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正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的心理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能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使学生感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心理自由。如《愚公移山》一文,教科书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在教学新课时,我认为这种解释不太合理,认为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但这时,不便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便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文中两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与‘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语气是否相同?”、“愚公的妻子是否一开始就毫无异议?全家人是否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此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愚公之妻与智雯语气不同,一个关切的质疑,一个嘲讽的反问否定:愚公家庭人口多,发表意见的人也多,况且愚公的妻子一开始就“献疑”;纷纷同意并不等于异口同声地同意,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书中的解释不合理,“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接受知识,不会盲从,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
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教学生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一面》的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提到鲁迅的烟嘴?另一学生脱口而出“吸烟可以提神,鲁迅夜以继日地工作,需要用烟来提神”,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多么符合生活的实际,也许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应该是最好的。我这样一说,那位学生不知有多么幸福。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个人感爱和独特见解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学会如何学习,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思考,不会提问题,教师可以从课题和课文内容方面入手,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一方面,让学生把握住了课文的重点,另一方面,又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做,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浦大桥上的全国之最》、《死海不死》等课文就可以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阅读《死海不死》时,就要抓住“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两个设问句,让学生进行质疑;教学《第二次冒险》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关键词进行质疑,推究“推进”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用法和效果。
四、教给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留下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遇到一篇新课文,须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读不准,查一查字典、辞典。预习中理解不了的问题,可以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资料寻求解决,还理解不了,不明白,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课上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每一个学习环节中都始终让自己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疑难问题别人是怎样理解的,教师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思考的。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必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可由被动地听讲与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善思、勤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的心理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能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使学生感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心理自由。如《愚公移山》一文,教科书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在教学新课时,我认为这种解释不太合理,认为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但这时,不便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便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文中两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与‘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语气是否相同?”、“愚公的妻子是否一开始就毫无异议?全家人是否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此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愚公之妻与智雯语气不同,一个关切的质疑,一个嘲讽的反问否定:愚公家庭人口多,发表意见的人也多,况且愚公的妻子一开始就“献疑”;纷纷同意并不等于异口同声地同意,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书中的解释不合理,“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接受知识,不会盲从,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
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教学生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一面》的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提到鲁迅的烟嘴?另一学生脱口而出“吸烟可以提神,鲁迅夜以继日地工作,需要用烟来提神”,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多么符合生活的实际,也许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应该是最好的。我这样一说,那位学生不知有多么幸福。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个人感爱和独特见解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学会如何学习,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思考,不会提问题,教师可以从课题和课文内容方面入手,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一方面,让学生把握住了课文的重点,另一方面,又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做,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浦大桥上的全国之最》、《死海不死》等课文就可以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阅读《死海不死》时,就要抓住“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两个设问句,让学生进行质疑;教学《第二次冒险》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关键词进行质疑,推究“推进”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用法和效果。
四、教给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留下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遇到一篇新课文,须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读不准,查一查字典、辞典。预习中理解不了的问题,可以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资料寻求解决,还理解不了,不明白,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课上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每一个学习环节中都始终让自己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疑难问题别人是怎样理解的,教师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思考的。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必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可由被动地听讲与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善思、勤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