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描课程是独立院校设计专业在高校中的第一门课程,也是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将课题制以模块形式带入素描课程的教学中,为的是能够调动学生对于素描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同时增加后续专业课程的连续性,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素描教学现存在的问题、将课题制引入素描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便后续课题的研究。
关键词:素描教学 课题制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4-0117-02
一、现独立院校中素描课程现存在问题
(一)学生兴趣不浓厚
独立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所以大多数独立院校在艺术系专业都设置为实用美术,如环境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动画专业等。结合现在强调的两段式教学,学生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导致对于刚进校接触的基础课程提不起兴趣学习,认为基础课程“不重要”或是“学习基础课程会浪费时间”。尤其是素描课程,相对学习较为枯燥,使得学生更加没有兴趣。
(二)学生学习自主性差
绝大多数独立院校在素描课程的设置上都是完全的课程制,和高中时期课或高考前集训的授课方式相同或相似。大部分情况是由老师提出相应要求,并针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讲解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或是记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及结果。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是被动的根据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自主性差。造就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无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素描课程与后期专业课程衔接性差
现在的本科教育提倡两段式教学,即基础课程学习为课程制,专业课学习为课题制。在课题制学习的时候采用了校企联合等手段,使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课题中。但是在基础课完全以课程制设置学习的过程中,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疑问。例如:对素描课程学习的目的意义,素描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等问题。由于学生对整体专业课程设置的不了解,课程的两段式易产生一定的“脱节”效果,造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起不到正面的影响效果,或是完全没有作用。
所以在两段式的教學模式下,将课题制引入到独立学院素描课程教学中是必要的。
二、课题制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一)教学框架总体设计
在素描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将课题制以模块的形式引入到课程制教学中,将课程制与课题制的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起来。在学生对素描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及需要,进行阶段式的课题设置,并对课题的不同阶段和节点,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对该阶段作业进行小结。使学生提高自主能动性,将素描课程上所接触、学习到的知识及其领域,在课题完成的过程中去实践和应用。教师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起导向作用,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对课题进行筛选,使学生能清楚的认知课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并了解作业的形式。
将课题制以模块形式带入课程制教学模式时,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行小班授课制,以每班一位教师为例,班级人数不能超过25人。在班级教师的配置上面,结合基础课程的专业教师,与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来组成《素描》课程的教学团队,在当下“大素描,大设计”的概念下做到“精”与“泛”相互结合,使学生在素描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建立对专业的认识。同时,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和作业的考评也会提出新的标准。首先,教师在课程中起主导作用,《素描》课程教学就是“在共性中寻找不同”,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用不同的特质,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对每个学生保持关注,了解学生的特质,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对学生的辅导也会以“大课讲授,个体辅导”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单独或是小课辅导;其次,教师根据课题来制定作业评判标准,学生的课堂作业的完成过程及课题完成情况将会影响到课程的最终考评。
(二)课程内容设置
课程内容上,按教学计划,教师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所要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知识点来设计课题,每个课题中要包含有一个或几个明确的设计任务。课程章节的设置上要结合学期的周长时间,合理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及习惯来设置章节和章节内容。与此同时,课题制结合课程制,课程讲授和课题完成相互结合,讲授时间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定。
课程主要根据独立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将现有内容按照章节划分,可设置为6个章节:
