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于2016年对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我区在此次清查工作中发现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现结合我区实际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研究探讨。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我区目前实施的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是分别管理,集中核算,有22家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由党政办公室统一管理,6家行政单位因账务独立核算自行管理固定资产,其他8家事业单位分别自行管理固定资产,各单位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相关管理细则。固定资产购置一般由区采购办公室牵头,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协议供货等方式进行;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使用过程中不计折旧,并在会计年终前,进行全面清查和盘点;对于本单位固定资产报废、捐赠、调拨、划转等事项,则必须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价值、使用年限履行报批手续;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全额纳入国库。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必要的预算规划。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等现象屡见不鲜,比如采购办公设备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导致所购置资产的闲置与浪费,同时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的购置也缺乏必要的登记手续,比如在购买、受赠、调入一些办公设备时,没有及时登记入账,造成账实不符,这是由于我区实行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账务管理分离模式,各单位采购人员与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对称,在年度固定资产清查时会出现有的固定资产无使用价值却不在账目中进行反映,造成账务实物两张皮,一段时间过后问题积累就会导致记录不清。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根本上影响着固定资产的管理,我区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目前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偏弱,过于纸面化,形式化,制度设置与实际管理情况有出入,导致管理流程不完备、执行效率低下、执行效果不理想。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专管机构,许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并没有专人负责,大多是由报账员兼职,另外许多二级单位与上级部门之间存在着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管理过程缺乏内部控制以及外部监督,各单位平时针对经费的管理较多,却忽略对固定资产的内部监督。
(三)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灵活。根据我区2016年国有资产清查结果显示,固定资产中计算机设备数量及办公设备数量占固定资产总量的70%以上,由于各部门业务量逐年递增,软件设备更新迅速,这就造成许多计算机设备及办公设备使用不到规定年限就已经不能满足办公需要,很多已实际淘汰的资产闲置到规定年份再行处置,这对于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都是巨大浪费。另外,对固定资产处置工作不重视,固定资产处置制度不健全,实物处置形式单一,找不到回收对象,造成已报废固定资产堆积,成为资产管理负担,实物处置和账务处理无法协同一致,无法实现残值收益最大化。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及建议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要做的就是应从上至下增强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截至2016年12月13日,我区其中22家行政单位在201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总值已达到1.1亿元,虽然固定资产总值较大,但仍未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造成层层不重视,只有充分意识到固定资产在单位资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才能构建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框架。其次要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其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严肃性。另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主动学习新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和规定,提升能力素质,提高觉悟认识,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实现独立。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新的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六大类,在此基础上,将现有固定资产按具体类别明确划分,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核算进行明確规范,使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反映。将部门预算与固定资产管理紧密结合,通过运用新会计制度规定的相关财务指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真实价值和使用情况,科学合理地完成预算编制,并根据每个单位实际情况对同类固定资产设备严控数量。区管委会应公开招标有信誉、实力强、处置能力专业的资产回收机构,建立定期处置制度,明确处置各环节流程,并纳入制度化的日常工作中,实现处置一批、能及时移交清理一批,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国库。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长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还应加大监督力度,促进管理意识的进一步落实。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固定资产清查机制,组织专业的部门和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盘点与清查,审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审核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定期盘查机制,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的盘盈及盘亏情况,确定资产动向,出现问题及时汇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各单位财务人员和会计核算中心人员要从严把关,严格执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和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外部监督方面,财政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从外部聘请专业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违规违纪,私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利用率下降或国有资产流失的人员提高处罚力度,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四)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地利用当前信息网络化的优势条件,引进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从采购申请到处置审批一系列流程进行管理,将本级与各下属部门固定资产信息进行全方位统计并详细记录。各部门在固定资产有变动时应时登记,使系统信息始终维持最新状态,管理系统可随时供管理人员以及上级部门查询固定资产信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国有资产管理透明化和资产资源共享共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工作中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节省固定资产运转与管理成本,简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以有效地克服原有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信息滞后,管理混乱等问题。