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江西萍乡的邹先生和邵女士夫妇结婚3年了还没有孩子,医生诊断邵女士为习惯性流产。夫妇俩到处寻医问药,甚至“独门偏方”也尝试过不少,可就是没什么效果。在朋友的推荐下,邵女士服用了回音必孕康口服液,成功保住了胎儿,如今女儿已经6岁了。
回音必孕康口服液正是回音必集团的拳头产品。
1993年,退伍军人王大冲在家乡浙江省诸暨市创建了浙江亚东制药公司,这就是回音必集团的前身。经过17年的发展,回音必集团已经囊括13家子公司,企业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等多个省市。
回音必品牌,也随着回音必虎梅含片、回音必孕康口服液、回音必柏洁洗剂、回音必断血流片等集团旗下的各种医药产品传播开来。而回音必品牌的打响和壮大,离不开王大冲的四个撒手锏:质量第一、科技创新、“大医药”体系和非传统营销模式。
用“质量第一”打响品牌
王大冲坚信质量就是产品的生命,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产品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加强质量管理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GHP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在我国很多药品制造企业都不知道GMP为何物或者迫于难度望而却步时,王大冲却立下一道命令:卧薪尝胆准备一年,到1998年底必须整厂动态通过GMP认证。
1999年1月,回音必集团的前身亚东制药成功通过国家药品认证中心的认证,成为浙江省首家整厂动态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当时,全国整厂通过认证的企业只有3家。
目前,回音必集团已经成为以中成药为主、中西药并举,形成妇产科用药、中成药、化学药、大输液四大生产基地。回音必的药品质量有口皆碑,回音必孕康口服液等一大批拳头产品相继获得了“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高质量医药产品”等殊荣。
用科技创新扩展品牌
早在1992年王大冲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全国已有制药企业6300多家,仅浙江省内就有173家。王大冲明白,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除了过硬的质量和服务外,必须走出一条和传统制药企业不同的路子,那就是科技创新。
王太冲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新兴研发的产品。“回音必孕康口服液”是安徽省药物研究所根据老中医的祖传秘方研制出来的,虽然获了奖但无人问津,王大冲却一眼认准了这只在预防流产方面有独到疗效的药品,以底价的两倍受让其成果。产品投放市场后,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开发,销售额已突破8000万元。
回音必虎梅含片是国内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三类新药,在确保产品内在质量的前提下,王大冲摸准了市场脉搏。运用新科技首创了“一品三型”,即含片分为原味型、果味型、薄荷型三种口味,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除此之外,公司与国内10多家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药品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回音必集团办公室主任叶玲丽介绍,每一新药的研发资金投入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几年间,公司已成功地开发了四类以上新药16种,新产品利润占到80%以上。
用“大医药”体系提升品牌
作为一个已经初具产业规模的企业,王大冲没有像其他些企业家那样,涉足房地产、风险投资等与制药不相关的行业,而是更加专注地打响和提升回音必影响力品牌之旅:实现“大医药”体系,让回音必集研发、生产、流通、服务于一体。
1998年6月,安徽省霍山制药厂因地处偏僻、经营不善、管理不力而陷入困境。7月2日,回音必集团全额收购了该厂的良性资产,跨出了低成本扩张的第一步。新公司成立后,通过厂情教育和技术改造,公司两个月就正常运作,半年就扭亏为盈,并进入了全县工业企业十强之第五位。
霍山制药的成功组建,使王大冲对壮大企业、做大事业充满了信心,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医药流通领域。2001年9月,地理环境优越、经营业绩出色的安徽芜湖县医药公司成了第二个购并对象,依托其扎实的管理基础、成熟的营销网络体系,回音必集团大大推进了华东省市的市场开发进程;而2002年9月收购的浙江省医药商业有限公司,则使集团的物流中心移到了杭州,在扩大产品辐射面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药品的采购成本。
在发展的过程中,王大冲看中了抚州市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又投入5000万元在该市万亩工业园区征地200亩,在抚州创办了一家制药厂,开发生产二类新药等品种。2004年底竣工投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14400万元,利润达3700万元。
用非传统营销模式推广品牌
王大冲对市场营销有自己的一套谋略和手法。在战术上,公司不搞松散型的市场网络和盲目铺开等传统营销手法,而是分地区、分层次逐步推进,组成条块结合的矩阵式架构。
公司组建了一支400多人的营销队伍,实行严格的“大区”管理模式。公司还多次调整营销政策,改良营销机制,实施账务的区域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把销售员的收入与产品的销量、货款回收率挂钩,月月排出销售“龙虎榜”,奖罚兑现。
公司还打破传统观念,把“区域资源”作为物质奖励用来激励业绩突出的营销人员。这样产品安全有效,营销有效有力,从而产生良好口碑,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形象,这种品牌的螺旋式上升成为了回音必发展的良好模式。