第一章节为形态的表象观察与研究,主要针对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进行训练。“素描是一种看的方式。”通过学生对物象多角度、深入的观察,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其呈现于纸面上;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画面的表现能力。对于前期的高考素描和后期的课题制训练为一种衔接,同时强调素描课程对于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我感知入手,寻找不同的观察角度及内容。
第二章节为形态肌理的研究。通过对形态外部肌理进行研究,熟悉肌理的特质,了解肌理的分类,并能将其与画面结合起来。能够应用不同的媒介剂、载体等工具材料,制造出需求的肌理,并能应用于画面和实际作品中。
第三章节为形态的空间结构认识。通过空间中物象的描绘,熟悉和了解形态的结构及其在空间中的组合关系,掌握画面的组织规律、构图与物象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节为形态构成要素研究。通过对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了解在素描中各个形态要素的意义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将自然形态及人工形态各要素分离(打散)为下一步元素充足做好铺垫。
第五章节为形态构成要素的表现。根据第四章节解析分解出的形态要素,学习重组物象,强调画面形式感,培养学生重组及创新的意识。熟练掌握由具象向抽象的转变过程,熟悉艺术的简化原则,提高学生对于物象抽象性元素的感知能力。
第六章节为综合技巧表现。深入研究肌理及画面、设计的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素描六各章节所学技能对设计创作进行综合表现,提高设计作品的诉求力。
作业上,在每一章节之初,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将以讲座形式将要用到的知识点,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学生在课题中即学即用。同时加大课程中课堂上、课堂下素材收集的作业量,素材收集主要为照片、素描草稿、文字的形式来完成;素材收集以章节中的主要研究对象或研究问题为前提,系统的进行素材收集,同时配有文字性的说明。
三、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节点的把握不熟练
将素描课程中引入课题制模块后,应针对课程设置不同节点,以方便问题的讲解与检查。由于将课题制以模块的方式引入素描课程中的经验不足,对于课程中节点的设置效果不是非常理想,需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动。
(二)学生思维有一定惰性
由于学生在大学之前所接触教育模式大都是课程制,很少有学生接触课题或独立自主的去解决某个问题,在思维上会产生一定的惰性和依赖性。所以对于课题的设置需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素描课程是设计专业的基础,由于高考集训对学生的影响较大,致使学生对于高校素描课程提不起兴趣或产生抵触情绪。针对以上问题,尝试将课题制以模块的方式引入素描课程中,将素描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内容设置进行一定的改变,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增加与后续课程的连续性。并在提倡两段式的教学模式下,使学生更加良好的适应后续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本次课题主要针对将素描课程与课题制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前提下,课程内容设置、师资配置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其中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对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素描教学 课题制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4-0117-02
一、现独立院校中素描课程现存在问题
(一)学生兴趣不浓厚
独立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所以大多数独立院校在艺术系专业都设置为实用美术,如环境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动画专业等。结合现在强调的两段式教学,学生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导致对于刚进校接触的基础课程提不起兴趣学习,认为基础课程“不重要”或是“学习基础课程会浪费时间”。尤其是素描课程,相对学习较为枯燥,使得学生更加没有兴趣。
(二)学生学习自主性差
绝大多数独立院校在素描课程的设置上都是完全的课程制,和高中时期课或高考前集训的授课方式相同或相似。大部分情况是由老师提出相应要求,并针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讲解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或是记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及结果。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是被动的根据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自主性差。造就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无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素描课程与后期专业课程衔接性差
现在的本科教育提倡两段式教学,即基础课程学习为课程制,专业课学习为课题制。在课题制学习的时候采用了校企联合等手段,使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课题中。但是在基础课完全以课程制设置学习的过程中,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疑问。例如:对素描课程学习的目的意义,素描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等问题。由于学生对整体专业课程设置的不了解,课程的两段式易产生一定的“脱节”效果,造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起不到正面的影响效果,或是完全没有作用。
所以在两段式的教學模式下,将课题制引入到独立学院素描课程教学中是必要的。
二、课题制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一)教学框架总体设计
