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的快速波及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建立以大数据分析系统及区域图书馆集群系统为核心,搭建集群管理云平台,实现图书资源共享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本文在阐述智慧图书馆的定义、目前中小学校图书馆存在的现状分析、智慧图书馆项目建设的意义以及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图书馆建设架构设想。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智慧
一、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智慧图书馆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从建设功能角度上来讲,智慧图书馆是把智能技术与图书馆建设相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数字图书馆的高度智能管理与服务创新,利用互联网对各类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以满足各类信息需求。
二、目前中小学校图书馆存在的现状分析
(一)政策对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功能的充分肯定:教育部 文化部《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2号)指出:“图书馆作为服务教育教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办学条件,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均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学生、教师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对于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改善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前学校图书馆面临的困境:目前,中小学基本都配备有图书室或图书馆及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但由于工作时间与师生学习时间冲突、购书经费匮乏、场地面积狭小等原因限制,除个别较大规模的重点学校图书馆外,大部分校园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统计表明,60%中小学的图书馆年新书购书量不足3万元,以目前的市场购买能力大约可以购买600本图书,而每个中学学校平均在校学生约1000人,每年不足以给每个学生增购一本新书。这样的运行状态,难以保证图书馆的知识普及、宣传以及教育辅助的功能与地位,因此图书馆得不到学校老师与学生的认可,约有30%左右的中小学图书馆2年以上没有购置新书,中小学图书馆的运行陷入一个怪圈。
由上可见:在图书资源获取层面上,存在着学校图书馆(室)不能满足在校师生阅读要求,同时市图书馆拥有的丰富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却无法有效投入给中小学师生使用,另一方面,把各学校有限的图书馆(室)投入集中起来,专业投入、专业管理、专业服务,减少政府投入,提高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全市中小学师生的阅读需求又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集中政府与社会资源,加快建设“校园智慧图书馆”项目,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三、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统筹各校区资源的规划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
低成本是智慧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优势。馆区建设、人员配置和资源建设都需要财政投入,如何以最少的财政投入谋求最大的服务效益,是图书馆需要思考的实际问题。在构建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下,由总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互通有无,既让各馆最大限度地利用共有资源,又避免因重复建设导致浪费
(二)有利于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数字化资源是在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不会因空间分散问题受到影响,所以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对于解决一校多馆问题是最为有效的方法。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中小学图书馆已基本实现校内网的普及,依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统一管理平台,处于同一集群管理系统的各馆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下。总馆可对数字和实体信息资源的比例作调整,适当增加数字信息资源的比重。
(三)有利于整合各校区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纸质文献通借通还。
图书馆基础业务走向自动化管理,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而构建集群管理模式,能让区域自助化更加规范和普及。在集群管理模式下读者可在各校区图书馆服务点轻松实现自助借还和通借通还,既节省了读者时间,又解放了图书馆员机械式的劳动。事实上与公共或高校图书馆相比,中小学图书馆由于馆藏资源相对有限,实现自动化的成本较低、周期较短,而带来的效益一般更显著。
(四)有利于在聯网统一管理基础上实施大数据管理、智能化管理.
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中小学集群式图书馆管理平台在联网统一管理基础上实施大数据管理、智能化管理。借助互联网和手机可以实现大范围的阅读活动,规范图书管理、图书推荐、阅读分享等活动,更加适应各类用户的使用习惯,拓宽图书管理的渠道,促进阅读。平台将有机整合学校的图书藏书数据和流通数据、自助设备和传统设备、图书管理员和读者、教师和学生、自主借阅和阅读促进活动、学校数据和装备部门分析挖掘等。
四、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校园智慧图书馆平台,依托市级(或者区级)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电子资源,利用现有的网络通信平台,实现中小学生的图书检索、借阅、归还、续借、预约免费使用功能,使校园智慧图书馆成为教育系统图书馆联盟,以大数据分析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集群管理平台、智慧阅读平台及智能设备为核心,搭建智慧图书馆平台,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和智慧图书馆数据分析。
(二)具体目标
建设项目服务对象为教育行政管理者、在校师生,服务方式为免费为师生提供图书借还、预约、续借及数字资源浏览及下载服务 。
1.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大数据分析信息服务平台及图书集群管理平台可方便了解区域内各个图书馆、各位读者的动态,在设备上可以即时查阅全市各馆的图书信息,以图书馆为单位,进行数据比对,定位到某一图书馆进行精确的图书馆情况分析,从而进行资源分配和调拨。
