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方法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sl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一项令学生身心愉悦的教学活动,只有充分朗读,学生才能悟、体、发,从中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让学生学会朗读,可以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讲解,还可以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下面我就低年级语文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掌握朗读技巧
   (一)读音要标准、圆润。说好普通话是朗读好的基本条件,低年级搞好拼音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把声调、前后鼻韵母、平翘舌音一一都给学生认真区分。如没有鼻音的ye(页、叶、夜)、有鼻音的yan(燕、雁)、mei(妹)与mai(麦)等,不仅要教会学生韵母的发音方法,还要把整个音节进行反复的练读,并与一些错误的发音方法进行比较,加深学生记忆。
   (二)读出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就如机器上的螺丝钉,没有它们,机器就会零散。在文章中如果没有标点符号,文章就会语序散乱,意义混乱。在朗读中,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读法:问号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的末尾,一般常用升调读;叹号在句中所表示的意义都比较强烈,一般常用降调读;其它标点符号也要讲究停顿,如逗号要比句号停顿短,省略号要比句号停顿长,等等。农村小学生朗读,喜欢拖腔唱读、拖泥带水,如掌握了这些朗读技巧,学生就会感到朗读如音乐中的节拍,有长有短、有轻有重、有高有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朗读,从而对语文情有独钟。
   (三)注意句子中的一些轻读助字词。不少小学生读课文,就像和尚念经,哼哼咿咿,所以,要想改变此种现状,教师力争做到:(1)注意长句不能读得上气不接下气,更不能读成破句。如排比句的朗读,一定要换气、停顿。(2)注意句中的 “的”、“了”,突出句中的重点字词。如:《不用嗓子的歌手》中小黄莺称赞说 “你的嗓子真不错!”的“的”字,还有“小蜜蜂笑了起来”的“了”等字均需轻声细读。
   二、重视朗读指导
   (一)自主朗读。在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始终保证学生充足的自主朗读时间,要求学生达到用普通话朗读、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初步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如课文中的时间、地点、主人公、哪几段可以分角色朗读等简单的问题。
   (二)教师范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理解感悟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必须做好示范朗读。教师要运用手势动作、眼神表情、深情地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深层次地感悟课文内容,把来自课文的准确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水平。
   (三)形式多样的朗读。朗读的形式繁纷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时,宜添加点背景音乐;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段落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等等。如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阳光》,第二段描写美丽的大自然,配上《班德瑞》的原始古典音乐,让学生体会那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轮美奂、惟妙惟肖。第四段到第七段是佳子与奶奶的对话,采取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扮演佳子与奶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靠近学生真情实感,从内心深处想象奶奶对孙女的那份爱,那么,课文所传递的那份爱与爱的回报,自然而然的通过朗读使学生自己感受并领悟。教师不用挖空心思地去讲解,只要保证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采取有趣的朗读方法,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学生就可以像一只风筝在教师的牵引下自由的飞翔。
   (四)点拨指导式朗读。朗读教学中,我们往往要求学生读后自主说出对课文的感受,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不尽相同。因此,课文中的一些问题,需老师点拨式的朗读指导。
   仍以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阳光》为例:
   1、题目《阳光》代表什么?找出带“阳光”的句子重点读一读。体会“灿烂的阳光”、“多好的阳光”是送给奶奶“最好的礼物!”
   2、如果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也就是把什么送给了奶奶?如最后一段中的“好孩子,别着急,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了。”让学生理解奶奶领悟到下一代给予的温暖、关心与爱。
   3、让学生带着这份爱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终,达到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目的。
   总之,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小学阶段的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应从小抓起,打好基础,这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其他文献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小学生正在成长的重要阶段,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所以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  一、 强调校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
期刊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意识和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到有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
期刊
摘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于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具有又博又专的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沟通,通过对学生的关爱,在学生群体中恩感并重,在学生面前要严于律己,才能塑造教师良好形象。  关键词:教师形象 塑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与学生交流、交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一种异向德标杆,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信服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发挥教师的异向作用,起到潜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正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
期刊
与学生的交流,向来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而小学生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想法带有孩子气,不能成熟地思考,成熟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因此我们不能按常规的思维与其交流,否则很难抓住他们的心。抓不住小学生的心,就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他们。因此,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抓住小学生的心。下面就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常与小学生一起游戏  孩子天性爱玩,常把自己的玩伴当作自己的朋友
期刊
怎样让农村低年级学生尽快走进“数学之门”呢?我经过探索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体验数学的快乐是学生进入“数学之门”的关键。例如:我教学数字“4”时,我就点地取材,顺手拿起一条课凳问:“课凳有几条腿?”学生回答有四条时,我随机转动课凳的方位后问“你现在看见的有几条腿?”生答:“有两条”,我再次转动课凳的
期刊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由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又不知道该如何获取帮助,在跨越新的学习阶段时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表现为人际间的淡漠、情绪的低落、心理上的锁闭、学习上的困惑、行为上的惰性等不适应症状。  一、高一新生“过渡期”不适应症原因   (一)教育环境的变化。进入高中就读的新生面对陌生的脸孔和各种新感觉不知所措,内心渴望沟通交流与新同学建立友谊,由于彼此
期刊
初学外语,首先要着手解决的是发音问题。如果一个单词的发音不准,不但不好听,不地道,更重要的是对方听不懂,影响了双方的交流,有失语言工具性作用。反映在学习上,则影响到语汇的记忆和积累,成绩逐步下降,从而对外语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好小学的英标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一、用趣味教学来摆脱枯燥  (一)认读游戏  学习48个国际音标如同一年级小朋友学汉语拼音一样,有
期刊
一个从未谋面的女诗人,长期在云南边陲的瑞丽当一名中学教师。因为诗歌,我们仅通过一次电话,尽管昆明的一些杂志社,或一些民间团体组织的文学活动,甚至是诗歌音乐朗诵会,我因新闻采访任务未能参加。因此,几次错过了与诗人徒举袖衣的见面机会。   往后,我与诗人徒举袖衣只能在博客上“见面”,并与对方保持一种特殊的沟通和往来。当然,早在2007年秋天,《大家》杂志刊发了一期云南诗人诗歌专号,云南部分小有名气的诗
期刊
1924年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里提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鸣出内心的感兴。”如今80多年过去了,再回过头看一看小学生的作文,最大的问题还是空话、假话、成人话。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作了些探究。  一、引导学生流露真情实感  小学生由于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天性好奇贪玩,不受约束,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这个世界,因此都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我想如果在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