问价格,进而引导学生应该先把milk变成a glass of milk,把tea变成a cup of tea,把juice变成a glass of juice再配合“单数用is”的规律,应当用“How much is...”来提问。以此为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可能会遇到的其他情况,总结规律,进行操练,在实际情境中,不断丰富和拓展对话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 生活化的情感升华,由浅入深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学习中的情感态度渗透,恰当的情感渗透和感悟能够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而情感教育也必须“接地气”,太过虚化,学生无法理解,情感教育也就变成了纸上谈兵。例如在牛津教材译林版6A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一课中,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情感目标。然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环保”也是一个较为遥远的话题。如能从另一个情感角度来阐释环保的意义“Mother is the greatest woman. Earth is our greatest mother, lets protect our mother together.”从地球作为母亲养育我们的角度来阐释环保的意义在于回报我们的母亲,将环保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活化,感受地球给我们带来的是母亲般的奉献和爱,我们也要以爱母之心践行环保。这样的情感体现能让学生得到更加具体的细致的情感体验。
二、 社会即学校,语言习得的社会性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那么如何决定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1. 语言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可以从一些常见的事物入手,例如KFC的由来,一些英文简称的表达,将自己找到的英语小知识以單词卡片、书签或是小报的形式张贴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2.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可以让他们从彼此身上学到不同的语言知识,以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例如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对同一个话题进行演讲,同时通过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二次学习。
三、 教学做合一,语言运用的碰撞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英语教学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做”是关键。《英语课程标准》的任务明确地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生活,因此,教学做是统一的。
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对于学习的新内容只要在生活中运用,掌握的效果就好,反之则不然。语言最大的功能是交流应用,没有交流的语言是死的东西,死的东西学生经常记不住。用能解决这一问题,也能大大地提高考试能力。在用中学,在用中复习,远比抄、写、背、默效果好得多。
四、 小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生活教育思想更具实践性和时代特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更是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将其和教学实际相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助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沈德鑫,陆敏芙,徐钜.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蔡馨仪,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