(作者单位为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我区目前实施的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是分别管理,集中核算,有22家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由党政办公室统一管理,6家行政单位因账务独立核算自行管理固定资产,其他8家事业单位分别自行管理固定资产,各单位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相关管理细则。固定资产购置一般由区采购办公室牵头,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协议供货等方式进行;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使用过程中不计折旧,并在会计年终前,进行全面清查和盘点;对于本单位固定资产报废、捐赠、调拨、划转等事项,则必须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价值、使用年限履行报批手续;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全额纳入国库。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必要的预算规划。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等现象屡见不鲜,比如采购办公设备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导致所购置资产的闲置与浪费,同时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的购置也缺乏必要的登记手续,比如在购买、受赠、调入一些办公设备时,没有及时登记入账,造成账实不符,这是由于我区实行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账务管理分离模式,各单位采购人员与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对称,在年度固定资产清查时会出现有的固定资产无使用价值却不在账目中进行反映,造成账务实物两张皮,一段时间过后问题积累就会导致记录不清。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根本上影响着固定资产的管理,我区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目前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偏弱,过于纸面化,形式化,制度设置与实际管理情况有出入,导致管理流程不完备、执行效率低下、执行效果不理想。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专管机构,许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并没有专人负责,大多是由报账员兼职,另外许多二级单位与上级部门之间存在着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管理过程缺乏内部控制以及外部监督,各单位平时针对经费的管理较多,却忽略对固定资产的内部监督。
(三)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灵活。根据我区2016年国有资产清查结果显示,固定资产中计算机设备数量及办公设备数量占固定资产总量的70%以上,由于各部门业务量逐年递增,软件设备更新迅速,这就造成许多计算机设备及办公设备使用不到规定年限就已经不能满足办公需要,很多已实际淘汰的资产闲置到规定年份再行处置,这对于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都是巨大浪费。另外,对固定资产处置工作不重视,固定资产处置制度不健全,实物处置形式单一,找不到回收对象,造成已报废固定资产堆积,成为资产管理负担,实物处置和账务处理无法协同一致,无法实现残值收益最大化。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及建议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要做的就是应从上至下增强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截至2016年12月13日,我区其中22家行政单位在201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总值已达到1.1亿元,虽然固定资产总值较大,但仍未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造成层层不重视,只有充分意识到固定资产在单位资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才能构建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框架。其次要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其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严肃性。另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主动学习新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和规定,提升能力素质,提高觉悟认识,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实现独立。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新的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六大类,在此基础上,将现有固定资产按具体类别明确划分,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核算进行明確规范,使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反映。将部门预算与固定资产管理紧密结合,通过运用新会计制度规定的相关财务指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真实价值和使用情况,科学合理地完成预算编制,并根据每个单位实际情况对同类固定资产设备严控数量。区管委会应公开招标有信誉、实力强、处置能力专业的资产回收机构,建立定期处置制度,明确处置各环节流程,并纳入制度化的日常工作中,实现处置一批、能及时移交清理一批,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国库。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长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还应加大监督力度,促进管理意识的进一步落实。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固定资产清查机制,组织专业的部门和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盘点与清查,审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审核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定期盘查机制,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的盘盈及盘亏情况,确定资产动向,出现问题及时汇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各单位财务人员和会计核算中心人员要从严把关,严格执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和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外部监督方面,财政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从外部聘请专业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违规违纪,私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利用率下降或国有资产流失的人员提高处罚力度,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四)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地利用当前信息网络化的优势条件,引进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从采购申请到处置审批一系列流程进行管理,将本级与各下属部门固定资产信息进行全方位统计并详细记录。各部门在固定资产有变动时应时登记,使系统信息始终维持最新状态,管理系统可随时供管理人员以及上级部门查询固定资产信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国有资产管理透明化和资产资源共享共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工作中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节省固定资产运转与管理成本,简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以有效地克服原有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信息滞后,管理混乱等问题。(作者单位为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