回音必孕康口服液正是回音必集团的拳头产品。
1993年,退伍军人王大冲在家乡浙江省诸暨市创建了浙江亚东制药公司,这就是回音必集团的前身。经过17年的发展,回音必集团已经囊括13家子公司,企业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等多个省市。
回音必品牌,也随着回音必虎梅含片、回音必孕康口服液、回音必柏洁洗剂、回音必断血流片等集团旗下的各种医药产品传播开来。而回音必品牌的打响和壮大,离不开王大冲的四个撒手锏:质量第一、科技创新、“大医药”体系和非传统营销模式。
用“质量第一”打响品牌
王大冲坚信质量就是产品的生命,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产品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加强质量管理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GHP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在我国很多药品制造企业都不知道GMP为何物或者迫于难度望而却步时,王大冲却立下一道命令:卧薪尝胆准备一年,到1998年底必须整厂动态通过GMP认证。
1999年1月,回音必集团的前身亚东制药成功通过国家药品认证中心的认证,成为浙江省首家整厂动态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当时,全国整厂通过认证的企业只有3家。
目前,回音必集团已经成为以中成药为主、中西药并举,形成妇产科用药、中成药、化学药、大输液四大生产基地。回音必的药品质量有口皆碑,回音必孕康口服液等一大批拳头产品相继获得了“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高质量医药产品”等殊荣。
用科技创新扩展品牌
早在1992年王大冲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全国已有制药企业6300多家,仅浙江省内就有173家。王大冲明白,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除了过硬的质量和服务外,必须走出一条和传统制药企业不同的路子,那就是科技创新。
王太冲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新兴研发的产品。“回音必孕康口服液”是安徽省药物研究所根据老中医的祖传秘方研制出来的,虽然获了奖但无人问津,王大冲却一眼认准了这只在预防流产方面有独到疗效的药品,以底价的两倍受让其成果。产品投放市场后,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开发,销售额已突破8000万元。
回音必虎梅含片是国内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三类新药,在确保产品内在质量的前提下,王大冲摸准了市场脉搏。运用新科技首创了“一品三型”,即含片分为原味型、果味型、薄荷型三种口味,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除此之外,公司与国内10多家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药品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回音必集团办公室主任叶玲丽介绍,每一新药的研发资金投入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几年间,公司已成功地开发了四类以上新药16种,新产品利润占到80%以上。
用“大医药”体系提升品牌
作为一个已经初具产业规模的企业,王大冲没有像其他些企业家那样,涉足房地产、风险投资等与制药不相关的行业,而是更加专注地打响和提升回音必影响力品牌之旅:实现“大医药”体系,让回音必集研发、生产、流通、服务于一体。
1998年6月,安徽省霍山制药厂因地处偏僻、经营不善、管理不力而陷入困境。7月2日,回音必集团全额收购了该厂的良性资产,跨出了低成本扩张的第一步。新公司成立后,通过厂情教育和技术改造,公司两个月就正常运作,半年就扭亏为盈,并进入了全县工业企业十强之第五位。
霍山制药的成功组建,使王大冲对壮大企业、做大事业充满了信心,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医药流通领域。2001年9月,地理环境优越、经营业绩出色的安徽芜湖县医药公司成了第二个购并对象,依托其扎实的管理基础、成熟的营销网络体系,回音必集团大大推进了华东省市的市场开发进程;而2002年9月收购的浙江省医药商业有限公司,则使集团的物流中心移到了杭州,在扩大产品辐射面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药品的采购成本。
在发展的过程中,王大冲看中了抚州市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又投入5000万元在该市万亩工业园区征地200亩,在抚州创办了一家制药厂,开发生产二类新药等品种。2004年底竣工投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14400万元,利润达3700万元。
用非传统营销模式推广品牌
王大冲对市场营销有自己的一套谋略和手法。在战术上,公司不搞松散型的市场网络和盲目铺开等传统营销手法,而是分地区、分层次逐步推进,组成条块结合的矩阵式架构。
公司组建了一支400多人的营销队伍,实行严格的“大区”管理模式。公司还多次调整营销政策,改良营销机制,实施账务的区域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把销售员的收入与产品的销量、货款回收率挂钩,月月排出销售“龙虎榜”,奖罚兑现。
公司还打破传统观念,把“区域资源”作为物质奖励用来激励业绩突出的营销人员。这样产品安全有效,营销有效有力,从而产生良好口碑,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形象,这种品牌的螺旋式上升成为了回音必发展的良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