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一项令学生身心愉悦的教学活动,只有充分朗读,学生才能悟、体、发,从中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让学生学会朗读,可以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讲解,还可以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下面我就低年级语文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掌握朗读技巧
(一)读音要标准、圆润。说好普通话是朗读好的基本条件,低年级搞好拼音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把声调、前后鼻韵母、平翘舌音一一都给学生认真区分。如没有鼻音的ye(页、叶、夜)、有鼻音的yan(燕、雁)、mei(妹)与mai(麦)等,不仅要教会学生韵母的发音方法,还要把整个音节进行反复的练读,并与一些错误的发音方法进行比较,加深学生记忆。
(二)读出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就如机器上的螺丝钉,没有它们,机器就会零散。在文章中如果没有标点符号,文章就会语序散乱,意义混乱。在朗读中,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读法:问号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的末尾,一般常用升调读;叹号在句中所表示的意义都比较强烈,一般常用降调读;其它标点符号也要讲究停顿,如逗号要比句号停顿短,省略号要比句号停顿长,等等。农村小学生朗读,喜欢拖腔唱读、拖泥带水,如掌握了这些朗读技巧,学生就会感到朗读如音乐中的节拍,有长有短、有轻有重、有高有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朗读,从而对语文情有独钟。
(三)注意句子中的一些轻读助字词。不少小学生读课文,就像和尚念经,哼哼咿咿,所以,要想改变此种现状,教师力争做到:(1)注意长句不能读得上气不接下气,更不能读成破句。如排比句的朗读,一定要换气、停顿。(2)注意句中的 “的”、“了”,突出句中的重点字词。如:《不用嗓子的歌手》中小黄莺称赞说 “你的嗓子真不错!”的“的”字,还有“小蜜蜂笑了起来”的“了”等字均需轻声细读。
二、重视朗读指导
(一)自主朗读。在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始终保证学生充足的自主朗读时间,要求学生达到用普通话朗读、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初步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如课文中的时间、地点、主人公、哪几段可以分角色朗读等简单的问题。
(二)教师范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理解感悟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必须做好示范朗读。教师要运用手势动作、眼神表情、深情地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深层次地感悟课文内容,把来自课文的准确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水平。
(三)形式多样的朗读。朗读的形式繁纷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时,宜添加点背景音乐;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段落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等等。如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阳光》,第二段描写美丽的大自然,配上《班德瑞》的原始古典音乐,让学生体会那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轮美奂、惟妙惟肖。第四段到第七段是佳子与奶奶的对话,采取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扮演佳子与奶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靠近学生真情实感,从内心深处想象奶奶对孙女的那份爱,那么,课文所传递的那份爱与爱的回报,自然而然的通过朗读使学生自己感受并领悟。教师不用挖空心思地去讲解,只要保证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采取有趣的朗读方法,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学生就可以像一只风筝在教师的牵引下自由的飞翔。
(四)点拨指导式朗读。朗读教学中,我们往往要求学生读后自主说出对课文的感受,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不尽相同。因此,课文中的一些问题,需老师点拨式的朗读指导。
仍以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阳光》为例:
1、题目《阳光》代表什么?找出带“阳光”的句子重点读一读。体会“灿烂的阳光”、“多好的阳光”是送给奶奶“最好的礼物!”
2、如果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也就是把什么送给了奶奶?如最后一段中的“好孩子,别着急,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了。”让学生理解奶奶领悟到下一代给予的温暖、关心与爱。
3、让学生带着这份爱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终,达到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目的。
总之,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小学阶段的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应从小抓起,打好基础,这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掌握朗读技巧
(一)读音要标准、圆润。说好普通话是朗读好的基本条件,低年级搞好拼音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把声调、前后鼻韵母、平翘舌音一一都给学生认真区分。如没有鼻音的ye(页、叶、夜)、有鼻音的yan(燕、雁)、mei(妹)与mai(麦)等,不仅要教会学生韵母的发音方法,还要把整个音节进行反复的练读,并与一些错误的发音方法进行比较,加深学生记忆。
(二)读出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就如机器上的螺丝钉,没有它们,机器就会零散。在文章中如果没有标点符号,文章就会语序散乱,意义混乱。在朗读中,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读法:问号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的末尾,一般常用升调读;叹号在句中所表示的意义都比较强烈,一般常用降调读;其它标点符号也要讲究停顿,如逗号要比句号停顿短,省略号要比句号停顿长,等等。农村小学生朗读,喜欢拖腔唱读、拖泥带水,如掌握了这些朗读技巧,学生就会感到朗读如音乐中的节拍,有长有短、有轻有重、有高有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朗读,从而对语文情有独钟。
(三)注意句子中的一些轻读助字词。不少小学生读课文,就像和尚念经,哼哼咿咿,所以,要想改变此种现状,教师力争做到:(1)注意长句不能读得上气不接下气,更不能读成破句。如排比句的朗读,一定要换气、停顿。(2)注意句中的 “的”、“了”,突出句中的重点字词。如:《不用嗓子的歌手》中小黄莺称赞说 “你的嗓子真不错!”的“的”字,还有“小蜜蜂笑了起来”的“了”等字均需轻声细读。
二、重视朗读指导
(一)自主朗读。在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始终保证学生充足的自主朗读时间,要求学生达到用普通话朗读、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初步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如课文中的时间、地点、主人公、哪几段可以分角色朗读等简单的问题。
(二)教师范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理解感悟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必须做好示范朗读。教师要运用手势动作、眼神表情、深情地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深层次地感悟课文内容,把来自课文的准确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水平。
(三)形式多样的朗读。朗读的形式繁纷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时,宜添加点背景音乐;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段落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等等。如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阳光》,第二段描写美丽的大自然,配上《班德瑞》的原始古典音乐,让学生体会那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轮美奂、惟妙惟肖。第四段到第七段是佳子与奶奶的对话,采取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扮演佳子与奶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靠近学生真情实感,从内心深处想象奶奶对孙女的那份爱,那么,课文所传递的那份爱与爱的回报,自然而然的通过朗读使学生自己感受并领悟。教师不用挖空心思地去讲解,只要保证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采取有趣的朗读方法,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学生就可以像一只风筝在教师的牵引下自由的飞翔。
(四)点拨指导式朗读。朗读教学中,我们往往要求学生读后自主说出对课文的感受,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不尽相同。因此,课文中的一些问题,需老师点拨式的朗读指导。
仍以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阳光》为例:
1、题目《阳光》代表什么?找出带“阳光”的句子重点读一读。体会“灿烂的阳光”、“多好的阳光”是送给奶奶“最好的礼物!”
2、如果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也就是把什么送给了奶奶?如最后一段中的“好孩子,别着急,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了。”让学生理解奶奶领悟到下一代给予的温暖、关心与爱。
3、让学生带着这份爱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终,达到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目的。
总之,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小学阶段的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应从小抓起,打好基础,这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