在素描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将课题制以模块的形式引入到课程制教学中,将课程制与课题制的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起来。在学生对素描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及需要,进行阶段式的课题设置,并对课题的不同阶段和节点,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对该阶段作业进行小结。使学生提高自主能动性,将素描课程上所接触、学习到的知识及其领域,在课题完成的过程中去实践和应用。教师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起导向作用,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对课题进行筛选,使学生能清楚的认知课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并了解作业的形式。
将课题制以模块形式带入课程制教学模式时,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行小班授课制,以每班一位教师为例,班级人数不能超过25人。在班级教师的配置上面,结合基础课程的专业教师,与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来组成《素描》课程的教学团队,在当下“大素描,大设计”的概念下做到“精”与“泛”相互结合,使学生在素描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建立对专业的认识。同时,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和作业的考评也会提出新的标准。首先,教师在课程中起主导作用,《素描》课程教学就是“在共性中寻找不同”,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用不同的特质,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对每个学生保持关注,了解学生的特质,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对学生的辅导也会以“大课讲授,个体辅导”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单独或是小课辅导;其次,教师根据课题来制定作业评判标准,学生的课堂作业的完成过程及课题完成情况将会影响到课程的最终考评。
(二)课程内容设置
课程内容上,按教学计划,教师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所要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知识点来设计课题,每个课题中要包含有一个或几个明确的设计任务。课程章节的设置上要结合学期的周长时间,合理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及习惯来设置章节和章节内容。与此同时,课题制结合课程制,课程讲授和课题完成相互结合,讲授时间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定。
课程主要根据独立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将现有内容按照章节划分,可设置为6个章节:
第一章节为形态的表象观察与研究,主要针对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进行训练。“素描是一种看的方式。”通过学生对物象多角度、深入的观察,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其呈现于纸面上;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画面的表现能力。对于前期的高考素描和后期的课题制训练为一种衔接,同时强调素描课程对于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我感知入手,寻找不同的观察角度及内容。
第二章节为形态肌理的研究。通过对形态外部肌理进行研究,熟悉肌理的特质,了解肌理的分类,并能将其与画面结合起来。能够应用不同的媒介剂、载体等工具材料,制造出需求的肌理,并能应用于画面和实际作品中。
第三章节为形态的空间结构认识。通过空间中物象的描绘,熟悉和了解形态的结构及其在空间中的组合关系,掌握画面的组织规律、构图与物象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节为形态构成要素研究。通过对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了解在素描中各个形态要素的意义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将自然形态及人工形态各要素分离(打散)为下一步元素充足做好铺垫。
第五章节为形态构成要素的表现。根据第四章节解析分解出的形态要素,学习重组物象,强调画面形式感,培养学生重组及创新的意识。熟练掌握由具象向抽象的转变过程,熟悉艺术的简化原则,提高学生对于物象抽象性元素的感知能力。
第六章节为综合技巧表现。深入研究肌理及画面、设计的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素描六各章节所学技能对设计创作进行综合表现,提高设计作品的诉求力。
作业上,在每一章节之初,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将以讲座形式将要用到的知识点,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学生在课题中即学即用。同时加大课程中课堂上、课堂下素材收集的作业量,素材收集主要为照片、素描草稿、文字的形式来完成;素材收集以章节中的主要研究对象或研究问题为前提,系统的进行素材收集,同时配有文字性的说明。
三、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节点的把握不熟练
将素描课程中引入课题制模块后,应针对课程设置不同节点,以方便问题的讲解与检查。由于将课题制以模块的方式引入素描课程中的经验不足,对于课程中节点的设置效果不是非常理想,需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动。
(二)学生思维有一定惰性
由于学生在大学之前所接触教育模式大都是课程制,很少有学生接触课题或独立自主的去解决某个问题,在思维上会产生一定的惰性和依赖性。所以对于课题的设置需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素描课程是设计专业的基础,由于高考集训对学生的影响较大,致使学生对于高校素描课程提不起兴趣或产生抵触情绪。针对以上问题,尝试将课题制以模块的方式引入素描课程中,将素描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内容设置进行一定的改变,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增加与后续课程的连续性。并在提倡两段式的教学模式下,使学生更加良好的适应后续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本次课题主要针对将素描课程与课题制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前提下,课程内容设置、师资配置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其中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对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