2.对于学校来说,通过搭建智能硬件设备,建设成本低、无人值守,学生自助借还,无需管理员管理,可节约人工成本。同时大数据分析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比借阅分析、结构分析、馆藏分析、分类分析、热度分析、到馆数据分析、阅读趋势分析、活跃读者分析等,精准了解到本校 学生阅读动态 。
3.对于在校教师,主要提供图书借阅预约服务以及图书推荐功能,并提供全市及本校的学生借阅统计分析,掌握和引导学生心理动态及阅 读倾向。
4.对于在校学生,提供图书、电子图书借阅、预约功能。同时根据读者数据、借阅行为、图书馆情况生成对于的分析报表,抽取出每个读者的普性遍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五、智慧图书馆建设构架设想
(一)基础技术支撑:1.校园图书馆充分利用 RFID 技术的特点,结合光电感应和其他装置,使基础服务更安全、更便捷。2.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运营管理调整提供了契机,图书馆与大数据的融合,更是成为了图书馆更好发展的时代契机。3.安全技术,校园智慧图书馆学生24小时自助借还,摆放在公共场所、无人值守,对自助图书馆的安全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4.数据通信技术,市图书馆、校园智慧图书馆之间需保持信息通畅、数据同步,以避免因数据不一致造成的混乱。校园图书馆首先要建立一套基于本地业务的独立、完善的管理系统,有一套基于相关设备的完备监控管理系统,同时也要配备必要的数据后续同步与处理机制。
(二)网络与物流配送:1.校园智慧图书馆为跨网络环境下的全天候运作,对整体网络架构的安全性、数据交互的实时性要求比较高,同时校园智慧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需要校园智慧图书馆自助借还机具备比较稳定、安全、快速、自成一体的网络环境等服务 。2.通过物流调配和组织,使整个区域内中小学的图书资源和电子资源流动起来,实现全市中小学图书资源共享,是校园智慧图书馆的重大创新,也是项目实施中的难点,特别是当校园智慧图书馆形成一定规模时,专业化的物流管理和优化的物流作业组织将逐渐显现其重要性。
(三)资源保障:市图书馆是资源组织与资源保障的大后方,既要针对校园智慧图书馆所在的读者群体保证充足的文献资源,又要科学组织预借服务,促进各学校的双向流动,保持校园智慧图书馆的 资源体系具备较高的可用性。
(四)智慧图书馆建设终端:校园智慧图书馆面向学生读者,要求建设环境、设备具有高可用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加追求人性化。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智慧
一、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智慧图书馆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从建设功能角度上来讲,智慧图书馆是把智能技术与图书馆建设相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数字图书馆的高度智能管理与服务创新,利用互联网对各类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以满足各类信息需求。
二、目前中小学校图书馆存在的现状分析
(一)政策对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功能的充分肯定:教育部 文化部《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2号)指出:“图书馆作为服务教育教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办学条件,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均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学生、教师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对于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改善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前学校图书馆面临的困境:目前,中小学基本都配备有图书室或图书馆及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但由于工作时间与师生学习时间冲突、购书经费匮乏、场地面积狭小等原因限制,除个别较大规模的重点学校图书馆外,大部分校园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统计表明,60%中小学的图书馆年新书购书量不足3万元,以目前的市场购买能力大约可以购买600本图书,而每个中学学校平均在校学生约1000人,每年不足以给每个学生增购一本新书。这样的运行状态,难以保证图书馆的知识普及、宣传以及教育辅助的功能与地位,因此图书馆得不到学校老师与学生的认可,约有30%左右的中小学图书馆2年以上没有购置新书,中小学图书馆的运行陷入一个怪圈。
由上可见:在图书资源获取层面上,存在着学校图书馆(室)不能满足在校师生阅读要求,同时市图书馆拥有的丰富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却无法有效投入给中小学师生使用,另一方面,把各学校有限的图书馆(室)投入集中起来,专业投入、专业管理、专业服务,减少政府投入,提高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全市中小学师生的阅读需求又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集中政府与社会资源,加快建设“校园智慧图书馆”项目,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三、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统筹各校区资源的规划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
低成本是智慧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优势。馆区建设、人员配置和资源建设都需要财政投入,如何以最少的财政投入谋求最大的服务效益,是图书馆需要思考的实际问题。在构建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下,由总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互通有无,既让各馆最大限度地利用共有资源,又避免因重复建设导致浪费
(二)有利于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数字化资源是在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不会因空间分散问题受到影响,所以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对于解决一校多馆问题是最为有效的方法。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中小学图书馆已基本实现校内网的普及,依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统一管理平台,处于同一集群管理系统的各馆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下。总馆可对数字和实体信息资源的比例作调整,适当增加数字信息资源的比重。
(三)有利于整合各校区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纸质文献通借通还。
图书馆基础业务走向自动化管理,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而构建集群管理模式,能让区域自助化更加规范和普及。在集群管理模式下读者可在各校区图书馆服务点轻松实现自助借还和通借通还,既节省了读者时间,又解放了图书馆员机械式的劳动。事实上与公共或高校图书馆相比,中小学图书馆由于馆藏资源相对有限,实现自动化的成本较低、周期较短,而带来的效益一般更显著。
(四)有利于在聯网统一管理基础上实施大数据管理、智能化管理.
