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而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作用。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接触的法律法规也比较全面,我们可以凭借语文学科特点,在课堂内和课堂外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法制教育;渗透;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初中语文
语文课程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独特的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了它在渗透法制教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思想品德教育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相关法制知识进行有机、巧妙的渗透,巧妙地把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知道法律能保护自己,同时知道触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长时间的尝试中我领悟到了几点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数来自于我们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把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再探讨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法律知识。如:我在教学《孔乙己》这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其中课文中谈到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又被打了。他还说窃书不算偷的话。我就引导学生分析他所说的这句话不正确,这是他自欺欺人的说法。他的这种做法构成了盗窃罪,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盗窃罪,是指非法占有为目的,孔乙己盗窃别人的财物,虽然数额不大,但也构成盗窃罪。在我们生活中,学校里有许多学生总是爱乱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行的,是构成盗窃罪的,我们从小要养成好的品德,不要偷东西。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孩子从小就没有这种意识,最后偷的财物越来越多,最后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引导学生在分析鲁提辖的人物形象时,鲁提辖的嫉恶如仇,伸张正义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做法行吗?我们应该通过法制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写好文章就需要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这些素材许多都是与实际生活中的法制相关的,那么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可引进这些法律知识,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其次,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法律知识的语言,在写事理说明文与议论文时,就可以体会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章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最后,可指导学生写一些有关的法律方面的应用文,比如:如何写诉状等,通过写作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二、丰富的课外活动渗透法制教育
1.在口语交际中展示法治现象,迁移学生的法制认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做个知荣辱耻的人,同时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如以“介绍动物”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课前让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你最喜欢的動物是什么?生活在哪些地方?有那些生活习性?你知道动物目前面临的困境?课堂上让学生们展示并交流感受,使学生们意识到由于人为的因素目前大多数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师适时的将《野生动物保护法》知识贯穿于教学中,在学生的脑海中树立了关爱动物的法制意识。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深化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认知。通过交际他们会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但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呢?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学生们小小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表述自己对事件本身的看法;面对明目张胆的偷盗抢劫案件,他们往往会咬牙切齿地表达自己对受害人的同情,对犯罪者的痛恨和对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义愤……那么在学生激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老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思考产生这种案件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学会尊重规则,尊重法律,遵守法则,遵守法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2.在课外阅读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学呢?学生读书阅读,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又是学生非常愿意读的古典名著。如《红楼梦》中的《葫芦僧葫芦案》这一节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在当今的社会这个案子判得合理吗?如果你是法官,你又如何判案呢?如果你是受害者你又如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呢?最后学生们都知道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尤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注重了鲁提辖值得歌颂,因为他嫉恶如仇,仗心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作为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周全,让学生讨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由个人快意恩仇?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要知道,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鲁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那么对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是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由公安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来裁定。
总之,我们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上进行法制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在课堂上宣讲法律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实践法律知识,让学生成为一个知法,守法会用法的一个好学生,为铸就学生辉煌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法制教育;渗透;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初中语文
语文课程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独特的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了它在渗透法制教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思想品德教育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相关法制知识进行有机、巧妙的渗透,巧妙地把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知道法律能保护自己,同时知道触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长时间的尝试中我领悟到了几点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数来自于我们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把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再探讨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法律知识。如:我在教学《孔乙己》这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其中课文中谈到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又被打了。他还说窃书不算偷的话。我就引导学生分析他所说的这句话不正确,这是他自欺欺人的说法。他的这种做法构成了盗窃罪,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盗窃罪,是指非法占有为目的,孔乙己盗窃别人的财物,虽然数额不大,但也构成盗窃罪。在我们生活中,学校里有许多学生总是爱乱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行的,是构成盗窃罪的,我们从小要养成好的品德,不要偷东西。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孩子从小就没有这种意识,最后偷的财物越来越多,最后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引导学生在分析鲁提辖的人物形象时,鲁提辖的嫉恶如仇,伸张正义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做法行吗?我们应该通过法制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写好文章就需要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这些素材许多都是与实际生活中的法制相关的,那么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可引进这些法律知识,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其次,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法律知识的语言,在写事理说明文与议论文时,就可以体会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章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最后,可指导学生写一些有关的法律方面的应用文,比如:如何写诉状等,通过写作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二、丰富的课外活动渗透法制教育
1.在口语交际中展示法治现象,迁移学生的法制认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做个知荣辱耻的人,同时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如以“介绍动物”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课前让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你最喜欢的動物是什么?生活在哪些地方?有那些生活习性?你知道动物目前面临的困境?课堂上让学生们展示并交流感受,使学生们意识到由于人为的因素目前大多数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师适时的将《野生动物保护法》知识贯穿于教学中,在学生的脑海中树立了关爱动物的法制意识。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深化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认知。通过交际他们会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但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呢?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学生们小小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表述自己对事件本身的看法;面对明目张胆的偷盗抢劫案件,他们往往会咬牙切齿地表达自己对受害人的同情,对犯罪者的痛恨和对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义愤……那么在学生激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老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思考产生这种案件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学会尊重规则,尊重法律,遵守法则,遵守法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2.在课外阅读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学呢?学生读书阅读,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又是学生非常愿意读的古典名著。如《红楼梦》中的《葫芦僧葫芦案》这一节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在当今的社会这个案子判得合理吗?如果你是法官,你又如何判案呢?如果你是受害者你又如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呢?最后学生们都知道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尤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注重了鲁提辖值得歌颂,因为他嫉恶如仇,仗心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作为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周全,让学生讨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由个人快意恩仇?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要知道,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鲁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那么对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是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由公安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来裁定。
总之,我们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上进行法制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在课堂上宣讲法律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实践法律知识,让学生成为一个知法,守法会用法的一个好学生,为铸就学生辉煌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