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优化非智力因素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in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探讨。
  沈德立在《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中说:“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正由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成才过程中的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即优化非智力因素,一直是人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苦心探讨的课题。根据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属性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审美教育是优化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
  
  首先,这是由审美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教育学认为,无论是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对象,它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美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总之,审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着人们去行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美育不仅能让人感受美,而且能驱使人去追求美,去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坚强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实现美的追求。
  其次,这也是由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 决定,优化非智力因素更有赖于后天的培养。中国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意思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而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而且决定着他是以积极的方式还是以消极的方式,是以坚韧不拔的方式还是以畏却退缩、望而生畏的方式,是以勤劳的方式还是以懒惰的方式去干,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而要使学生去想学,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去以顽强的意志攀登科学的高峰,就必须从美入手,从情入手,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他,以真情实感去打动他。诚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人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二、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 “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三、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非智力因素的现实作用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 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审美因素极为广泛,这些众多的审美因素,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一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愿望、动机的源泉——就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美的感受。” 可见崇高的、美的形象对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的培养的重要。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完善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帮助,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很有意义。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历史教材中,具备坚强意志的美的形象比比皆是:从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到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的鉴真;从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所监禁七年而毫不动摇,到司马迁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虽受腐刑却矢志不渝,最终写成《史记》……,他们闪光的心灵,不朽的人生,不仅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美的陶冶,而且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畏困难去争取成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青年时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同道德高尚的言行的追求结合在一起。”
  4、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是推动一个人走上成才之路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高尚的情感的培养,决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的教育。“假如在言语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够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 ⑥“感人者莫先乎情” ,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能感人,美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可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情感;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的美的规律,可增强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振兴中华的崇高责任感;历史上风云人物、民族英雄的惊天伟绩,可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情感。
  总之,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为培养他们的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对于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升华,情感、意志的磨练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早日成才。
其他文献
不少学生反映 中学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课堂上老师照本宣科,同学们读读背背,甚至认为所学到的知识,于自己于社会没有多大用处,从而挫伤了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我认为,除了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多思善疑、情绪容易波动的特点。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抽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
期刊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近几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数学教学的程度仍然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探讨如何切实提高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1、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
期刊
美丽的梦  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  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最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喜欢在幽幽  的空谷听回音  能体会到花开花谢的美好  于是你才能进入生活的大门  教学语言的风格美,就是不同个性的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情境中,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语言进行别具一格的创新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的语言格调。它既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又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结
期刊
摘要:当今中国, 有偿新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痼疾。本文从有偿新闻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出发,从宏观环境、新闻工作者素质和新闻法规管理三个方面分析有偿新闻出现的原因,着重在新闻卷入商业行为、违法行为、司法审判和广告四个层面上提出法律应该加强管理的系统化,从而遏制有偿新闻现象的继续蔓延。  关键词:有偿新闻原因 法律    继2003年山西繁峙矿难中记者受贿的事件之后,事隔5年,山西霍宝干河煤矿事故发生时,又
期刊
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
期刊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在教育中的运用应运而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促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这就决定了现代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而教育的开放性又体现在教育内容的开放、教育空间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和思维训练的开放上。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
期刊
自我县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做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确实感受到了新事物带来的巨大变化,就语文学科来看,各位教师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在语文课堂上出现了:音乐、书画、舞蹈、课件,手脚并用,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还有的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谈对某一品德与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甚至无限度地超越文本;无价值地讨论……。这些现象就其表象看,似乎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究其实质,这些语文课堂完全抛开了
期刊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
期刊
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儿童喜爱游戏,乐于游戏。但是,当游戏活动产生后,幼儿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但如果冲突太多,又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冲突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为了避免冲突而将幼儿放在温室中,关键在于要解决冲突。  那么,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矛盾冲突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期刊