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中小学集群式图书馆管理平台在联网统一管理基础上实施大数据管理、智能化管理。借助互联网和手机可以实现大范围的阅读活动,规范图书管理、图书推荐、阅读分享等活动,更加适应各类用户的使用习惯,拓宽图书管理的渠道,促进阅读。平台将有机整合学校的图书藏书数据和流通数据、自助设备和传统设备、图书管理员和读者、教师和学生、自主借阅和阅读促进活动、学校数据和装备部门分析挖掘等。
四、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校园智慧图书馆平台,依托市级(或者区级)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电子资源,利用现有的网络通信平台,实现中小学生的图书检索、借阅、归还、续借、预约免费使用功能,使校园智慧图书馆成为教育系统图书馆联盟,以大数据分析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集群管理平台、智慧阅读平台及智能设备为核心,搭建智慧图书馆平台,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和智慧图书馆数据分析。
(二)具体目标
建设项目服务对象为教育行政管理者、在校师生,服务方式为免费为师生提供图书借还、预约、续借及数字资源浏览及下载服务 。
1.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大数据分析信息服务平台及图书集群管理平台可方便了解区域内各个图书馆、各位读者的动态,在设备上可以即时查阅全市各馆的图书信息,以图书馆为单位,进行数据比对,定位到某一图书馆进行精确的图书馆情况分析,从而进行资源分配和调拨。
2.对于学校来说,通过搭建智能硬件设备,建设成本低、无人值守,学生自助借还,无需管理员管理,可节约人工成本。同时大数据分析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比借阅分析、结构分析、馆藏分析、分类分析、热度分析、到馆数据分析、阅读趋势分析、活跃读者分析等,精准了解到本校 学生阅读动态 。
3.对于在校教师,主要提供图书借阅预约服务以及图书推荐功能,并提供全市及本校的学生借阅统计分析,掌握和引导学生心理动态及阅 读倾向。
4.对于在校学生,提供图书、电子图书借阅、预约功能。同时根据读者数据、借阅行为、图书馆情况生成对于的分析报表,抽取出每个读者的普性遍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五、智慧图书馆建设构架设想
(一)基础技术支撑:1.校园图书馆充分利用 RFID 技术的特点,结合光电感应和其他装置,使基础服务更安全、更便捷。2.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运营管理调整提供了契机,图书馆与大数据的融合,更是成为了图书馆更好发展的时代契机。3.安全技术,校园智慧图书馆学生24小时自助借还,摆放在公共场所、无人值守,对自助图书馆的安全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4.数据通信技术,市图书馆、校园智慧图书馆之间需保持信息通畅、数据同步,以避免因数据不一致造成的混乱。校园图书馆首先要建立一套基于本地业务的独立、完善的管理系统,有一套基于相关设备的完备监控管理系统,同时也要配备必要的数据后续同步与处理机制。
(二)网络与物流配送:1.校园智慧图书馆为跨网络环境下的全天候运作,对整体网络架构的安全性、数据交互的实时性要求比较高,同时校园智慧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需要校园智慧图书馆自助借还机具备比较稳定、安全、快速、自成一体的网络环境等服务 。2.通过物流调配和组织,使整个区域内中小学的图书资源和电子资源流动起来,实现全市中小学图书资源共享,是校园智慧图书馆的重大创新,也是项目实施中的难点,特别是当校园智慧图书馆形成一定规模时,专业化的物流管理和优化的物流作业组织将逐渐显现其重要性。
(三)资源保障:市图书馆是资源组织与资源保障的大后方,既要针对校园智慧图书馆所在的读者群体保证充足的文献资源,又要科学组织预借服务,促进各学校的双向流动,保持校园智慧图书馆的 资源体系具备较高的可用性。
(四)智慧图书馆建设终端:校园智慧图书馆面向学生读者,要求建设环境、设备具有高可用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加追求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